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名将中谁的武力第一?(何志浩)

 SHENR2016 2016-04-29
东汉末年到三国初期,应该是中国人最熟悉的一段历史了,男女老少都能报出一大段当时王侯将相的名字,说个几段典故。

  因为以这段历史延伸出来的文艺作品实在是多,从明朝的《三国演义》到现在的热播的《武神赵子龙》,可以说是层出不穷。

  但是这些文艺作品当中,《三国演义》还算有些节操,影响力也非常之大,后来的很多小说和影视剧,可以说是越编越扯淡,让人无法直视。

  所以这段历史也因此变得扑朔迷离,典籍记载和小说演义已经真假莫辨。

  今天,咱们就来挖一挖史料,看看三国名将在史书上的面貌到底如何,究竟谁的武力值更高。不过三国出名的将领实在太多,一个个讲一篇文章咱们也讲不完,咱们挑五个名气大的说一说:

  吕布、关羽、张飞、赵云、张辽。

  武器:与小说演义中完全不同

  说起武器,我们很多人的脑海中就会出现一个刻板印象:吕布拿方天画戟,关羽拿青龙偃月刀……

  但是实际上,方天画戟这种兵器出现的时间最早不会早于唐朝,而且是纯粹的仪仗兵器;青龙偃月刀的出现不会早于宋,实用性也并不是很强。

  在东汉末年,军队中用于实战的制式单兵装备有这么几种:

  环首刀:刀刃细长的直刀,通常单手使用,但是也有长达一米四的双手刀。


  上图:国家博物馆馆藏东汉环首钢刀实物。

  剑:随着环首刀的普及和骑兵数量的增加,剑的实用性大大降低,装备数量不多。


  上图:出土汉剑

  矛:我想这个不用介绍了吧。屌丝军队最爱的武器。

  戟:汉代已经淘汰了戈,戟就是戈和矛的混合体,和后世的方天画戟差别很大。


  上图:持矛和戟的西汉骑兵。

  手戟:短的戟,比一般的戟短很多,一般用来投掷。谐音很像手机,不知道最好用的牌子是不是叫诺基亚……


  上图:左手拿手戟的怪物。

  槊:像矛,但是刃几乎和剑一样长,杆子比矛更坚固耐用。


  上图:出土的槊头。

  钩镶:防御兵器,一种配钩子的带刺小盾,钩子用来克戟,一般配合环首刀使用。


  弓箭:主要有角弓和单体木弓。角弓制作复杂、保养麻烦但是威力更大,单体木弓威力不如,但是制作简单。箭为铁头或者铜箭头木箭或者竹箭。


  上图:三国朱然墓壁画中持弓的武士。

  弩:有蹶张弩、臂张弩等分类,装备有瞄具,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远程武器。


  上图:国外复原的汉代弩(待发状态,未装填箭支)。

  除此之外,投石车、床弩之类的重武器我就不说了,那不是一个人能够操作的。军队中会有步兵、骑兵操作这些不同的武器,所以我们大体上又可以将当时的作战部队(不包括操作投石机、床弩的部队)分为这么五个兵种:

  步兵弓、弩手:徒步射击弓弩的士兵。

  刀盾兵:一首持刀,一首持盾或钩镶的步兵。

  矛、戟、槊兵:手持长柄武器,列阵而战的士兵。通常会身穿重甲,但是考虑到当时的经济形势,应该没有哪个军阀能够装备大量的重甲。

  轻骑兵(弓骑兵):以骑马射箭为主要战术的骑兵,通常穿轻质铠甲。根据记载来看,他们也会携带手戟,进行投掷。

  重骑兵(甲骑具装):人马皆披重甲的军队,主要战术是手持马槊冲锋陷阵,打乱敌人阵型,也佩戴弓,刀,装备齐全,可以说是最土豪的兵种。而且根据最近的考古资料,汉代已经有了马镫,所以东汉末到三国时期的重骑兵进行长矛冲刺的战术动作是可以的。


  上图:复原的汉代筩袖铠,下半身会穿着甲裙。

  不过,小说中那种动不动将领冲锋陷阵的情况在历史上出现的并不多,绝大多数时候将领要待在自己的指挥位置,要么是中军帐内,要么是旌旗伞盖之下,很多将领甚至根本没有出众的武艺。

