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磨蹭,哭闹,发脾气,难沟通,英国人如何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郑公书馆298 2016-04-27

磨蹭,哭闹,发脾气,难沟通,英国人如何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文/图:大卫吉娜

“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是每个父母关心的问题,在西方用的更多的名词则是“孩子行为管理”(children's behaviour management)。运用奖励与惩罚的方法是英国一套系列课程《孩子的行为教育-有效的家庭制度》的一部分,针对2-12岁的孩子。这套成系统的行为教育方法不但用于家庭教育,同时英国的幼儿园及学校也选用类似的方法。在养育双胞胎奥利和查理,帮助他们养成好习惯的过程中,我亲身体会到运用奖励与惩罚的重要性及有效性。

本文主要解析运用奖励与处罚的方法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希望家长打开思路,理性而充满爱地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为何要用奖励与惩罚的方法,而且奖励要比惩罚多?

奖励与惩罚不是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的唯一方法,想要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每个家庭首先要建立日常作息,树立行为规范。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英国的孩子都有严格的作息时间表及规程,例如睡前规程(洗澡,刷牙,睡前阅读)及早期规程(起床,穿衣,吃早饭,刷牙),这些是孩子养成好习惯的先决条件。但是即便如此,家长有时还是觉得无能为力,需要更多的方法促进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这就有了奖励与惩罚。其实更为重要的是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对于是非认知的过程,奖励或者表扬是告诉孩子什么行为是正确的,惩罚或批评是告诉孩子什么行为是错的。一个两岁的孩子在墙上涂涂画画,他并不知道这样的行为是错误的,后来他理解这样做是错误的是因为父母批评了他,甚至还惩罚了他。一个三岁的孩子为什么要自己穿衣服,本来有妈妈穿就可以了,是因为他这样做了,妈妈表扬了他,甚至奖励了他,他才理解独立做自己的事是多么好的事。不要以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是非观念会自然建立,事实并不是这样,在公共场合即便是大人也会出现乱扔垃圾,大声喧哗等行为,这是在成长过程中对于是非认知的缺失。

那么为何奖励要比惩罚用得多呢?我们都知道,一件事情我们见得多,听得多,就记得更牢固。我们对于孩子的奖励与表扬是在不断重复正确的行为,也就是在不断灌输好习惯应该是什么样的,如果让惩罚与批评占了上风,那我们岂不是在不断强调不良的习惯是什么样。另一方面,大多父母都有这样的惯性思维,为了让孩子更好,我们就要不断纠正他们不好的地方,这样就会使我们看到孩子更多的不好,总是感到不知足。其实感受和感恩孩子做的好的地方也是一种美德,也是家长需要具备的能力,这样更会增强强亲子关系,让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更加美好。

如何运用奖励与惩罚的方法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这里所说的“奖励与惩罚”是指“奖惩制度”。制度与建立行为规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立规矩)不同,立规矩例如“吃饭时不能乱跑”, “每天看电视不能超过1小时”,制度则是一种体制,存在前后的一致性,重复性及系统性。家长在建立行为规范的基础上,要通过一套奖惩制度帮助孩子建立好习惯,不系统而随意的奖惩是难以获得好结果的。

惩罚制度::虽然我们说奖励要大于惩罚,可是没有孩子生下来就是天使,有时觉得孩子的成长就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们会哭,会闹,会不听话。下面看看孩子的哪些行为需要叫停,我们又怎样来惩罚孩子从而纠正他们的不良习惯呢?

磨蹭,哭闹,发脾气,难沟通,英国人如何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如何应对:

叫停!-- 惩罚!--沟通!

1.叫停:

恶劣行为例如打架,直接叫停,然后进入惩罚阶段。

一般行为例如孩子不如意哼唧,给予警告(选用数数的方法非常有效),然后叫停,如果停住,进入沟通阶段;如果不挺,进入惩罚阶段。

2.惩罚:

实施Time-out-隔离角在家里选择一个固定的地方,可以是房间,可以椅子,楼梯,角落等,叫停后把孩子放到指定的地方一段时间。

3. 沟通:

孩子平静后与之沟通,可以给予孩子一个拥抱,然后平静地解释所发生的行为为何错。例如打架会伤害到别人,也很危险。即便是两三岁的孩子也要进行简单的沟通,肢体语言也非常重要,让孩子在认知是非的过程中同样感受到爱的力量。

惩罚是一个家庭庭制度,所以在运用此方法之前,要与孩子沟通,让他知道制度的实施方案。

还有哪些惩罚的方法?

