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皂是高级脂肪酸的钠盐,它的分子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极性的羧基,它易溶于水,是亲水而憎油的,叫做亲水基;另一部分是非极性的烃基,它不溶于水而溶于油,是亲油而憎水的,叫做憎水基。例如: 当肥皂溶于水时,在水面上,肥皂分子中亲水的羧基部分倾向于进入水分子中,而憎水的烃基部分则被排斥在水的外面,形成定向排列的肥皂分子。这种高级脂肪酸盐层的存在,削弱了水表面上水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引力,所以肥皂可以强烈地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因而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当肥皂在水中的浓度较低时,肥皂分子是以单分子形式存在的,这些分子聚集在水的表面,即亲水基团进入水中,憎水基团被排斥在水的外面。当水中肥皂的浓度逐渐增大时,水的表面上聚集的肥皂分子逐渐增多而形成单分子层。继续增大肥皂的浓度时,由于水的表面已被占满,水溶液内部的肥皂分子中憎水的烃基开始彼此靠范德华力聚集在一起,而亲水的羧基包裹在外面,形成胶体大小的聚集粒子,称为胶束。肥皂的胶束呈球形,如图12-2。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达到临界胶束浓度时,水的表面已被占满,水的表面张力降至最低。超过了临界胶束浓度,再增大水中肥皂的浓度,只能增加溶液中胶束的数量。 在洗涤衣物时,肥皂分子中憎水的烃基部分就溶解进入油污内,而亲水的羧基部分则伸在油污外面的水中,油污被肥皂分子包围形成稳定的乳浊液。通过机械搓揉和水的冲刷,油污等污物就脱离附着物分散成更小的乳浊液滴进入水中,随水漂洗而离去。这就是肥皂的洗涤原理,如图12-3所示。 在临界胶束浓度前后,去污能力与肥皂的浓度有很大的关系:低于临界胶束浓度,去污能力随肥皂的浓度的下降而急剧下降;超过临界胶束浓度,去污能力几乎不能随肥皂的浓度而改变。其他的洗涤剂也是如此。 肥皂虽然具有优良的洗涤作用,但也还有一些缺点。例如,肥皂不宜在酸性或硬水中使用,因在酸性水中能形成难溶于水的脂肪酸,而在硬水中能生成不溶于水的脂肪酸钙盐和镁盐。这样不仅浪费肥皂,而且去污能力也大大降低。另外,生产肥皂要消耗大量的食用油脂。所以近年来,根据肥皂的洗涤原理,合成了许多具有表面活性作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就叫做合成表面活性剂,它不仅可供洗涤用,而且还有其他方面的用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