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博新展 | 醍醐寺③关于展览你不得不知道的9个问题

 paddyzhao2016 2016-04-19


随时随地 开启上博线上微体验

图片来源:日本京都醍醐寺


2016年5月11日—7月10日
[菩提的世界:醍醐寺艺术珍宝展]

关于展览
你不得不知道的 
9
个问题

1
重要文化财、国宝 

※  日本的重要文化财、国宝等概念的含义?

重要文化财
重要文化财,日本文化厅将之英译为Important Cultural properties,指日本国境内具有非常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学术价值的有形文化遗产,由日本文部科学省文部科学大臣依据《文化财保护法》指定,范围涵盖名胜古迹、可移动的古代文物、历史资料、考古资料等。

国宝

依据《国宝及重要文化财指定基准》,日本官方将重要文化财中,“制作极其精美,且极具文化史意义”、“学术价值极高,且极具历史意义”者,指定为国宝。在日本相关法律中,国宝是重要文化财的一种。国宝,可以理解为重要文化财中最精粹的部分。


2

缘起

 醍醐寺的发源及其得名由来

《醍醐寺缘起》记载,

(日本)贞观十六年(公元874年),来自奈良的僧人圣宝见五色祥云缭绕在京都东南郊的笠取山顶,心想此处正是建立三密瑜伽法城的净域。▲《醍醐寺缘起》

江户时代(17世纪)

当他抵达山顶的一处平地时,眼前忽然出现一位皓首老翁。老翁捧起地下涌出的泉水,边饮边叹:“呜呼,醍醐味!”(醍醐为“佛教五味”之最,世间至美)圣宝便向这位器宇不凡的老人请教选址建寺一事。老人答道:“此山乃是古来佛祖传法的圣地,诸天拥护的灵峰。我乃本山地主横尾明神,愿将此山献予法师,愿法师弘传密法利乐众生。我将永远守护此寺。”


于是圣宝就在山顶建立精舍,亲自雕刻如意轮、准提两尊观音像供奉其中。寺院得名醍醐,笠取山也随之更名为醍醐山;被山神赞叹的泉水,今日依然从上醍醐不断涌出。

3
重要人物
  与醍醐寺有关的重要僧人有哪些?
唐玄宗时期“开元三大士”金刚智、善无畏、不空相继入华,标志着“纯密”正式传入中国。

长安青龙寺惠果先从不空受金刚界密法,
后又从善无畏弟子玄超受胎藏界密法,
融合金刚、胎藏二法,创立“金胎不二”学说。
惠果将“金胎不二”之法授予来长安学习佛教的日本僧人空海,空海回国创立日本真言宗,以京都东寺为根本道场,故又称“东密”。

醍醐寺开山始祖圣宝早年从空海同父异母弟兼其十大弟子之一的贞雅出家,贞雅圆寂后又从空海的外甥真然受金、胎两部密法,又从源仁受传法灌顶。
观贤是圣宝的弟子,也是醍醐寺第一代座主(住持)。仁海为真言宗小野流的开创者,所传法脉源自贞雅、圣宝;小野流后来一分为六,形成“小野六流”。三宝院流正是六中之一,其开创者为胜觉。

4
“醍醐花见”

 请简述“醍醐花见”这一事件及其对醍醐寺的意义。

“醍醐花见” 是日本古代史上规模最大的观赏樱花的宴会。

当时日本实际上的最高权力者丰臣秀吉为感谢一直陪伴自己的家人,特意命人从奈良将700多棵樱花树移种至整个醍醐山,并在醍醐寺举行盛大的宴会,共有1300多人参加,充分展现了桃山时代的华丽风貌。目前仍保存于醍醐寺的《醍醐赏花诗笺》,就是一册秀吉与家人、臣属在醍醐寺赏樱花时,以醍醐寺为主题创作的和歌集。▲《醍醐赏花诗笺》

安土桃山时代·庆长三年(1598)


5
两大流派

※  真言宗流派和修验道当山派与醍醐寺之间分别有什么关系?

日本真言宗大致分为两个流派,即以仁和寺为中心的“广泽流”和以醍醐寺为中心的“小野流”。


小野流之下又分为六支,其中以醍醐寺三宝院为依托的“三宝院流”是小野流的中坚流派。三宝院自创建以来一直是醍醐寺的中心,醍醐寺历代座主(住持)多出自这里,法脉延续至今。醍醐寺在历史上一直是支持真言事相发展的代表性寺院。

日本僧侣将山林视作圣域并在其中修行虽始自奈良时代(公元8世纪)。然而将佛教与日本固有的山岳信仰、神道教相结合,以传说中的人物役小角为鼻祖的修验道信仰体系却形成于平安时代院政期(公元11-12世纪)。修验道的修行地以大峰山、熊野、吉野最著名。以熊野为中心的区域属于天台宗园城寺的势力范围,此地修验者形成以圣护院门迹为主导的本山派。另外,以大和为中心的畿内诸寺修验者形成独自的组织,即以大峰山小篠为本部的当山派。