在有一定家庭作息制度的基础上,可以要求提早睡觉,减少玩游戏的时间,做家务,取消参加生日派对,取消出游等。英国不允许体罚,其实惩罚做到让孩子做不愿做的事,取消想做的事,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

心得

惩罚不需要很多的方法,一种方法做到位就足够。对于学龄前2-5岁(英国年龄段)的孩子,我觉得选用隔离角就非常有效,为了加大力度,我结合奖励制度授予贴画勋章,惩罚的方式也可以取消贴画勋章。

奖励制度::我们都有这样的惯性思维,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就是纠正他们的不良习惯。例如吃饭乱跑就惩罚,写作业磨蹭不是唠叨又是惩罚。为何我们不能用奖励的制度来鼓励孩子做正确的事情呢?看看以下这些几乎每个家长都遇到的问题,原来可以运用积极的方法来引导孩子养成好习惯。

磨蹭,哭闹,发脾气,难沟通,英国人如何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怎样运用奖励制度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在英国非常惯用的方法就是贴画勋章积累奖励机制。为了让孩子重复操练正确的行为,设立终极奖励目标,孩子要通过贴画勋章积累的方式最终获得奖励。孩子在机制中不断尝试,实践,重复正确的行为,最终达到习惯变成自然的自我控制能力。以下两个案例将详细讲解并分析此方法。

案例1:奥利和查理吃饭训练(当时实施年龄3岁)

磨蹭,哭闹,发脾气,难沟通,英国人如何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建立行为规范!--制定奖励机制及终极目标!--实施奖励机制!

1. 列举行为规范:

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家长往往会忽略建立明确的行为规范,也就是给予好习惯定义,并且与孩子沟通,也就是家长与孩子之间要明确这个好习惯到底是什么。例如吃饭养成好习惯,我会首先建立行为标准,例如自己吃饭,吃饭时不乱跑,吃完饭向妈妈请示是否可以离开座位,尝试新的食物,把饭吃光。建立这些标准后要明确让孩子知道,对于两三岁的孩子在吃饭过程中不断提醒就可以。

2. 制定奖励机制及终极目标:

妈妈可以和孩子讨论共同建立奖励机制。在吃饭训练中,我先采用奥利和查理竞争的机制,按照设立的行为规范,孩子积累贴画勋章,一周后累计数量多者获得奖励。一个孩子的情况,可以设定数量,例如孩子在获得20个贴画勋章后可以获得奖励。终极目标也就是孩子可以获得的奖品。可以是一本书,一个孩子喜爱的玩具,一次出行,和好友的一次聚会,或者是同意孩子想做的一件事。

3. 实施奖励机制

起初孩子没有好习惯,就要用奖励机制来激励孩子做正确的行为。例如奥利和查理吃饭不能离开座位,本身他们就坐不住,所以刚开始提醒他们:“如果吃饭不乱跑,就可以获得一枚贴画勋章。”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后,孩子的习惯会成为自然,不用提醒吃饭也不乱跑了,这时妈妈还要给予勋章奖励,重复告诉孩子,吃饭不乱跑是对的,要坚持。最后直到孩子养成好习惯,可以结束训练,然后转移到其他好习惯的养成上。

观察与心得:

1. 孩子简单的行为习惯其实不难建立,只要家长坚持正确实施奖励制度,奥利和查理在一周后就可以做到吃饭不乱跑,自己吃饭,并且吃完饭后会请示离开座位,第二周孩子不用家长用奖励来激发他们的行为,但是妈妈还是给予奖励勋章,直到孩子的吃饭好习惯养成。

2. 一些关于生理及心理的习惯,例如尝试新的食物或者把饭吃光并不是简单的行为准则,这就需要父母的耐心,并且懂得观察与思考并借助外力,运用综合的方法。

案例2:奥利和查理早晨出发,晚上睡觉-建立时间管理能力,做事不拖拉

建立行为规范!--制定奖励机制及终极目标!--实施奖励机制!