  但是,在诸如率领精锐骑兵冲锋、鼓舞士气或者迫不得已的时候,将领还是需要展露身手的。

  所以根据《三国志》等史书的记载,我们还是大致可以推断出这些将领擅长使用什么兵器,擅长哪些战术动作。

  战力分析:所精武艺各不同

  《三国志-卷七-吕布传》记载:“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大致意思就是说:吕布这个人擅长骑马射箭,开弓的力气也大,堪称一双麒麟臂,外号叫飞将军(西汉名将李广也称之为“飞将”)。

  也就是说,吕布的第一属性是骑马射箭,而且因此得了个“李广第二”的美名。而且在《三国志》和演艺中,都有吕布辕门射戟的故事:

  吕布在营帐门口竖立了一根戟,跟人吹牛逼打赌自己一发射中戟上的枝。结果真的一发射中。不同的是,《三国志》没有记载吕布射箭的距离,不过哪怕距离只有十多米,这个精度已经相当惊人了。

  除了射箭之外,吕布也有一定的格斗能力,比如他曾经灵巧的躲避过董卓投掷的手戟。而且从记载看来,吕布自己的随身武器也是手戟,因为《三国志》曾经记载吕布拔戟剁了桌子,只有短的手戟,才能用拔来形容。

  但与《三国演义》中截然不同,史书中的吕布格斗技艺谈不上高超,虽然他曾经多次带一队重骑兵帮助袁绍打乱张燕军队的阵型,但毕竟是凭借袁绍这边的优势兵力。

  在被曹操包围时,吕布曾经率领一千多人尝试突围,但是没能成功,只能坚守不出。而且通过后面的记载来看,这次曹操包围吕布的主力是步兵,如果千余骑兵在强有力的先锋带领下,身先士卒组成楔形阵型,进行有效冲锋,突围并非无人能做到。

  项羽在霸王别姬之后,就曾经身先士卒,带领百余骑兵发起反冲击,并且突围成功,并带着余下的二十八骑逃到了乌江边。

  总体而言,吕布是一个灵活型的武将,善于骑射、投掷手戟,但是格斗能力一般。

  相比较而言,关羽的近身格斗能力要强很多。最能说明关羽格斗能力的便是《三国志-卷三十六》中记载的“斩颜良”,从中,我们也可以猜测关羽所用的武器是什么。

  当时,关羽和张辽共为先锋,负责冲散袁绍军队的阵型。关羽远远地看到了颜良部队的旌旗和华盖,判断敌军指挥官颜良一定在其中,于是策马上前。“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袁绍军队的其他将士没有能够抵挡他的。

  通过这段记载,我们可以看出,关羽是一个典型的重骑兵指挥官,而且个人武艺高超。而“刺”字,更是可以力证关羽所用并非为长柄刀,而斩首,又说明这个武器拥有劈砍的功能。


  上图:最早记载偃月刀的典籍《武经总要》,

  宋代曾公亮、丁度撰。

  因为当时情况混乱,关羽只身杀入敌人的前线指挥位置,不可能有时间换个兵器,拔刀斩首。由此可以推测,关羽使用的兵器是长刃的马槊或者带枝可以钩下人首级的戟。

  而且,这是在袁绍强,曹操弱的情况凭借一己之力取得的战功,可见关羽的马上格斗能力强于吕布。但是,关羽在败走麦城之后,军心涣散,没能顶过孙权军队的进攻,最终还是被吴军活捉,斩首而亡。

  而且在这之前,关羽之所以为曹操做事,也是因为被活捉。可见关羽的武力虽然强,但是并非不可战胜。

  张飞的武器则毫无疑问,就是矛。《三国志-卷三十六》中,记载张飞在当阳桥上,“瞋目横矛”,怒吼一声:信不信我分分钟砍死你

  吓得曹军不敢上前,而张飞只带了二十个骑兵。

  不过,客观来说,这一次冲突张飞是占了几个便宜的。首先,地形优势,曹军被他堵在桥那头,尽管张飞人少,但是敌军不可能将他包围;其次,曹操这次只是带领五千轻骑兵进行追击作战,而且已经连续奔袭一日一夜,人困马乏,已经累的不行,可谓强弩之末。

  而且《三国志》的作者也明确说了,张飞“亚于关羽”。

  历史上的赵云地位并不是很高,《三国志》的记载并不多。但是在裴松之的注解中,倒是做了一些补充。在小说演义中,最能体现赵云实力的,便是“单骑救主”。

  但是,史书中并没有记载赵云七进七出,甚至没有记载到底有没有发生战斗。当时,刘备难逃,只有张飞等数十骑兵跟从,妻儿都走散了。这个时候,赵云也不见了,有人说:“赵云将军已经北上投奔曹操了!”

