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密 | 上海曾有近百座天桥,你可曾走过?

 荷叶的图书收藏馆 2016-04-29


近年来,上海陆陆续续拆除了一些人行天桥。专家估计,上海先后有过近百座天桥,被拆除的天桥不超过10%。近百座天桥穿越上海,当初为何建设?如今上海拆除部分天桥,是由于什么原因?承载着人们记忆的天桥是否会退出历史舞台?

 

延安路华山路口过街天桥的拆掉,最近有了些变化:有消息说,相关部门正在考虑调整14号线静安寺站施工方案,延安路华山路口过街天桥的最终去留要视调整方案来定。

 

近年来,上海陆陆续续拆除了一些人行天桥,如南京路西藏路天桥、四平路大连路天桥、武宁路东新路天桥、西藏路延安路天桥、提篮桥立交桥、南京西路石门路立交桥、海宁路四川北路天桥等。由于不同的天桥,建设方和管理方也不同,上海最多时到底有多少座天桥,现在几乎没有人说得清。研究专家估计,上海先后有过近百座天桥,被拆除的天桥不超过10%。

 

蒋迪雯摄

 


 

近百座天桥穿越上海,当初为何建设?如今上海拆除部分天桥,又是由于什么原因?承载着人们记忆的天桥是否会退出历史舞台?

 

上海曾有过近百座天桥

 

“上海天桥最基本的功能是实现人车分流、缓解交通拥堵。”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张生说。到上世纪80年代初,与解放初期相比,上海机动车辆增长了10倍,非机动车辆增长了16倍,而城市道路面积仅增长1.5倍。人多、车多、路少的矛盾,非常突出。人与车辆混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混合式交通,又造成了上海市内交通事故多、秩序差、噪声大、车速低的交通现状。

 

为解决市内交通各路口的混行局面,从1982年起,上海开始大量建造人行天桥。1982年7月1日竣工的外滩延安东路天桥,是上海建造的首座人行天桥。据报道,实行人车分流后很长一段时间,外滩延安东路天桥附近一带路口基本上没有交通阻塞的情况发生,三年内交通事故率降低了82%。

 

“上世纪80年代是上海天桥建设的高峰期。上海在四平路、天目路、南京路、西藏路等主要路口建设的天桥,都是集中在那个时期。30多年间,上海先后建造过的天桥将近百座。”张生说。

 


 

已拆除天桥不超过10%

 

近年,上海开始拆除一些天桥。解放日报·上海观察记者统计,已拆除的上海市区范围较有名天桥有:南京路西藏路天桥、四平路大连路天桥、武宁路东新路天桥、西藏路延安路天桥、提篮桥立交桥、南京西路石门路立交桥、海宁路四川北路天桥等。张生估计,上海已有不超过10%的天桥被拆除。

 

天桥不仅是缓解拥堵的交通设施,还记录着一代人的生活方式。这几天,有不少网友对要被拆除的天桥表达了留恋之情。

 

“还记得第一次与她走过武宁路东新路天桥,去沪西工人影剧院看大电影”,“那时,从南京路西藏路天桥边的精品商厦买的裙子、毛衫、包包,如今现在再从箱底里翻出来,一秒变复古潮人”,“南京西路石门路天桥边的老字号王家沙,绿杨邨酒楼、开开百货公司等走一遭,酒足饭饱后再添置一身行头,快活似神仙啊”……

 


 

为何有些天桥会被拆除

 

“其实,天桥从诞生、发展到拆除,都是为了城市发展的需要。”张生告诉记者。

 

“大部分天桥设计建设都比较早,后来随着城市规划的推进,一些天桥无法适应周边环境建设的发展需要,甚至阻挡了行人的道路视线、减少了城市空间、破坏了周边景观,就不得不拆除。”如,海宁路四川北路天桥在2008年被拆除,就是因为四川北路商圈内多个沿街大型商业体崛起后,行人在这些商业体中穿行时,天桥对行人的视线与行走造成阻隔。

 

上海的人行天桥近年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由于城市用地的限制,上海的人行天桥很少坡道,基本上采用楼梯式,行人需要步行上下,不是很方便。尽管上海在全国首创了将自动扶梯引入天桥,但并不是所有的天桥都具备安装电梯的条件。”

