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药论(六):桂枝在治疗中风方剂中的应用总结

 清河堂主人 2016-04-16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散寒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化气。主风寒表证;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经闭痛经;症瘕结块;胸痹;心悸;痰饮;小便不利。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

①成无己:泄奔豚,和肌表,散下焦蓄血。利肺气。
②《医学启源》:《主治秘诀》:去伤风头痛,开腠理,解表,去皮风湿(末二字据《本草发挥》补)。
③《本草经疏》:实表祛邪。主利肝肺气,头痛,风痹骨节挛痛。
④《药品化义》:专行上部肩臂,能领药至痛处,以除肢节间痰凝血滞。
⑤《本草备要》:温经通脉,发汗解肌。
⑥《本草再新》:温中行血,健脾燥胃,消肿利湿。治手足发冷作麻、筋抽疼痛,并外感寒凉等症。


古代唐宋以前医家认为中风的病因病机”外感风邪”,在治疗中风病的方剂中应用桂枝以解表达邪。将具体方剂总结如戏:
1、《金匮要略》

风引汤:治大人风引瘫痪,小儿惊痫螈,日数十发。(巢氏用治香港脚。)大黄干姜龙骨(四两)牡蛎甘草(二两)桂枝(三两)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升,煮三沸,风邪内并,则火热内生。五脏亢盛,逆归于心,故以桂甘龙牡,通阳气安心肾为君。然厥阴流为石热相成痰。

风复生其风,舍之风病郁,外风外风亦因以风为阳邪,故热也。则知从亡血来,是热能生风,而外邪又助之也。从中风来,是风能生热以滞津液,而痰涎壅膈也。(观风引药味,全是和脏腑,通经络,便是治风,不专治风也。)是河间主热之论,仲景早引其端绪。但不专主于热,谓实有阳虚而外邪入之,为卒倒,为偏枯,为筋急螈者也。若诸痿全起于肺热,因而传入五脏,为昏惑螈,蝥闷暴喑,皆属于火。为四肢不收,舌本强,足痿不收,痰涎有声,皆属于土。悉是湿热之病,与中风之虚多风多寒多,皆为中风之理,全不相涉矣。按黑散风引二汤,喻氏以为仲景圣方,而程云来金之证亦不。


侯氏黑散: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

菊花(四十分)白术防风(各十分)桔梗(八分)黄芩(五分)细辛干姜人参茯苓当归川芎牡蛎矾石桂枝(各三分)上十四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一服。初服二十日。温酒调服。禁一切鱼肉大蒜。常宜冷食。六十日止。即药积腹中不下也。热食即下矣。


桂心散:治中风失音不语。宜服桂心散方。

桂心(一两)羌活(二两)防风(二两去芦头)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赤箭(一两)羚羊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入竹沥一合。更煎一两沸。


独活散:治中风失音不语。四肢强直。宜服独活散方。

独活(一两)防风(一两去芦头)桂心(半两)秦艽(一两去苗)荆芥穗(一两)白术(一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天麻散:治中风失音不语。手足不遂。宜服天麻散方。

天麻(一两)桂心(三分)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脐)麻黄(三分去根节)防风(半两去芦头)芎(半两)不计时候。温服。

治中风失音。立效方。桂心(一两捣令碎)上以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滓。不计时候。分温三服。

2、《备急千金要方》


小续命汤:治猝中风欲死,身体缓急口目不正,舌强不能语,奄奄忽忽,神情闷乱。诸风服之皆验,不虚方令人。

麻黄 防己(崔氏《外台》不用) 人参 黄芩 桂心 白芍药 甘草 川芎 杏仁(各一两) 防风(一两半) 附子(一枚) 生姜(五两)

上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三沸去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三服甚良。不瘥更合三四剂必佳。取汗随人风轻重虚实也。有人脚弱,服此方至六七剂得瘥。有风疹家,天阴节变,辄合服之,可以防喑。〔一本云,恍惚者,加茯神、远志。如骨节烦疼,本有急》无川芎、杏仁,只十味。延年无防风。)


大续命汤:治肝疠风猝然喑哑。根据古法用大小续命二汤通治五脏偏枯贼风方。

麻黄(八两) 石膏(四两) 桂心 干姜 川芎(各二两) 当归 黄芩(各一两) 杏仁(七十枚) 荆沥(一升)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黄两沸,掠去沫,下诸药煮取四升,去滓。又下荆沥煮数沸,分四服,能言。未瘥后服小续命汤。旧无荆沥,今增之,效如神。(《千金翼》有甘草。)

3、《脾胃论》


清阳汤汤:治中风,口,颊腮紧急,胃中火盛,必汗不止,小便频数。清阳汤汤方。

升麻黄归身(各二钱)葛根(钱半)红花(一分)苏木(五分)甘草(炙,一钱)酒柏(一分)生甘草(五分)桂枝(一分)酒煎温服,不饮酒水煎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