  刘备上去就是一手戟:“赵云不会背叛我的。”没多久,赵云果然带着刘禅和甘夫人出现。

  在《三国志-卷三十六》中,记载当时情况危急,有赖于赵云保护,后主和甘夫人才得以幸免。

  整个过程就是这样,没有证据证明当时发生了战斗,所以不能说明赵云武艺如何。

  不过,既然只有赵云一人深入敌后,那么他应该也是有个两把刷子的,至少这个人胆子大。

  在后来争夺汉中的战斗中,赵云也曾经带领数十骑兵遭遇曹军先锋作战,并且在曹军主力加入战场后,依然打了个几进几出,最后回到营寨还打开营门搞了个疑兵之计。

  事后刘备不禁赞叹道:“赵子龙真是一身是胆……”

  可是,赵云的几进几出是在且战且退的过程中完成的,并没有取得进攻上的优势。最后的胜利,也是凭借地形优势和大量的弓弩才取得的。

  赵云很拽,但是张辽更拽。

  张辽的祖先,是西汉武帝时期潜伏到匈奴的特务,聂壹,因为避祸所以改姓。张辽年幼的时候,是郡政府的公务员,赶上了乱世,因为武力过人,被并州刺史丁原看中,开始了军旅生涯。

  从军后,张辽先后在何进、董卓、吕布麾下,最后投靠曹操,并且深得曹操信任。

  根据《三国志-卷十七》“辽被甲持戟”的记载,可以判断张辽应该是重骑兵出身,精通重骑兵技战术,对于他的骑射功夫,并无太多记载。但是,张辽的格斗武艺,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公元215年,曹操和孙权在赤壁之战后陷入僵持,孙权趁曹操带着主力和刘备争夺汉中地区的时候,命十万大军会师合肥,进行包围。

  而此战,留守合肥的是张辽、李典、乐进三人,麾下只有七千士兵。

  张辽在得到曹操指示后,果断提出:“我们一定要在敌军集结、会师之前发动反冲击!然后挫敌锐气,我们才可以安定军心守城。成败在此一举!”

  这句话得到其他将领的认同。于是,张辽在七千人中选了八百名精锐,准备作战。

  你以为你十万人我就怕你了?我可是张辽。

  第二天,张辽身先士卒,着重甲,持长戟,身先士卒,只身一人冲破吴军阵地,杀了几十人,斩了两名军官。并且一路杀,一路高喊自己的名字,一路冲到了孙权的指挥所附近。

  孙权带着亲身侍卫仓皇逃窜,退到一处高地,得以自保。也就在这个时候,孙权看清了张辽只有数百之众,重新收拢军队对张辽进行合围。

  像这种重骑兵突入阵中的战术,要点就在于——不要停!一旦停下,敌人一旦包围,四面八方都是长枪长戟,动弹不得;就算敌人还远,对方弓箭不停地射击也会造成伤亡。

  张辽带着数十人杀出重围,仍在包围圈的战士们大喊:“将军要抛弃我们吗!”张辽再次突入阵中,带领余部突围。战斗持续到中午,孙权军士气已经低落到极致,伤亡惨重,只能消极防御,张辽也带人回到城中。

  随后的十余天,孙权多次攻城都没能成功,只能撤军。张辽再次出战,率领主力进行追击,差一点又活捉了孙权。

  这个战斗力,想必已经爆表了。张辽,绝对称得上小编的男神之一了。

  综合评价:

  所以,我们综合以上来看,这五位名将,吕布远程攻击最牛,手戟、弓箭都会玩,敏捷性也不错,但是近战格斗差了一些。其他四位,在骑射上都无记载,不好做评判,但是肯定不如吕布。