 

发达国家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建设人行天桥,经历了一个建设高峰期,后来又修建了大量地下通道来取代天桥的功能。地下通道台阶较人行天桥台阶少,进出容易,受天气影响也少。而近年随着上海轨道交通建设的大力度推进,不少轨交站点正是建设在交通繁忙的路口附近。“轨道交通的出入口本身是可以辅助成为过街通道,取代人行天桥的功能。”像南京路西藏中路天桥、四平路大连路天桥、南京西路石门路立交桥等的拆除都属于此类原因。

 

蒋迪雯  摄

 


 

天桥不会退出历史舞台

 

不过,天桥并不会退出历史舞台。

 

“天桥是非常重要的城市交通设施。现在在上海的一些路口,不少天桥还是在发挥着很好的功能,它们会继续保留下去。”张生说。

 

来自上海天桥主要管理方——上海市路政局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上海市路政局管理下的上海天桥仍有80座。由于部分天桥管理主体为其他部门,所以,上海天桥的实际数量肯定大于这个数字。

 

而随着城市建设理念的发展,人行天桥的建设形态在发生变化,天桥的城市功能被赋予更多含义。

 

如,近年建造的“空中连廊”,让天桥来连接商圈,促进商业发展,提升地块价值,就是一种延伸了功能的天桥。“陆家嘴C形天桥,就是上海最大的空中连廊,直径达117.5米,在上海世博会前竣工。既连接了周边商业体,也起到了分流行人的作用,而这座天桥本身也很有设计感,也是陆家嘴一带的一个地标。”按照有关规划,未来上海将有更多商圈建设“空中连廊”,包括新江湾城、徐家汇、曹家渡、静安寺、中山公园、新虹桥等。

 


 

 延伸阅读 

 

关于上海天桥的那些记忆

从1982年上海第一座天桥诞生,上海天桥的历史迄今已经走过34年。34年光阴荏苒,在没有互联网的岁月里,解放日报的记者同样是在每个重要时点,用文字记录下一段段难忘的“天桥史”解放日报·上海观察小编对其中的精彩报道进行了摘编。

 

《外滩人行天桥昨正式通行》

1982年7月1日,第一座人行天桥延安东路竣工,次日解放日报头版刊发报道——

为解决人车分流而在延安东路外滩建造的本市第一座人行天桥,昨天(1982年7月1日)正式开放通行后,附近交通情况显著改善。

装饰一新的天桥上彩旗迎风飘扬,十二盏新型的高压钠灯高高地矗立在桥的四边。清晨五点钟起,来自本市四面八方的群众,兴致勃勃地从六面桥梯下拾级而上,通过天桥有秩序地向桥外散去。他们高兴地伫立在桥面上近观桥下鱼贯而过的车辆,远眺千轮竞发的黄浦江。一些风尘仆仆地从外地来沪的旅客还特意在桥上拍照留影。一位退休老工人边登梯,边高兴地对人说:“以前想去外滩绿化地带参加娱乐活动,总要为横穿人车拥挤的马路而发愁,现在有了天桥,就感到安全多了。”

 


 

《四平路大连路口添彩虹》

 

 

 

1983年5月21日,四平路大连路口天桥动工,这是上海第一座十字路人行天桥。次日《解放日报》头版刊发报道——

这座人行天桥呈口字形,全长三十七点五米,桥面宽度为三点五米至五米,净空高度为五点二米,四端设有八个桥梯。该桥由市政工程设计室设计,建筑设计人员在结构、造型和色彩等方面作了较大的努力,力求使天桥建成后与周围高层建筑和住宅群相协调。天桥采用立体混凝土挂板做装饰,在浅灰色的梁面中构成一条白色线带,给人以轻巧明快的感觉。桥面运用放射线型,由中段向两面桥梯逐步扩展,方便行人上下交错。照明设备运用庭院灯和地灯相结合,使光线柔和美观。

 


 

《北站宝山路口建成人行天桥》

1983年9月22日,《解放日报》报道,北站宝山路口建成人行天桥,这是首次采用“U”字形的上海天桥——

这座“U”字形的人行天桥,全长五十一米,高五点三米,宽三点四米。自七月上旬破土动工后,上海铁路局上海线桥大修队建桥工人顶烈日战酷暑,在有关单位协作下,提前十天建成。

