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店的慢病管理是一个热门词,基本上各大论坛会议、媒体杂志都在探讨药店慢病管理怎么做,怎么真正地打造提升药店的专业性,有健之佳模式、甘肃众友模式。而笔者在此探讨的是药店慢病管理的一种发展趋势和方向,依据目前出现的一些现象、政策对药店的慢病管理发展趋势做一个预判。
一、医药分开趋势日益明显,药店渠道越来越重要2016年以来,医改政策和往年一样,继续推动医药分开、处方外流,药店渠道越来越重要。
3月16日,北京市政府公布《北京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长达五年多的“医药分开”试验期将结束,预计实施方案年内将出台。改革后,将切断药品收入和医院的利益关系,并将探索患者可自主选择在医院门诊药房或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药的途径。
4月6日,克强总经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2016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让医改红利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其中继续推进医药分开:一是将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由100个扩大到200个,开展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二是患者可自主选择在医院或零售药店购药。
虽然政策落地的实际效果暂时还未有定论,但取消加成+药占比控制+增强患者自主权在政策上已是大势所趋,医院医生只有顺应政策趋势,尽早以合适的方式实现处方外流,药店的渠道越来越重要。
二、药企开始重视药店渠道,提升药店的专业性,打造药店慢病管理模式近来由于受招标政策的影响,部分落标或者弃标的处方药转移到药店,药企逐渐重视零售药店处方药市场,尤其是在药店处方药市场优势明显的外企,开始逐渐成立零售处方部门,把原来用于医院市场开发精力与费用投入到药店渠道。而对于药店处方药的销售,专业性的用药提醒与指导是关键,药企开始与零售药店合作,共同打造药店的慢病管理、提升药店的专业性。
外企认为“社会药房参与到患者的疾病管理,尤其是慢病防治中,是一种长期的趋势,中国在册的社会药房达43.5万家,实际经营约八成,基本覆盖了中国的每一个角落。而与医院的人满为患和医生的忙碌不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社会药房的药师有着相对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可为患者提供包括疾病知识、药品知识、用药指导、不良反应、配伍禁忌等医药学方面的信息,以及针对饮食、运动、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指导。”
正是因为如此,阿斯利康2015年组建了一支零售团队,正式进军零售市场,2016年将与部分重点社会药房共同打造慢病管理中心或慢病角,让广大患者不出社区,在家门口的药店内就可以进行血压、血脂、血糖、呼吸等慢性疾病的快速检测,并基于这些检测数据,为患者提供后续的用药提醒、风险预警、个性化宣教乃至医生随访等服务。与此同时辉瑞支持了“高血压管理药店合作促进项目”,通过联合药房、专家、学会开展高血压防控活动,发挥零售药店在高血压防控中的积极作用。
三、药店慢病管理专业性提升方式的变化,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对于药店慢病管理而言最大的痛点在于药店的专业性水平不足,药店的药师以中专、技校、职高为主,在职业素质和对慢病的治疗检测上不如医师专业。所以面对药店慢病管理专业性不足这一痛点,可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进行提升。
我们看到目前市场上出现这样的慢病管理模式,通过布局在药店的智能硬件对药店慢病人群的血压、血糖数据进行监测,通过原有的慢病人群大规模数据开发的临床疾病风险预测模型、个性化营养方案和个性化宣教方案,对慢病人群进行个性化管理。这样的个性化干预的算法通过药师对自己所管理患者干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弥补提升药师的专业水平,提升药店慢病管理的专业性。
四、中国药店未来发展趋势定位:药事服务的功能和美国药店发展一样,中国药店也越来越被赋予药事服务的职能。
药房的慢病管理与医院提供的慢病管理在角色定位、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向上都有不同。在角色定位上,药房主要的职责是进行慢病风险的管理,如健康检测、生活健康程度评估、风险筛查、对患者依从度的管理,并给出合适的就诊建议;而医疗机构的医师职责主要是诊断、治疗,并给出处方,二者是一个相关补充的关系。这就导致基于药房网络的慢病管理更加强调对慢病的“管理”功能,提供日常疾病跟踪、药物跟踪和健康护理。
在美国,药店药师的角色基本就是这样。同时从美国的药店发展史来看,上个世纪90年代 , 药房与药师正式被赋予慢病管理的责任. 药房与药师的角色功能正式被确认为“追踪与管理慢性病患的服药依从度”, 明确定义与区分了药师与医师在慢病管理中的不同角色 医师负责慢病的诊断, 治疗与给药, 药师则负责慢性病患的用药管理, 服药依从度管理, 以及疗效管理。同时医疗保保险开始给付药房与药师“药事服务费”的报酬。
所以从目前来看,中国药店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随着渠道的重要性加大,药房被纳入国家慢病管理体系的可能越来越大,同时在医保基金吃紧,健康险作为补充的情况下,健康险会注重药店这个渠道,以支付方式的变化来驱动药店药事服务职能的确立,这些都是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