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技术再次创新电影将让人身临其境

 知识分享zhsh 2016-04-23


  虚拟现实技术所呈现出的场景。资料图片

从黑白到彩色,从无声到有声,从2D到3D,从宽银幕到巨幕……电影技术为了满足人们对现实环境逼真体验的极致追求而不断努力。尤其是新兴的虚拟现实(Visual Reality,简称VR)技术,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生成与真实环境高度近似的数字化空间,让使用者及时、没有限制地感知虚拟空间里的事物。应用到电影创作中,即可实现不通过电影院的灯光和空间营造气氛,就使观众获得完全沉浸式的观影体验。这一技术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全球电影人的关注,经过几年发展,正逐步实现从资本热炒向市场落地,从晦涩难懂的概念向摸得着、感受得到的真实产品和体验的华丽转身。在给人们带来全新观影感受的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电影的语言形态和创作思维,影响着未来电影艺术的发展走向,有人甚至将VR称为电影业下一个五年的大风口。面对如此具有颠覆性的创新技术,电影人如何更好地将其应用到艺术创作之中?VR电影是否能为电影艺术开启一个崭新的未来?这些问题值得探讨。

一种完全沉浸、在场交互的观影体验

自2012年首次亮相美国圣丹斯电影节以来,VR电影次第涌现,逐渐走入公众视野。以圣丹斯电影节为例,这几年其新边界单元的VR影片数量成倍增长:2014年为4部,2015年有9部,今年达33部。据不完全统计,好莱坞已有十多位导演开始试水VR电影制作。与此同时,中国电影人也开启了VR电影的破冰之旅,比如兰亭数字联合青年导演林菁菁拍摄制作了时长12分钟的VR微电影《活到最后》,追光动画推出了由米粒导演的VR动画故事短片《再见,表情》。

业界有句话,想象力有多远,VR电影就带你飞多远。那么,观看VR电影究竟是一种怎样的视听体验?以卢卡斯电影公司推出的《星球大战》VR版本为例,观众佩戴头戴显示器,目之所及皆为“星球大战”中的外太空场景。他们可以通过陀螺仪的作用扭转头部,随意选择视角。当一个“飞行器”掠过,观众可以从前后左右等不同方位对这个新奇事物进行观察。2015年圣丹斯电影节上发布的VR电影《怪兽狂怒》是一个类似于“哥斯拉”的灾难片。导演在拍摄时不断变换拍摄角度,观众既可以近距离观看怪兽打斗,也可以变化视角清楚看到混乱局面中人们的反应,仿佛置身于怪兽侵袭的城市之中,将“身临其境”的观影体验落到了实处。除了增加观影的在场感,VR电影还能提供一种交互式的观影感受。观众不再是影院里第三视角的“幽灵”,只能静静观察情节的进展。福克斯创新工作室带来的《火星救援》VR体验,让观众扮演剧中被困火星的宇航员,完成各种生存任务。他们甚至可以体验太空零重力环境,在火星上驾驶探测车。可见,VR电影更像是电影的游戏化,观众以穿戴设备、移动终端为媒介,作为“局内人”沉浸甚至参与到情节中,感知不一样的故事进展和结局。

[责任编辑:张薇]

1 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