 

《南京路西藏路口将建人行天桥》

 

1984年11月21日,《解放日报》头版首次报道专家对南京路西藏路口将建人行天桥达成一致,这座天桥大胆汲取国外经验,首次采取椭圆形天桥方案——

主持设计的张邦桢工程师和设计组的同志大胆汲取外国的成功经验,结合南京路西藏路口的特殊情况,提出了采用线条流畅、有利于行人流通的椭圆形天桥方案。由于南京路、西藏路路面狭窄,人行道上无法设置天桥扶梯,因此,设想把扶梯直接伸入四周建筑物内部,这样,行人可以从天桥直接进入路口四角的市第一百货商店等建筑,扶梯可以开放,也可以封闭。

 


 

《三条“空中马路”迎接行人》

 


1985年12月29日,西藏中路沿线的南京路、福州路、延安东路三座人行立交桥通车,次日解放日报头版刊发报道——


当参加典礼的各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和来宾绕桥一周以后,三座立交桥同时开放通行,行人们纷纷从“空中马路”上通过,观看新落成的天桥和西藏中路一带繁华的夜景。


这三座人行天桥在使用功能与外观造型设计上颇有特色。人流最集中的南京路西藏中路口的天桥,形状宛如远处飘来的巨型“飞碟”。为了尽可能留出地面空间,设计师们把八座行梯巧妙地“隐蔽”到四周建筑物内。桥脚是不锈钢结构,桥身与栏杆用银白色铝合金装饰,还镶嵌着桔黄色的角尺条形灯,使天桥显得银光闪闪,与南京路繁华的环境融为一体。“大世界”人行天桥可算是本市最长的“空中马路”,全长一百八十六米,十座行梯分别设在各个路口。这座天桥呈高脚酒杯状,由于采用了优美的曲线造型,从整体上看显得轻巧、舒展。福州路立交桥横跨在福州路上呈“一字型”,它的主要功能是解决西藏中路上的行人通过福州路口的问题。


 图为当时通行的南京东路西藏路人行立交桥。毕品富摄

 


 

《上海出现第一块天桥广告牌》

 

1987年,上海出现第一块天桥广告牌,当年3月22日解放日报刊发报道——

本市第一块天桥广告牌已经挂在延安东路外滩的人行立交桥上。展现在这块广告牌上的,北面是上海缝纫机四厂双工牌工业缝纫机的广告,西面是上海无线电四厂凯歌牌彩色黑白电视机、凯歌牌汽车音响设备的广告,南面是上海洗衣机总厂水仙牌洗衣机的广告。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将把广告收入主要用于市政建设。

 

《徐家汇天桥迁至山东路口》

 

1988年9月6日的《解放日报》头版报道了一则上海人行天桥首次“搬家”的消息——

徐家汇人行天桥即将搬迁到延安东路山东路口。人行天桥搬家,这在上海尚属首次。

经国务院批准的上海地铁一号线工程今年初被列入市府九件实事以后,为了确保徐家汇地铁车站年底开工,有关部门决定拆除徐家汇人行天桥。考虑到这座人行天桥兴建时间不长,主体部件仍可利用,市政工程管理局组织有关设计人员进行科学论证和可行性方案比较,决定将呈圆弧形的徐家汇人行天桥分段切割、反弯装配成“S”形,以适用于延安东路越江隧道进出口处的山东路上。

 

《今日浦东新区:五路一桥通畅》

 

1994年12月27日解放日报头版刊发报道,浦东新区“五路一桥”工程通车,是新区三年大变样的重要标志,其中包括北蔡人行天桥——

浦东新区“五路一桥”工程,即张杨路道路拓建和共同沟工程、沪南公路改建工程、同高路二期道路及外高桥地区污水排放系统工程、延安东路隧道复线浦东市政配套一期工程、中央(轴线)大道试验段工程、金桥立交桥工程。“五路一桥”工程质量,总体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60%。仅用10个月时间完成的“五路一桥”工程再次体现了浦东速度,是新区三年大变样的重要标志。