1. 列举行为规范:

例如建立早晨起床及睡觉之前规程,要求孩子按照规程行事。给予时间限制,要求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特定的事情。学龄的孩子有时间观念,可以直接给予时间限制例如20分钟。学龄前孩子没有时间观念,可以借助器械,例如上图中的流沙记时,或者运用闹钟。英国家长在学龄前儿童在起睡模式训练中运用gro-clock非常普遍,睡觉时间呈蓝色星星,起床时间呈金黄色的太阳,这就是孩子遵守时间的参照物。

2. 制定奖励机制及终极目标:

妈妈可以和孩子讨论共同建立奖励机制,例如早晨在规定时间准备好出发会得到贴画勋章,积累到20个勋章,可以获得终极奖励。

3. 实施奖励机制

有的妈妈会说,我家两三岁的孩子,自己还不会穿衣服呢,怎么让他们自己操作,而且还要管理时间。这点妈妈不要着急,如果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还没有掌握,那就先从孩子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这些习惯开始训练,当孩子养成一些独立的习惯,再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

制定奖励制度勋章累计表的一些好主意:

磨蹭,哭闹,发脾气,难沟通,英国人如何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1. 勋章累计表创意无限,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喜好,选择卡通人物

卡通人物在孩子心目中就像是偶像,他们的很多思想与游戏都来源于卡通人物,选择孩子喜欢的卡通人物会让他们更愿意参与所建立的制度。如果是规范孩子看电视的习惯,选用一些与电视有关的图表,针对性趣味性都比较强。

2. 对于一些在心理或生理发展中的疑难问题,可以只设立单项

上图蜘蛛侠的图标专门为一项行为习惯的养成设置,例如孩子社交中非常害羞,为了鼓励孩子在公众场合与他们交流,可以设立单一的项目,针对性更强。

在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的过程中,家长如何应对生理及心理的问题?

家长要学会辨别在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的一些生理及心理的问题。例如孩子吃饭,尝试新的食物,不要说孩子挑食,对于两三岁的孩子,他们的味蕾是大人的两倍,所以在他们尝试新的食物时所感受到的不同会比大人敏感的多。只有认识到孩子这样的生理特点,才能够有效应对。孩子不喜欢某种食物,不要太强求,正确的做法是拉长战线,不断尝试,并且告诉孩子他终究会喜欢这种食物。还有一些成长中的心理问题,孩子非常害羞,在公共场合不善于交流,孩子不懂得分享也是一个心理成长的过程,这些都需要家长更多的耐心,运用奖惩制度的时间也会更长,不要逼迫孩子做非常抵触的事情,正确的做法是,放开一段时间再试,如果我们认为是孩子应该做的正确的事情,过一段时间再继续尝试。必要的情况,需要专业人士或者心理医生的帮助形成综合的策略。

有时家长会发现,孩子原本养成好习惯,过了一个阶段,不良的行为又产生了。其实了解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也很重要,例如家庭的变故,环境的变化,社会交往,甚至是营养不均衡都会引发行为问题,家长在行为的背后还是需要找到原因的。

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奖惩制度实施精华总结!

1.家长运用奖惩要懂得对证下药,先诊断“行为问题”。哪些需要惩罚,哪些需要奖励的制度激励,哪些是一般行为问题,哪些与生理与心理因素有关。

2.奖惩的宗旨是让孩子的行为发生改变,加强孩子做事的驱动力及控制力,无法改变的东西没有必要做评价。

3.奖励要大于惩罚,鼓励要大于批评,发现孩子的好并给予肯定也是家长应具备的本领。

4.奖惩方法要适度,过高的物质奖励便是贿赂,体罚留下的是恐惧并不是心甘情愿的认同。

5. 奖惩的最大目的是让孩子了解原因,这点家长最容易忽视。

坏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好习惯的建立也需要一个有系统的过程,如果孩子在自己家与奶奶姥姥接受的教育与信息不一致,任何方法都会功亏于溃。所以家庭教育是一个整体,甚至与幼儿园及学校都是一个整体。一致性,重复性,持久性与系统性才是最有效的。当然爱的教育是一切的前提!

版权声明:本文文字及图片均为大卫吉娜原创,版权归本人所有,转载需经过授权。

作者简介:大卫吉娜,英国留学硕士,双胞胎混血儿母亲,辞去在英国世界500强企业要职,专心陪伴孩子成长,并励志把英国成熟,理性而充满创造力和探索精神的育儿与教育思路系统地分享给各位父母, 因此创立了微信公共平台-奥利和查理的欧式时尚生活(微信号:OllieandCharlieUK),以一个母亲的责任与实战经验分享英国儿童生活及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