将理源大师圣宝作为修验道当山派始祖,是后世圣宝信仰的一种表现。醍醐寺早期与“修验道”关系并不紧密,只是上醍醐有部分僧人践行山林修行、御影堂的修缮得到了当山派的支持而已。转变发生在十六世纪末:醍醐寺八十代座主义演热心于大峰山修行,与当山派建立了密切联系。在义演的努力下,三宝院门迹最终成为当山派大本营。


▲修验者装扮的理源大师像

江户时代·安永八年(1779)▲义演像

江户时代(17世纪)


6
策展理念

 本次醍醐寺展是以怎样的策展理念和脉络来设计的?
醍醐寺作为日本真言宗一大艺术中心,存有大量的佛教雕塑、绘画、法器等珍品,其年代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八世纪的奈良时期,而以平安、镰仓时代的文物最为精彩;

不少文物样式据传由弘法大师空海自中国唐朝带来,与唐宋佛教艺术关系密切。可见醍醐寺文物体现的不仅是中日两国佛教文化的交流,更是两国人文艺术的交流。


⊙ 本次展览第一部分主要关于醍醐寺的创建,比如圣宝如何创寺、寺庙从上醍醐到下醍醐再到三宝院的发展过程,等等;与理源大师相关的文物都会在此一同展示。

⊙ 第二部分开始以佛像、曼陀罗、屏风画和大坛法器等组成一个真言宗道场,再现佛教艺术品的“原生环境”。之后依次展示醍醐寺的佛教雕塑、绘画和法器。

⊙ 第三部分展示安土桃山到江户时代的,醍醐寺近世受武士阶层审美影响的华丽雅致的艺术。展览与“醍醐花见”有关的文物,及该寺珍藏的屏风画。


7
展品特色

※  展览主要展品的门类是如何选定的?请结合本次展品谈谈醍醐寺佛教藏品的艺术特色。

醍醐寺文物分为三大部分,
·   一是与醍醐寺开山祖师理源大师圣宝相关的文物;
·   二是醍醐寺藏佛教文物,以日本真言宗为主,兼及其他宗派的文物,如雕塑、绘画、曼荼罗和法器等;

·   三是16世纪以来陈设于三宝院中的大量精美的屏风画。

本次醍醐寺展一共从中选择了64件文物,其中24件是重要文化财,另有6件国宝;

而“与中国的渊源”是选定这次展览文物的主要倾向,这些带有浓郁的唐宋艺术遗风的展品,与其他展品一同撑起了一个完整的故事结构。比如密宗类文物,很多据传是空海从唐朝带回的样式,后来统称为“弘法大师样”;还有许多画作,明显可见其受到中国唐宋道释画的影响。

本次参展部分醍醐寺藏宋版《一切经》(大藏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切经六千多卷,这次展出的也有好几件) ,主要以福建福州东禅寺等觉院的崇宁万寿大藏版本为主,补充了开元寺的毗卢大藏的版本。这部《一切经》能够到达日本,动用了当时来往于中国宋朝和日本之间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出身醍醐寺的高僧俊乘坊重源,追随空海的足迹,先后三次入宋,历经艰辛,最终求回《一切经》。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这部宋版《一切经》现在大体完整地保存在醍醐寺的灵宝馆里,而在中国,只有极个别的寺院存有部分残卷。我们去醍醐寺挑选文物时,看到几乎完整的《一切经》,所受震撼非同小可。


醍醐寺收藏的佛教艺术品以日本真言宗题材为主,兼及其他宗派,时间自奈良一直延续到江户时代。醍醐寺佛教艺术也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醍醐寺佛画也具有自己的特色:十三世纪以降日本的佛画多用金及冷色系的色彩使画面表现出凝重的倾向,于此相对醍醐寺佛画刻意抑制金的使用,而以明快的色彩为主,线条遒劲表现自如,与同时代佛画相比独具特色。
▲阎魔天像(国宝)
平安时代(12世纪)
▲五秘密像(重财)
镰仓-南北朝时代(14世纪)
▲不动明王图像(円心样)

镰仓时代·建久六年(1195)


镰仓时代的醍醐寺涌现了许多擅于密教绘画的僧侣,他们完成了大量的白描画稿,包括不少原创性的绘画图样,使以“事相”著称的醍醐寺成为日本真言宗的一大艺术中心。


这次展出的日本国宝《绘因果经》是奈良时代的作品。它是日本绘画史和醍醐寺藏品中最早的作品之一。它根据于中国南朝刘宋元嘉年间(424—53)译成汉文的《过去现在因果经》描绘,“过去”指佛陀前世修行的善行小故事,“现在”则是佛陀的生平传记。醍醐寺藏《绘因果经》是现今日本最完整的一版,经文在下,配图在上。画作中的人物与建筑明显带有中国隋末唐初的风格,从题跋来看,绘图出于写经院的某位写经生之手,却被后代追认为弘法大师之作。
▲《绘因果经》
奈良时代(8世纪)
展品中的绢本《文殊渡海图》则是日本镰仓时代的文物。画作以身骑青狮的文殊菩萨为中心,四周围绕着与文殊信仰有关的形象。《文殊渡海图》来源于中国五代、两宋兴起的“新样文殊”题材,主要盛于五台山;宋时大量日本僧人来中国求法,巡礼五台山,将其带回。所以日本镰仓时代有大量这一题材的画作,这次展出的这幅《文殊渡海图》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在日本被定为国宝。本次展出国宝及绘画类的重要文化财,考虑到文物保护的需要,只展出四周。绘画类的国宝和重要文化财将分两批展出,各位观众想欣赏这些珍宝,需要至少前后两次参观本展。
▲文殊渡海图
镰仓时代(13世纪)

