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发烧民乐】中国笛子十大名曲《牧民新歌》

 昵称535885 2016-04-19



       《牧民新歌》是简广易于1966年以内蒙古伊克昭盟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曲子。作品以浓郁清新的民族民间音乐风格,亲切感人的旋律,活泼跳动的节奏展现出内蒙古大草原的风光和牧场上一派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表现了新时期牧民的精神风貌。

击下面的音频欣赏: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4:39 笛子《 牧民新歌 》 来自老歌回放

       1966年简广易来到内蒙古伊克昭盟体验生活,被内蒙古大草原的风光深深打动而创作了此曲。作品创作完成后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动乱时代,当时没有被广泛传播,直到1973年才正式在广播电台播出,成为家喻户晓的笛子金曲。它被选为中国民族十大金曲,又成为惟一被选人联合国科教文音乐教材的笛子曲,在笛子曲中具有很高的地位。

       《牧民新歌》吸收了多种演奏技巧,既有北方梆笛高亢明亮、灵活爽朗的风格,又兼有南方曲笛圆润含蓄、抒情柔美的特点,是笛子演奏史上的一大创新。它以其独具'雄而雌、强而弱、刚而柔、狂而雅、神而洁'的神韵风糜海内外,成为笛子曲的代表作,被编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音乐教材,也是中国广播艺术团的保留曲目。




         简广易(1944-2000),著名笛子演奏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及中国广播艺术团民乐团独奏演员。1944年出生于重庆,从11岁开始学习竹笛,参加过重庆市少年宫民乐队,在演出实践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59年夏天,简广易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主修竹笛。这期间,他曾向北方昆曲剧院笛师叶仰曦、民间音乐家段广义和笛子演奏家刘森学习。1962年,筒广易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参加了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经过多年的艺术实践,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除了笛子之外,简广易在箫、埙、口笛、巴乌、葫芦丝等传统民族乐器上也有极高的造诣。2000 年夏天,简广易因忧郁症在自己的寓所里割腕自杀,终年56 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