分享

古祭服上的“天人合一”(图)

 圆角望 2016-04-15

   

     

  中国古人重祭祀,祭天祭地丝毫也马虎不得,尤其是天子祭礼,直接关乎社稷的安顺与绵长。

  天子祭服,乃至祭祀的车队、马匹、旌旗,都要从颜色上与“天”保持一致。这里的“天”,即自然界。当然,这在中国人的“天”概念中,只是一解。

  试想,在春夏秋冬四季,天子率队赴东南西北郊行祭祀礼,整个队列的颜色都有严格规定,顺应天意,形成鲜明的各自不同的四种色调,那是何等的气派!小时候不懂,以为这是一种迷信,一种形式。待研究服饰文化三十余年以后,才感到这不是古人的荒谬,更不是无知,而是一种深奥,一种无与伦比的崇高。

  《礼记·月令》中记载,春日祭祀,天子要“乘鸾路,驾仓龙,载青旗,衣青衣,服仓玉”。这是最基本的,至于为什么要这样,不这样反如其他三季会有什么害处,都写得清清楚楚。

  而且,春祭还要分成三次,如孟春、仲春、季春。单说这队列,天子要乘坐带有青铜鸾铃或有鸾凤车轼的车子。古文中“路”通“辂”,即车。鸾是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飞禽,《诗经》中已有“和鸾雍雍”的诗句,通“銮”,后专用为皇帝銮驾车饰,《后汉书》《三国志》中都有记载。驾车的马要冷灰色的皮毛,美其名为仓龙,“仓”通“苍”。车上插着蓝绿色的旗帜,天子以及参加祭祀礼仪的大臣们也都要穿上蓝绿色的衣服,并佩青玉。

  中国古人常将蓝绿色称为“青”,早期古诗中即有“青青河畔草”,再熟悉不过的如“青山绿水”。当然,也有时指黑色,这在《书·禹贡》中已出现。大家习惯的用法如指头发为“青丝”。但是,古代黑色的同名词更多的是用“元”“玄”或“皂”。“精不精,一身青”,大家一听就知道穿一身黑,那是近代的事。

  春祭中的蓝绿色,自然是为了符合“杨柳青青”的总体春日色调。想来这其中有古人对天的敬畏,也有对天的谄媚,总之是想接近大自然,以求不违过。中国古人在西周初年时,将“天”视为人格化至上神,将“人”局限为人间统治者。春秋时思想家子产将“天”指为天象(星象),将“人”概括为人的社会生活,正所谓“天道远,人道迩”。至春秋末年越国政治家范蠡提出“天因人,圣人因天”。

  这说明已达到一种哲学思想的境界。直至汉代大儒董仲舒郑重提出“天人合一”,认为“天”既有自然外貌,又有四时现象,同时还能监察人类行为,降下灾祸或祥瑞。这种观点影响深远,如今的人们还爱说:人在做,天在看。而且,随着人类无限开发而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也使人们不再一味地相信人定胜天了。

  在这种重新思考的学术研究背景下,再来解读古祭服上的四时服,五色衣,真是比原来的领悟要明显加深了。四时服好理解,就是按春夏秋冬四季颜色穿用的服饰。五色衣是中国古人在春、夏、季夏、秋、冬五时,讲究春用青,夏用朱,季夏用黄,秋用白,冬用黑。这在《后汉书·舆服志》和《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中就有专用词记载了,唐代李贤更是在史书中留下这种明确五色的注疏。

  实际上,《礼记·月令》中虽没有用“五色衣”这几个字,但已经记得很具体了。除以上提到的春日青色祭服外,夏日祭祀是,天子“乘朱路,驾赤骝,载赤旗,衣朱衣,服赤玉”。这里记述到季夏,但未提黄,而是在夏季后面的内容中,专说了一下“中央土”,然后记天子“乘大路,驾黄骝,载黄旗,衣黄衣,服黄玉”。可能后来将此改为季夏用色了。因为《礼记·月令》中只有四季,却加了一个“中央”这样的方位概念,后代学者索性将其归为季夏了。

  《礼记·月令》中写秋日祭祀时,天子要“乘戎路,驾白骆,载白旗,衣白衣,服白玉”。冬月里祭祀,天子则“乘玄路,驾铁骊,载玄旗,衣黑衣,服玄玉”。试想,祭祀车队一色青,一色红,一色黄,一色白,一色黑,那可是够威风的。单说这种对祭天祀地的严肃性,就让人敬佩不已。年轻时想,夏天本来就热,再穿红,多燥啊!再说秋天百花凋零,大自然的颜色少了,一队白衣白马白车,不是更无色彩感觉了吗?冬天一队黑,那简直令人压抑了……我曾天真地想,挂历就应该反季节。不然,夏天外面特热,回到家里一看墙上的挂历,又是光照强烈,繁花似锦。而冬天在外面走来就很冷了,一到家,又见墙上冰天雪地,何苦呢?后来才懂得,挂历是挂历,挂画是挂画,一个“历”字就说明了四时节气。可能古人就是这么想的。

  中国人的“天人合一”观念,不仅体现在古祭服上,帝王冕服上身黑下身绛红,也是为了顺应天地的所有时间与空间。再说,为什么上衣下裳作为礼服的最高形式,高于连身的深衣和长袍呢?也是为了象征天与地。中国人认为天地乾坤是有顺序的,不得违抗。虽说对“天”和“人”的探讨,各时代各学派都有不同见解,天与人确实也是一对历经数千年的哲学范畴。但是,这个话题并不遥远,小孩子受到惊吓时也会喊出“天啊”。所以说,中国古祭服上所表现出的与大自然保持一致的思想,还是有文化基础的,也从一个侧面显示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左图为东汉君车画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