8
真言宗道场的展览设计
※  请谈一谈本次展览中拟设日本真言宗道场的具体设计和预期效果?

我们想复原密教文物的原生使用环境,所以醍醐寺方面提供给我们一个道场的布置方案:


以金刚界大日如来为主尊,两边悬挂金、胎两界曼荼罗,中间设大坛及法器,三面围以十二天屏风和山水屏风,组成一个完整的日本真言宗道场。

当然,在这个道场里出现的都是总合性的文物,如雕塑、绘画屏风、曼荼罗等。在展览的其他部分,我们将分门别类地展示醍醐寺佛教造像、佛画、法器等。


换句话说,本次展览以这个道场为范式,以具体文物为注释,展现真言宗的核心价值和传承体系,尤其是印度-中国-日本的发展过程。

首先,整个道场涵盖了真言宗的基本教义。密教修行者认为,大日如来作为法身佛,有“理”与“智”两个方面:理即法界、法性或真如,是一切佛的本源或依据,如母胎孕育婴孩,故喻之为“胎藏界”;《大日经》是宣说胎藏界的经典,图示《大日经》的就是胎藏界曼荼罗。智即智慧,以金刚喻其坚硬不坏,并可摧破一切烦恼,故称“金刚界”,为《金刚顶经》所说,图示《金刚顶经》的就是金刚界曼荼罗。


日本的“现图曼荼罗”(主流、流行之义),是密教本尊大日如来所说根本教义的图解;它就是长安青龙寺惠果授予空海,并由后者最初传入日本的体现“金胎不二”教理的金、胎两界曼荼罗。醍醐寺自创建期便开始呈现这一核心教义。


醍醐寺中最早将此核心教义系统形象表现的就是五重塔第一层金、胎两界曼荼罗壁画。

位于下醍醐的五重塔是日本皇室为祈祷醍醐天皇冥福而建的,竣工于公元951年,塔身高三十八米,塔顶相轮高十三米,为醍醐寺也是京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塔内第一层壁画与塔的建造时代相同。

展厅中真言宗道场之前展示五重塔模型及塔内第一层两界曼荼罗壁画的照片及壁画分布图。塔内第一层壁画,以金、胎两界曼陀罗为中心,四周布置日本真言宗传持八祖:龙猛、龙智、金刚智、善无畏、不空、一行、惠果、空海。用图像系统诠释了日本真言宗的核心教义与传承脉络。
▲醍醐寺五重塔
▲五重塔第一层壁画

▲五重塔第一层壁画分布图


据空海《真言付法传》中密教传承世系,大日如来将奥秘教义传给金刚萨埵,再依次由印度僧人龙猛、龙智、金刚智传承,金刚智传给西域僧人不空,不空再传给长安青龙寺惠果,此为《金刚顶经》(金刚界)传承系统。此外,惠果从玄超处又传承了印度僧人善无畏传给唐僧一行的《大日经》(胎藏界)系统,将金、胎两界合一,创立理智一如的“金胎不二”学说,建立金、胎两界曼荼罗体系。惠果将两界曼荼罗传给日僧空海,之后醍醐寺祖师圣宝继承空海真言教理,使得两界曼陀罗在醍醐寺广为流传。


9
学术性与观众体验
※  展览涉及诸多深奥的佛教用语,如何兼顾学术性与观众体验?

本次展览所展示的,不仅是64件醍醐寺收藏的文物。我们希望每一件展品都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将众多展品进行有机整合,以其本身的细节和背后的故事展开叙事,尽可能全面地普及与醍醐寺相关的专业知识,同时简明扼要地呈现醍醐寺的历史、人文风貌和四时景致。即使观众不曾去过醍醐寺、见证道场现实,仍能通过参观本次展览,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同时感受中日两国之间人文艺术的交融。


菩提的世界:醍醐寺艺术珍宝展
2016年5月11日—7月10日
上海博物馆第一展厅

The Beauty of Mantra: Arts 
in the Collection of Daigoji Temple
May 11 – July 10, 2016

No. 1 Exhibition Hall, Shanghai Museum 


图文?版权所有

——授权后方可转载——

—End—


相关链接

上博新展|醍醐寺② 京都巡礼之醍醐寺篇

上博新展|醍醐寺“宝”与“宝”寺


官方微信
受访人:师若予
文字整理/吴人、吴雨童
本期统筹:庄妤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