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梦幻长卷:林凡的红楼画

 云游看天下 2016-04-18

     


       林凡是科班出身的中国人物画家,她有系统的人物、山水和花鸟画素养,画风清新高雅,内涵优美,极具东方意境。她根据自己的意念和兴趣在表现红楼梦,画家借文学名著来再造一个视觉梦境。这个梦境是气氛和情绪的视觉化。




红楼梦是章回小说,人物众多,林凡的长卷以大观园为主要空间,将整个红楼梦化约成石头记缘起、潇湘院定情、宝钗扑蝶、史湘云醉卧牡丹园、元春省亲、刘姥姥游园、惜春画图、宝琴立雪、妙玉栊翠庵品茶等场景故事。这些都是红楼梦中较为重要的,也最具艺术性的场景,通过长卷的时空延展表现了红楼梦故事美轮美奂而又超脱离世的意趣。与《韩熙载夜宴图》一样,林凡也用一些景物来隔开不同章节段落,如湖石、紫藤、丛竹、芭蕉、牡丹、梅花和菩提树等,诸如牡丹等还被有意放大而给人新颖梦幻的整体感受。




林凡的《红楼梦》是画家的艺术之梦,她关注绘画本身的语言——笔墨意蕴。她的红楼画突出了梦境色彩,在她笔下景物的体量都比人大很多,甚至有些超出常规比例。人物的服饰既非清代也非明代,而是有些汉唐风韵。在色彩上林凡注重长卷整体上的穿插和搭配,蓝紫色和黄色在不同的场景中对比出现,给人梦幻浪漫的感觉。同时黄色在寺庙建筑等处的使用既是横向的贯穿画面,也在暗示佛教的虚空境界,这也体现了画家对红楼梦文本的不俗解读和整体把握。




《红楼梦》是林凡继《西厢记》系列之后又一次大胆的尝试,较之西厢记系列的册页格局,长卷的方式更具文人气质,更接近文人艺术的自由精神。她在《红楼梦》中寄托了对中国人物画伟大传统的理解和热爱,那些人物、景物颇有晋唐人的古拙意趣,线条、流云之间极具高古气息。林凡的《红楼梦》又是现代的,画面色彩和形式安排上受超现实主义等西方现代大师影响。古典与现代在红楼梦境中相互渗透、启示,穿越时空,形成了难以名状的朦胧迷离之美。




相比于时下影视方面的诸多离奇穿越,她让人们在展卷品读中慢慢进入红楼梦的意境,进入中国绘画的诗意世界。在这个意义上林凡通过长卷实现了自己多年以来的艺术梦想,她也为新媒体时代的中国人物画留下宝贵的精神启示和文化财富。





林凡

女,1946年生,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1966 年上海工艺美术学校工艺绘画专业毕业。1973调上海工艺美术学校任教。1982-1983就读于浙江美术学院文化部高级研修班。1984年广州美术学院研修班。上海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1994年移居新加坡. 2006年退休现常住上海。



 

主要艺术经历:

1980       5届全国美展上海作品展,上海

1984       6届全国美展上海作品展,上海

1989       汪凯民、林凡画展,新加坡

1990       2届上海海平线画展,上海

1991       汪凯民、林凡画展,新加坡

1992       上海百景展,波兰

1993       中美美术作品交流展,美国

1993       中国俄罗斯作品交流展,俄罗斯

1994       上海美术作品展,上海.  99陶艺展,新加坡

1995       上海迎春画展,

2002       汪凯民、林凡画展,日本东京

2004       林凡画展,马来西亚吉隆坡

2006       上海9人画展,上海

2008       上海人物画大展, 刘海粟美术馆

2009       上海画家迎世博美术作品展,上海

2010       光华百年世界华人庆世博美术作品大展, 上海

主要出版物:

1988      汪凯民、林凡画集

1991   汪凯民、林凡画集

2003   林凡画辑

《向艺》人文艺术杂志,马来西亚

此外作品《端午》入编《中国书画集锦》,新华出版社

作品《江南少女》、《茉莉花》等多幅收入《全国中青年人物画集》、《美术》、《朵云》、《国画家》等专业杂志刊



汪凯民、林凡夫妇新加坡画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