  近战格斗的排名,应该是张辽最猛,其次关羽,张飞应该与赵云同等级,并且略强于吕布。  东汉末年到三国初期,应该是中国人最熟悉的一段历史了,男女老少都能报出一大段当时王侯将相的名字,说个几段典故。

  因为以这段历史延伸出来的文艺作品实在是多,从明朝的《三国演义》到现在的热播的《武神赵子龙》,可以说是层出不穷。

  但是这些文艺作品当中,《三国演义》还算有些节操,影响力也非常之大,后来的很多小说和影视剧,可以说是越编越扯淡,让人无法直视。

  所以这段历史也因此变得扑朔迷离,典籍记载和小说演义已经真假莫辨。

  今天,咱们就来挖一挖史料,看看三国名将在史书上的面貌到底如何,究竟谁的武力值更高。不过三国出名的将领实在太多,一个个讲一篇文章咱们也讲不完,咱们挑五个名气大的说一说:

  吕布、关羽、张飞、赵云、张辽。

  武器:与小说演义中完全不同

  说起武器,我们很多人的脑海中就会出现一个刻板印象:吕布拿方天画戟,关羽拿青龙偃月刀……

  但是实际上,方天画戟这种兵器出现的时间最早不会早于唐朝,而且是纯粹的仪仗兵器;青龙偃月刀的出现不会早于宋,实用性也并不是很强。

  在东汉末年,军队中用于实战的制式单兵装备有这么几种:

  环首刀:刀刃细长的直刀,通常单手使用,但是也有长达一米四的双手刀。


  上图:国家博物馆馆藏东汉环首钢刀实物。

  剑:随着环首刀的普及和骑兵数量的增加,剑的实用性大大降低,装备数量不多。


  上图:出土汉剑

  矛:我想这个不用介绍了吧。屌丝军队最爱的武器。

  戟:汉代已经淘汰了戈,戟就是戈和矛的混合体,和后世的方天画戟差别很大。


  上图:持矛和戟的西汉骑兵。

  手戟:短的戟,比一般的戟短很多,一般用来投掷。谐音很像手机,不知道最好用的牌子是不是叫诺基亚……


  上图:左手拿手戟的怪物。

  槊:像矛,但是刃几乎和剑一样长,杆子比矛更坚固耐用。


  上图:出土的槊头。

  钩镶:防御兵器,一种配钩子的带刺小盾,钩子用来克戟,一般配合环首刀使用。


  弓箭:主要有角弓和单体木弓。角弓制作复杂、保养麻烦但是威力更大,单体木弓威力不如,但是制作简单。箭为铁头或者铜箭头木箭或者竹箭。


  上图:三国朱然墓壁画中持弓的武士。

  弩:有蹶张弩、臂张弩等分类,装备有瞄具,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远程武器。


  上图:国外复原的汉代弩(待发状态,未装填箭支)。

  除此之外,投石车、床弩之类的重武器我就不说了,那不是一个人能够操作的。军队中会有步兵、骑兵操作这些不同的武器,所以我们大体上又可以将当时的作战部队(不包括操作投石机、床弩的部队)分为这么五个兵种:

  步兵弓、弩手:徒步射击弓弩的士兵。

  刀盾兵:一首持刀,一首持盾或钩镶的步兵。

  矛、戟、槊兵:手持长柄武器,列阵而战的士兵。通常会身穿重甲,但是考虑到当时的经济形势,应该没有哪个军阀能够装备大量的重甲。

  轻骑兵(弓骑兵):以骑马射箭为主要战术的骑兵,通常穿轻质铠甲。根据记载来看,他们也会携带手戟,进行投掷。

  重骑兵(甲骑具装):人马皆披重甲的军队,主要战术是手持马槊冲锋陷阵,打乱敌人阵型,也佩戴弓,刀,装备齐全,可以说是最土豪的兵种。而且根据最近的考古资料,汉代已经有了马镫,所以东汉末到三国时期的重骑兵进行长矛冲刺的战术动作是可以的。


  上图:复原的汉代筩袖铠,下半身会穿着甲裙。

  不过,小说中那种动不动将领冲锋陷阵的情况在历史上出现的并不多,绝大多数时候将领要待在自己的指挥位置,要么是中军帐内,要么是旌旗伞盖之下,很多将领甚至根本没有出众的武艺。

