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

 公考小酒酒 2016-04-27

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

(1)发生的背景:

  北洋军阀继续利用封建专制思想禁锢民众的头脑(尊孔读经的复古逆流甚嚣尘上),一部分民主主义知识分子认为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一个彻底的思想文化革命。

  (2)主要倡导者和杂志:(陈独秀和新文化运动)(识记1)(选择)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毛泽东称陈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其他骨干和倡导者: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北京大学和《新青年》编辑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3)主要内容(简答):(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意义)(综合运用1)(论述)

  ●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民主(德先生)主要是指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赛先生)主要指自然科学,提倡以科学的精神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青年杂志》发刊词中讲“以科学和人权并重”,用德先生赛先生来救治中国的一切弊病)

  ●激烈批判作为封建统治思想的儒家学说。新文化运动把攻击的矛头集中指向以维护封建专制为宗旨和基本内容的孔学,以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为主要武器,猛烈抨击封建纲常礼教,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个性解放和自由。新文化运动还对妇女解放、家庭问题、婚姻恋爱等进行了热烈讨论,宣传男女平等和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提倡文学革命。文学革命包括文学的内容(用新文学取代旧文学)和形式(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两个方面。(1918年5月,鲁迅发表《狂人日记》,这是新文学运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为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和局限(论述)。(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简单运用1)

  意义总: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思想启蒙运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

  ●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启发了人们的理智和和民主主义的觉悟,将人们从封建专制所造成的蒙昧中解放出来,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适宜的土壤,为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

  局限: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也存在明显的缺点。

  ●(脱离现实经济基础)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在的社会根源;把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根本原因归之于思想文化,是错误的(非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他们提倡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并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脱离广大劳动群众)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但是又脱离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没有把运动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其目标就难以实现。

  ●(思想方法形式主义)他们中不少人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这种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方法,影响了这个运动后来的发展。


五四后的新文化运动

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领会1)(选择)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一个启示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以新的平等姿态对待中国(列宁苏维埃政府两次对华宣言,表示欲取消沙皇时代俄国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十月革命中工人和士兵的广泛发动并赢得胜利的事实,昭示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方法开展革命。

  十月革命后,中国思想界产生了一批赞成十月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李大钊最先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在中国大地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最早讴歌十月革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