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屏风的用途

 老刘tdrhg 2016-04-16

中国古代屏风的用途

            

在没有电的时代,人们很少在室内会和。气候晴好时便跑去室外“何处春先到,桥东水北亭。冻花开未得,冷酒酌难醒。就日移轻榻,遮风展小屏……”唐人的某次探春,要享受妖娆春光却又要免受略有寒意的春风,便搬着轻榻、带着屏风,到郊外饮酒休憩,为了风雅不辞辛苦棘手。也由此可见屏风是古人在庭院或郊野时的重要用具。


  所谓“屏其风也”的屏风,其功效万分多。中国古代建筑空间忌讳一通究竟,屏风便起到挡风、遮盖和隔间的作用。宋代以降,屏风成为不可缺少的室内修饰,体现出主人的身份地位和心性乐趣。用活榫连接的多扇座屏风可以随时开合、拆卸,功效更为多样,同时精巧的书画屏风成为生活高雅的象征。屏风以木为骨,以绢纸为面,营造出似隔非隔、似断非断的意境,犹如随机舒卷的折扇,可开可合,可绘山水竹石、可书诗词歌赋。开时应用,折时闲置,适用至极亦风雅至极。只是一个用来挡风,一个用来造风。手中的折扇如移动版的迷你小屏风,遇上风吹日晒的,也可暂做遮挡之用,同样具有辉映之美。


  文人此处的物件,总是独立于大众文化之外,屏风亦不例外。有一种不施彩饰的白色屏风谓为素屏,如白居易所刻画:“不文不饰,不丹不青……吾不令加一点一画于其上,欲尔保真而全白。”以素屏居士自称的白居易以素屏向世人昭示他不染纤尘、高洁独立的品性。他建在庐山的草堂,三间屋子,木材不施彩绘,墙不作粉刷,台阶用石头,窗户用纸糊,竹子做帘子,麻布做帐幕。“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三两卷。”正是营造如此简素之地,方能放下一切,观山听泉,看竹树云石。


  在元明两代的山水画中,隐士或文人常常是坐在不着点墨的素屏前,淡墨描绘的一间草堂、一卧矮榻、一扇素屏几乎成为文人书斋的标准意象。这种宁静与安适,孤单且孤傲,也许正是归隐山林对士大夫的诱惑。


  素屏虽素,却并非空无一物。白色的屏风如一扇宁静无声的“素墙”,供给了无限的遐想时空和与自然对话的可能性。素屏居士说“夜如明月入我室,晓如白云围我床。”空白的屏面反射出皎洁的月光照耀居室,又仿佛是流淌的白云环绕在床榻。遥想待月西窗下,窗户半开时,几株细竹,几枝蔷薇,暗影随风漂浮在素屏之上,谁说不是一扇趣韵动人的书画妙屏。


 


点击阅读更多与“礼品、工艺品、饰品”相关的信息>>
分享到: 0
联系人 吴正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