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驰山水间——张涌作品选登见面

 风影墨客 2016-04-16



情驰山水间

在当今艺术界,张涌是有突出成就的青年山水画家,欣赏他的作品会发现,他在直承北派山水画淋漓磅礴的气势中的同时,也溶入了自己极富灵性的山水品格。

张涌,山东省平度人,幼时酷爱绘画,1986年参军入伍,依旧笔挥不辍,1989年,他创作的山水画《余晖》在天津美协举办的“橄榄林”美术大展中获一等奖,同时引起画界的瞩目。1990年他进入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学习,在白庚延、霍春阳等名家教诲下,把以往的绘画概念统统抛却,从零开始,学习传统山水画的理念和技法,提高感性新认识。1995年开始,我带他到河北太行山、河南太行山、山西太行山、黄山写生,到大自然中感受美的真谛,不断丰富创作题材,深入生活、提炼生活成为他艺术生命的自觉。他始终把自己的思想角度与传统的山水画相比较,逐渐形成了既能汲取传统又能体现当代山水画特点的新品格。

他创作了大量以太行山为母体的作品,其中《巍巍太行》系列多次在全国山水画大展中获奖。

他的作品解决了当代很多画家在山水画上表现势的不足,在自己的写生和创作中生成了较完美的山水之势的表达,他在作品安排上往往首先突出主题内容,构图以大取势。突出山的雄浑气势,在艺术处理和笔墨表现手法上采取了北派画风大刀阔斧的笔法,坚实苍涩地勾斫出太行山的山石和层峦叠嶂,加上浓墨阔笔皴擦渲染,将山烘托得雄浑厚重。雨后升腾于山中的白云,加强了画面的空间节奏,更使山峦有了生灵之气和人文神韵,产生了向之望之的美妙感觉。

张涌在创作中主张“以意为主”,使表现和描述有机统一。他认为,要做到“意到境生”,达到“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的和谐境界,才能使观者产生“神至迹化”的同感。

自然界的千变万化,山川河流的各具情态,使学兼日深的张涌日渐感受到生命的恬静与纯美。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创作了一系列表现田园风光的作品,侧重表现山村人家生活的情趣。

这一时期的作用构图和笔墨中,无不渗透着山间生活的闲逸和幽静,表达着田园生活中诗的意韵,生动自然,朴实无华,虽然着色不多但画面相融相合,通过对山村的赞美,引起人们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对生命本质的追求。

去各地名山大川写生是张涌山水画生活的重要组成。大量的速写、照片在他的案头,是他的山水画创作不断摄取营养的素材。毋庸置疑,深邃的生活感悟、淋漓的云水气息通透在他的作用中,时时给我们以雅美的享受,唤起我们对艺术生活之逸的追求。

——王慧智于天津美院

作品:

夏山烟雨

初雪

山居图

溪山幽居图

无题

山水小品

山水小品

山水小品


山水小品

山水小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