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茶去(冯学成《明月藏鹭 · 六、颂古联珠》)

 方竹云天图书馆 2016-04-24

 

吃茶去

 

冯学成《明月藏鹭·六、颂古联珠》

 

  赵州问新到:“曾到此间么?”曰:“曾到。”师曰:“吃茶去。”又问僧,僧曰:“不曾到。”师曰:“吃茶去。”后院主问曰:“为什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院主,主应诺,师曰:“吃茶去。”

 

  提示:许多寺院丛林都挂有“茶禅一味”的匾,指的就是这则公案。赵州真是位怪人,太“客气”了,不论新客旧客还是自己家里人,都叫“吃茶去”,这里也有禅机吗?当然有,没有就不成其为公案了。前面“吃粥”是如此,这里“吃茶”也是如此。但要使参禅的人在这里“转身”,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千千万万的人吃茶,谁悟来!

 

见僧被问曾到此,有言曾到不曾来。

留坐吃茶珍重去,青烟时换绿纹苔。

 

宋·投子义青

 

  品析:前面两句无须多说,后面两句足见功夫:“留坐吃茶珍重去,青烟时换绿纹苔”。人生如梦,来去匆匆。都市的酒楼舞池,与深山中的青烟绿苔不都存在于这个地球上吗?只是人们有几个留心于“青烟绿苔”呢?“青烟时换绿纹苔”,时间在这里暗暗挪动,人们的心又在哪里挪动呢?

 

一瓯茶自展家风,远近高低一径通。

未荐清香往来者,谁谙居止院西东。

 

宋·照觉常总

 

  品析:此公案一出,“赵州茶”传诵于天下禅林,许多参禅者因之受益匪浅,这里到底有什么诀窍呢?有,就是这句平淡的“赵州茶”,打开了许多参禅者的心扉,使他们领会到了“远近高低一径通”的那个东西。是什么东西能产生这样的效果呢?反之,更多的人当然领会不到这重玄机——“未荐清香往来者”,他们也可能在赵州观音院参学过,但却辨别不了南北东西啊!

 

宝匣龙泉发夜光,寥寥长挂在虚堂。

四方高客如相访,茶罢休劳话短长。

 

宋·大沩怀秀

 

  品析:与赵州“吃茶”差不多同时,与赵州相邻的河北正定县临济禅院的临济义玄禅师在一次上堂说法时说:“有一个无位真人,天天从你们面目上来来去去,有证据者出来看看。”这时一个僧人站出来,临济禅师上前一把抓住,说:“无位真人是什么干屎橛。”

  人人都有临济禅师所说的“无位真人”,如同装在匣子里的龙泉宝剑一样,熠熠生辉。最珍贵的东西同时又是极平常的,所以临济禅师说“无位真人是什么干屎橛”,自家不识宝中宝嘛,当然就如同粪土一般。龙泉宝剑不是因无用而“寥寥长挂在虚堂”吗!

  尽管如此,这个宝中宝并不因隐而隐,也不因显而显。“四方高客如相访”,四方参禅的“高客”们,谁不愿自己早日明心见性呢?所谓参禅悟道,不外就是“相访”自己心中的“那个”嘛,说是龙泉也罢,说是“无位真人”也罢,说是佛性也罢。但在赵州禅师那里,这碗“茶”一喝进肚里,是不劳“话短长”的——一切语言在这里都是多余的了。

 

百尺竿头氎布巾,上头题作酒家春。

相逢不饮空归去,洞里桃花笑杀人。

 

宋·自得慧晖

 

  品析:现代心理分析把禅的境界作为健康精神的一种标志,并推崇之至。虽然如此,也未领会禅的奥秘。禅是一种生命和精神的大自在,并且是一种永恒,在中国有近百代的优秀人士在其中实践,其经验之丰富实非常人所能料。

  这首偈颂就歌颂了这样的自在,你看,用棉布条大写“酒家春”三个大字,高高地挂在百尺竿头之上。彼此相逢,又“醉翁之意不在酒”,眸子相视,一笑而归,真是庄子笔下的那几位“仙人”。回到自己的那个“桃花源”中,“桃花源”里的桃花同样是笑得那样开心,山山水水,鸟兽草木,都在放声地大笑,——无声的那种大笑,你见过这样的欢笑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