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机是孩子学习成败的关键!
动机强大的孩子,更懂得利用有效率的学习策略,能有较长时间记忆已经学过的内容,拥有学习的正向循环。如何让孩子对学习焕发内在的热情和兴趣,并持之以恒? 动机就是引起并且维持个体持续做一件事情的力量。“动机”有两个阶段:一个是引起,一个是维持。当孩子面对一个任务,在他脑子会经过四个维度的评估,再来决定花多少力气做这件事。这四个维度就是:
如果成功率太低,就算这件事很重要,孩子也不一定会去做。当然,这种预期也和孩子的个性息息相关。例如:从小经常受到批评责骂的孩子,他对于任何一个新的任务预期感就会很低。
孩子们会从情感的这个向度去评估这件事情:这件事情好不好玩?开不开心?心情上能不能愉快等等。很多专家认为强调学习很有趣,会有助学习。大方向是对的,但学习本来就有不快乐、充满挫折的一面,如果只靠着快乐来驱动学习,恐怕效果不够恒久。
那么执行意志的前因跟评估对孩子来讲有什么意义跟价值呢。当如果两件事情同时放到孩子身上,而且互相冲突,这个就要靠所谓的执行意志。比如:孩子一方面要写作业,一方面想看动漫片。一个比较辛苦,一个比较好玩,孩子要去抉择哪一件事情的时候,那么孩子必须要在执行意志上面稍微强大一些,才能够靠意志力来战胜这个动漫片诱惑了。
第二个环节:我们很多大人对于孩子学习动机这件事情,其实是有一些误区跟迷思。展开学习动机的探索之前,必须先进行“扫雷”侦测,破除四大迷思,避免错用力道。 很多家长很容易给孩子贴上“散漫懒惰”、“不愿意学习”的标签,但其实我们必须要理性的知道孩子不愿学、学不会的原因其实非常多。
比如:家庭状况比较弱势的孩子,特别容易因为生活匮乏而无心学习。试想,如果连饭都没得吃,谁还有心面对学习呢?有的家庭出状况,亲友过世、经常搬家等等,各种在生活条件上面的异动跟不平稳,自然就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动机。但有时家长缺乏经验,只看到孩子没有动力,就直接下结论,这对孩子是一个非常不公平的做法。
我们现在的教育主张因材施教—个性教育、适性教育。那么这就需要我们尊重孩子的特质,了解每个孩子的个别差异。
案例:两个同样头痛的病患去看医生,一个是因为过敏,一个是因为感冒。同样症状,但不同病因,医生就会给予截然不同的治疗。然而,很多老师、家长不善此道,导致十个被贴上“懒惰”标签的孩子,可能有半数是“学习高度无助感”。
由内在动机驱动的最大好处是,行为本身就非常令人满足,不需要什么外来的肯定与奖赏,而且越做越开心。比如:孩子喜欢打电动看动漫片,这时他就不需要你奖励他才去做,这个就是因为有很强的内在动机存在。
那么有些事情的确需要一些外在动机的驱策,才能够让孩子们去做,但这样又会普遍出现心不甘情不愿。
不恰当的表扬和赞美,案例: 没看孩子的作品就直说:“好棒!好厉害!”孩子只会感受到父母的不诚恳,而且自尊受损。
与同辈比较的赞美:“全班只有你做到了!”会让孩子把目标放在赢过别人,而非追求真正的卓越。
诊断性的赞美:像是“你真是聪明!”,这总是比较空泛的,因为并没有连结到孩子的努力与成果,也因此对于孩子的动机产生不了作用。
当孩子在中高年级之后,学习成绩真正胜出的是他有没有具备良好的基础能力。基础能力包括想象力、创造力、理解力、关怀力等,其实孩子在任何一个面向产生了动机都值得我们去关注去呵护,不只是在念书上面的动机才动机。
比如:孩子对昆虫感兴趣—可以延续到生物学上;孩子对看漫画感兴趣—可以延续到写故事。所以,孩子的任何的一个面向有兴趣的事,我们都要细心的呵护,不只是在念书这件事上才是值得关注的动机。
长按二维码关注 长沙市岳麓区最高品质的小学生课后托管中心【未来星托管梅溪湖第1校区】即将开业,敬请期待!
请关注此公众号,校区席位有限,报名请等待通知。 做好好父母,育卓越孩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