  但是,在诸如率领精锐骑兵冲锋、鼓舞士气或者迫不得已的时候,将领还是需要展露身手的。

  所以根据《三国志》等史书的记载,我们还是大致可以推断出这些将领擅长使用什么兵器,擅长哪些战术动作。

  战力分析:所精武艺各不同

  《三国志-卷七-吕布传》记载:“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大致意思就是说:吕布这个人擅长骑马射箭,开弓的力气也大,堪称一双麒麟臂,外号叫飞将军(西汉名将李广也称之为“飞将”)。

  也就是说,吕布的第一属性是骑马射箭,而且因此得了个“李广第二”的美名。而且在《三国志》和演艺中,都有吕布辕门射戟的故事:

  吕布在营帐门口竖立了一根戟,跟人吹牛逼打赌自己一发射中戟上的枝。结果真的一发射中。不同的是,《三国志》没有记载吕布射箭的距离,不过哪怕距离只有十多米,这个精度已经相当惊人了。


  除了射箭之外,吕布也有一定的格斗能力,比如他曾经灵巧的躲避过董卓投掷的手戟。而且从记载看来,吕布自己的随身武器也是手戟,因为《三国志》曾经记载吕布拔戟剁了桌子,只有短的手戟,才能用拔来形容。

  但与《三国演义》中截然不同,史书中的吕布格斗技艺谈不上高超,虽然他曾经多次带一队重骑兵帮助袁绍打乱张燕军队的阵型,但毕竟是凭借袁绍这边的优势兵力。

  在被曹操包围时,吕布曾经率领一千多人尝试突围,但是没能成功,只能坚守不出。而且通过后面的记载来看,这次曹操包围吕布的主力是步兵,如果千余骑兵在强有力的先锋带领下,身先士卒组成楔形阵型,进行有效冲锋,突围并非无人能做到。

  项羽在霸王别姬之后,就曾经身先士卒,带领百余骑兵发起反冲击,并且突围成功,并带着余下的二十八骑逃到了乌江边。

  总体而言,吕布是一个灵活型的武将,善于骑射、投掷手戟,但是格斗能力一般。


  相比较而言,关羽的近身格斗能力要强很多。最能说明关羽格斗能力的便是《三国志-卷三十六》中记载的“斩颜良”,从中,我们也可以猜测关羽所用的武器是什么。

  当时,关羽和张辽共为先锋,负责冲散袁绍军队的阵型。关羽远远地看到了颜良部队的旌旗和华盖,判断敌军指挥官颜良一定在其中,于是策马上前。“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袁绍军队的其他将士没有能够抵挡他的。

  通过这段记载,我们可以看出,关羽是一个典型的重骑兵指挥官,而且个人武艺高超。而“刺”字,更是可以力证关羽所用并非为长柄刀,而斩首,又说明这个武器拥有劈砍的功能。


  上图:最早记载偃月刀的典籍《武经总要》,

  宋代曾公亮、丁度撰。

  因为当时情况混乱,关羽只身杀入敌人的前线指挥位置,不可能有时间换个兵器,拔刀斩首。由此可以推测,关羽使用的兵器是长刃的马槊或者带枝可以钩下人首级的戟。

  而且,这是在袁绍强,曹操弱的情况凭借一己之力取得的战功,可见关羽的马上格斗能力强于吕布。但是,关羽在败走麦城之后,军心涣散,没能顶过孙权军队的进攻,最终还是被吴军活捉,斩首而亡。

  而且在这之前,关羽之所以为曹操做事,也是因为被活捉。可见关羽的武力虽然强,但是并非不可战胜。


  张飞的武器则毫无疑问,就是矛。《三国志-卷三十六》中,记载张飞在当阳桥上,“瞋目横矛”,怒吼一声:信不信我分分钟砍死你


  吓得曹军不敢上前,而张飞只带了二十个骑兵。

  不过,客观来说,这一次冲突张飞是占了几个便宜的。首先,地形优势,曹军被他堵在桥那头,尽管张飞人少,但是敌军不可能将他包围;其次,曹操这次只是带领五千轻骑兵进行追击作战,而且已经连续奔袭一日一夜,人困马乏,已经累的不行,可谓强弩之末。


  而且《三国志》的作者也明确说了,张飞“亚于关羽”。

  历史上的赵云地位并不是很高,《三国志》的记载并不多。但是在裴松之的注解中,倒是做了一些补充。在小说演义中,最能体现赵云实力的,便是“单骑救主”。

  但是,史书中并没有记载赵云七进七出,甚至没有记载到底有没有发生战斗。当时,刘备难逃,只有张飞等数十骑兵跟从,妻儿都走散了。这个时候,赵云也不见了,有人说:“赵云将军已经北上投奔曹操了!”


