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末第一良将曹文诏衣冠墓

 老刘tdrhg 2016-04-27

 明末第一良将曹文诏衣冠墓

    

    西左云县曹家村村北有个地方被当地人叫做“曹总兵坟”,那里的坟冢早已无踪迹,但除了累累盗洞外,至今还残存四根石牌坊柱子立在坟前。据说,在大同一带共有四个叫“曹总兵坟”的地方,右玉有两处,左云有两处,都号称是曹文诏墓,而实际上没有一座是真的。当年曹文诏在西北战死后,尸首未归故土,被葬在了甘肃正宁县。在大同出现这么多“曹总兵坟”,大致有两种可能,一,曹氏族人遍布大同,为便于祭奠,就造了多处衣冠冢。二,曹文诏的侄子曹变蛟也是官至总兵,这些“曹总兵坟”中或许就有他的墓,或是曹氏中其他人的墓也未尝不可。

    要说曹文诏,可不是一般的人物,他就是《明朝那些事儿》里说的明末五个猛人中的第二位。按五位猛人出场的次序,第一位是洪承畴,第三位是左良玉,第四位是卢象升,第五位是孙传庭,还有一位被称为近似猛人的猛人,这就是陈奇瑜。崇祯初年,西北流寇四起,匪势蔓延,越剿越盛。国难当头之际,历史把这几位猛人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为挽救大明做最后一搏。这六位中,居然有三个是山西人:曹文诏,大同人,陈奇瑜,保德人,孙传庭,代县人。

    曹文诏出身很简单,没有什么履历,没什么背景,也没什么文化,就是大兵一个。最初跟随熊廷弼来到辽东,广宁兵败,他没有当逃兵,坚持等到了他的第二个上司孙承宗,当上了游击。孙承宗走了以后,他又等来了新上司袁崇焕。袁崇焕出事后,他还是依然留下来了,跟着老上司孙承宗,从后金贝勒阿敏手中夺回关内四城。他终于出人头地了,后来到了西北,升为副总兵,之后又成为总兵。

    猛人曹文诏到底猛成什么样,第一猛人洪承畴给了这样的评价:世间良将,天下无双。曹文诏是见过大世面的,从努尔哈赤,一直打到皇太极,大小战役不知经过了多少。初来西北他只带来了一千人的特种部队,关宁铁骑。加上其他部队,他手里能调动的只有三千人,而他的对手王嘉胤有三万人,其中就有之后混起来的张献忠和闯王高迎祥。曹文诏就凭他手里的三千人,追着王嘉胤的三万人打,打得人家闻风丧胆,最后逼得王嘉胤的手下实在没办法,砍了王嘉胤的脑袋向他投降。更有甚者,升为山西总兵的曹文诏还是就靠他的三千人马追着紫金梁的三十六营二十万人打,打得三十六营的头领们都得了“恐曹症”,或被杀,或逃窜到其他省份,再不敢踏入山西境内。在西濠之战中,曹文诏在万马军中,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军中有一曹,西贼闻之心胆摇”,说的就是曹文诏。只可惜,在甘肃正宁县湫头镇陷入闯贼高迎祥的埋伏,气力用尽,拔剑自刎,颇有西楚霸王的气概。但天知道,过不了多久,会有他的一位山西老乡,第五位猛人孙传庭出来为他复仇。

 

明末第一良将曹文诏衣冠墓

明末第一良将曹文诏衣冠墓

明末第一良将曹文诏衣冠墓

明末第一良将曹文诏衣冠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