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亚仙》匈牙利首演大胆采用无字幕演出川剧艺术突破语言障碍彰显完美自信!

 沽美酒 2016-04-20
首演大胆采用无字幕演出
匈牙利之行


当地时间4月17日,川剧《李亚仙》在匈牙利“马达奇艺术节”的首演圆满落幕。


刚从演出现场回来码字的小编表示现在都还在手抖,内心激动得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庄严的盛典。中国戏曲强大的魅力不仅震撼了匈牙利观众,也震撼了泡在戏曲圈9年的小编,于是内心汹涌澎湃,有些话不得不说。


▲《李亚仙》宣传剧照


作为一个地方特色鲜明并且用方言演唱的剧种,川剧艺术是重庆最具代表性的地域文化。但是,面对第一次接触川剧的国外观众,试问有几个剧团敢在演出中不逐句显示字幕,只采用剧情提示的方式来辅助演出?


▲外国友人正在努力了解川剧文化


但是今天,川剧《李亚仙》做到了!


暂且不说此次赴匈牙利演出,重庆市川剧院没有演出变脸、吐火等川剧技巧,而是演了一出传说中只有真戏迷才能欣赏的清雅文戏——《李亚仙》,仅此一点就必须有强大的文化自信才能做到。更别说不打字幕在国外演出的风险有多大了。国外观众如果都不知道演员说的什么,唱的什么,那怎么能看得懂?这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沈铁梅 饰演 李亚仙

孙勇波 饰演 郑元和


但是,由于担心匈牙利文的翻译不但不能完整体现中文的博大精深,反而会削弱剧情感染力,同时也会让观众产生一种目不暇接的感觉,扰乱他们欣赏川剧艺术精髓的注意力。


所以,曾无数次在国际舞台拥有成功演出经验,以及高超演技和唱功的《李亚仙》领衔主演沈铁梅院长,大胆地采用了无字幕的演出理念。


这一理念的实施,是为了给第一次接触川剧的匈牙利观众提供足够的空间,去欣赏川剧的音乐、表演、服化,甚至地方语言发音等超越文字以外的艺术符号,让他们更好地去欣赏艺术本身。


而事实证明,沈铁梅团队这种充满文化自信的尝试,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这样的尝试,给予了长期身处艺术氛围中的欧洲观众自由想象的空间,这不仅是戏曲艺术所独有的,也是观众所最渴望的。



▲川剧各种服装道具亦吸引着外国友人


在整个演出过程中,小编所身处的位置正好能看到所有的观众和舞台。在没有逐句字幕提示的情况下,剧中的每一个包袱,每一个细节,都恰到好处地通过演员的表演展现出来,观众也自然地随着剧情而情绪起伏。而主演沈铁梅时而无伴奏的清唱,时而大段咏叹的演唱更是神乎其技,让每一个观众的嘴型都成了一个大写的“O”。


她零瑕疵地演绎了一个古典、柔美、坚强的中国女性,她传神的表演和精湛的演技,奇迹般地打破了语言的界限,完全征服了匈牙利观众。在全是两人对白的“刺目劝学”一场时,观众都会情不自禁地为剧中人物的嬉笑怒骂而牵肠挂肚。



▲《李亚仙》演出剧照


在中场休息时,观众们已经忍不住开始持续鼓掌,不愿意让演出停下来,他们觉得中场的20分钟太长了!迫不及待地在走道上、座位上激烈地讨论着剧情。


据小编所见,观众年龄段从10多岁到60多岁不等,有的观众采取从头到尾伸长脖子的方式观看,有的则采用趴在栏杆上的方式,生怕错过一点精彩之处。



▲中场休息,掌声依旧


演出结束前,机智的小编已经意识到当“剧终”两个字出现在屏幕上的时候,演出现场一定会异常热烈,于是赶紧找了一个最佳角度准备拍小视频。但意外的是,演出结束后观众的反应已经不能用热烈来形容了,而是类似原子弹爆炸的气势。观众们甚至没有一个人站起来,他们坐在座位上,以一种神似齐步走的节奏,使出全身力气般地鼓着掌。



▲表演结束,川剧院全体演员谢幕



▲现场掌声长达10分钟之久


此时,小编Hold不住了,手抖了视频也拍不清楚了,眼泪也夺眶而出。这样的激动人心,不是因为观众鼓掌的声音有多大,有多久。而是一种作为中国人,作为重庆人的自豪感,在重庆市川剧院今夜的演出现场油然而生。


也许,沈铁梅团队此次匈牙利之行,除去那些鲜亮的光环之外,还担负着一种唤起中国戏曲本身就应该具有的文化自信之责任,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应该找回的东西。



▲匈牙利国家剧院院长向川剧院一行的精彩表演致谢


重庆·川剧艺术中心

重  庆  市  川  剧  院  宣  传  视  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