“五路一桥”建设得到新区人民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沪南公路上的北蔡人行天桥资金紧缺,从新区领导到北蔡镇居民都捐款相助,北蔡小学的小学生们还纷纷捐出了“压岁钱”。

 

《西藏路将建自动扶梯人行天桥》

 

1995年10月26日解放日报报道了上海首次为天桥安装电梯——

记者日前从市有关部门获悉,位于市中心繁华地段的西藏中路将建四座设有自动扶梯的人行天桥。这四座人行天桥为:西藏中路汕头路人行天桥;西藏中路福州路人行天桥是将现有的人行天桥扩建成U形天桥;西藏中路汉口路人行天桥;西藏中路九江路人行天桥。后两座人行天桥将设通道连成一体,成为组合互通的人行天桥建筑群,以方便市民行走、购物和乘车。

 

《高架路下首座人行天桥昨启用》

 

1996年12月26日《解放日报》刊发报道——

本市高架道路下第一座人行天桥——淮海中路重庆路口人行天桥昨天竣工启用。这座人行天桥主桥体最大单跨55米,桥面采用柔光照明和桥体泛光照明,还安装了自动喷淋系统种植绿化。

 

《西藏路南京路圆型天桥即将拆除》

 

2003年4月28日《解放日报》报道了服役18年的西藏路南京路圆型天桥即将拆除的消息——

为配合M8线轨道交通建设,西藏路南京路圆型天桥即将拆除。昨天第一百货商店通向新世界商厦的一座临时天桥已架起钢梁,不久将投入使用。

 

邵剑平 摄

 


 

《海宁路四川北路过街天桥拆除》

 

2008年9月25日解放日报报道了四川北路加速商圈改造,海宁路四川北路过街天桥拆除的消息——

海宁路四川北路过街天桥日前拆除,有关方面表示,这是四川北路商业与景观改造的重要举措之一,未来政府部门将会根据规划,为四川北路商业街的快速发展提供更多人性化、软环境的支持。开发商认为,四川北路过街天桥的拆除,一是有利四川北路口的商业项目引进优质租户和优秀的商业品牌,这属于马上可以看得见的利好。从长远看,四川北路南段可引进一些中高时尚品牌,使四川北路商业圈改造再上一个台阶。

 


 

《“空中走道”串起金融楼宇》

 


2010年4月17日解放日报刊发了小陆家嘴二层步行连廊一期竣工的消息——

经过近两年建设,世博配套工程——小陆家嘴二层步行连廊工程一期的“明珠环”“O”形天桥与“东方浮庭”项目昨天宣告竣工。这是小陆家嘴中心区域内第一条空中走道,也将成为金融城标志性景观之一。


“明珠环”天桥跨越世纪大道、陆家嘴环路、陆家嘴西路,处于小陆家嘴中心区交通繁忙的交叉路口。天桥在丰和路、陆家嘴西路、陆家嘴环路、世纪大道分设4个落地点,并配有步行楼梯、自动扶梯和残疾人无障碍垂直电梯。“东方浮庭”是一个空中平台,与“明珠环”相连,将开辟超过2200平方米的小型公共服务设施区域,引进餐饮、休闲等商家。二层步行连廊工程在新鸿基大厦、东方明珠、正大广场等多栋地标式建筑和地铁2号线陆家嘴站之间,架起了畅行无阻的“空中走道”,有望逐步缓解金融城白领上下班途中“最后一公里”困扰,以及金融城楼宇之间“看看近、走走累”的尴尬。

 


 

 “世纪连廊”全面施工

2012年11月10日解放日报头版报道了陆家嘴将建设“世纪连廊”的消息——

 


 昨天凌晨,随着上海城建市政集团建设者将一片 48.8吨的钢箱梁吊装到银城中路上空,陆家嘴中心区二层步行连廊(一期)工程最后一部分“世纪连廊”进入到全面施工。


该工程西起国金中心二层,上跨银城中路后,沿金茂大厦北侧向东上跨东泰路,顺着环球金融中心到达陆家嘴环路,沿途有3个出入口及一个直通环球金融中心二层的平台,预计明年中期竣工。工程竣工后将与先前投入使用的明珠环、世纪天桥共同组成陆家嘴地区新的标志性景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