  刘备上去就是一手戟:“赵云不会背叛我的。”没多久,赵云果然带着刘禅和甘夫人出现。

  在《三国志-卷三十六》中,记载当时情况危急,有赖于赵云保护,后主和甘夫人才得以幸免。

  整个过程就是这样,没有证据证明当时发生了战斗,所以不能说明赵云武艺如何。

  不过,既然只有赵云一人深入敌后,那么他应该也是有个两把刷子的,至少这个人胆子大。

  在后来争夺汉中的战斗中,赵云也曾经带领数十骑兵遭遇曹军先锋作战,并且在曹军主力加入战场后,依然打了个几进几出,最后回到营寨还打开营门搞了个疑兵之计。

  事后刘备不禁赞叹道:“赵子龙真是一身是胆……”

  可是,赵云的几进几出是在且战且退的过程中完成的,并没有取得进攻上的优势。最后的胜利,也是凭借地形优势和大量的弓弩才取得的。

  赵云很拽,但是张辽更拽。


  张辽的祖先,是西汉武帝时期潜伏到匈奴的特务,聂壹,因为避祸所以改姓。张辽年幼的时候,是郡政府的公务员,赶上了乱世,因为武力过人,被并州刺史丁原看中,开始了军旅生涯。

  从军后,张辽先后在何进、董卓、吕布麾下,最后投靠曹操,并且深得曹操信任。

  根据《三国志-卷十七》“辽被甲持戟”的记载,可以判断张辽应该是重骑兵出身,精通重骑兵技战术,对于他的骑射功夫,并无太多记载。但是,张辽的格斗武艺,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公元215年,曹操和孙权在赤壁之战后陷入僵持,孙权趁曹操带着主力和刘备争夺汉中地区的时候,命十万大军会师合肥,进行包围。

  而此战,留守合肥的是张辽、李典、乐进三人,麾下只有七千士兵。

  张辽在得到曹操指示后,果断提出:“我们一定要在敌军集结、会师之前发动反冲击!然后挫敌锐气,我们才可以安定军心守城。成败在此一举!”

  这句话得到其他将领的认同。于是,张辽在七千人中选了八百名精锐,准备作战。

  你以为你十万人我就怕你了?我可是张辽。


  第二天,张辽身先士卒,着重甲,持长戟,身先士卒,只身一人冲破吴军阵地,杀了几十人,斩了两名军官。并且一路杀,一路高喊自己的名字,一路冲到了孙权的指挥所附近。


  孙权带着亲身侍卫仓皇逃窜,退到一处高地,得以自保。也就在这个时候,孙权看清了张辽只有数百之众,重新收拢军队对张辽进行合围。

  像这种重骑兵突入阵中的战术,要点就在于——不要停!一旦停下,敌人一旦包围,四面八方都是长枪长戟,动弹不得;就算敌人还远,对方弓箭不停地射击也会造成伤亡。



  张辽带着数十人杀出重围,仍在包围圈的战士们大喊:“将军要抛弃我们吗!”张辽再次突入阵中,带领余部突围。战斗持续到中午,孙权军士气已经低落到极致,伤亡惨重,只能消极防御,张辽也带人回到城中。

  随后的十余天,孙权多次攻城都没能成功,只能撤军。张辽再次出战,率领主力进行追击,差一点又活捉了孙权。

  这个战斗力,想必已经爆表了。张辽,绝对称得上小编的男神之一了。


  综合评价

  所以,我们综合以上来看,这五位名将,吕布远程攻击最牛,手戟、弓箭都会玩,敏捷性也不错,但是近战格斗差了一些。其他四位,在骑射上都无记载,不好做评判,但是肯定不如吕布。

  近战格斗的排名,应该是张辽最猛,其次关羽,张飞应该与赵云同等级,并且略强于吕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