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扎染课程的结构与教学

 板桥胡同37号 2016-04-30

扎染课程的结构与教学


                       张毅

                      ZHANGYI

          (南通大学 美术与设计学院江苏南通 226007)

(Academy of Art and Design, Nanton University,  Nanton 226007 ,China)

 

 

[摘要]   扎染课程的教学内容由“扎结技艺”和“染色技巧”构成,扎结技艺为课程教学重点,染色技巧为难点,教学应运用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手段,以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扎染课程的教学采用“引导式教学法”: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自觉地高质量完成课程重点与难点学习。

[关键词] 扎染、扎结、手工染艺、引导式教学

            

 

    扎染艺术作为手工印染:绞缬、蜡缬、夹缬三大品种之一,是祖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瑰宝,在印染技术工业化之前是服饰、室内纺织品的重要纹样装饰方式,然而随着近代印染工艺和技术的高度发达,手工印染制品由于制作成本高、成品率低、市场狭小等原因,手工印染几乎完全被现代印染工业取代,传统扎染技艺面临失传的险境。我国有着丰富的传统手工印染技术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扎染艺术作为重要的传统手工印染技术,与蓝印花布、蜡染等手工印染技艺同样名闻天下,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但是随着近年来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及劳动力价格急剧上涨,以及随之而来的手工印染产品价格上涨与市场萎缩,昔日手工印染企业欣欣向荣的景象已不复存在。

    在这种背景之下,作为专门为中小学校培养美术教育人才的高等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由于师范美术教育专业的特点,其毕业生覆盖了乡村、城市、中学、小学、技校、职大等基础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高等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方向,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未来,从这个角度上看,我们应该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为“扎染”等传统手工染艺艺术“传宗接代”的使命,在大学师范教育中开设“扎染”等手工印染课程,《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年—2010年)》中指出:“艺术教师应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教育资源,…” ⑴,发掘整理手工印染等民间艺术,从中吸取民族艺术的精华,并教会学生以民间艺术为素材开发中小学手工制作艺术课程,一方面学生可通过手工制作艺术课程的学习启发心智、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本地区、本民族的民间艺术,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兴趣,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把民间艺术引入中小学学校课堂,使之成为中小学手工制作艺术课程,从根本上重新唤起民间艺术、并注入新的艺术生命。同时该课程的教学也直接配合了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开展。

 

1、 扎染课程的结构:教学内容和手段

1.1扎染的教学内容:

    手工染艺课程教学,传统上以实践技能的教学为主,一般侧重于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注重于技法的传授,在大学开设这门课程,应该是一种研究性的教学,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继承和创新为最终教学目标,只有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生才能学得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才能灵活掌握运用知识,为知识创新做好准备。同时作为将为人师的师范专业学生才能具备讲授这门课程的能力。

    扎染作为一种手工印染主流技艺,具有悠长的发展历史,“染缬始于秦汉,盛于唐,据《二仪实录》载,染缬“秦汉间始有,陈梁间贵贱通服之””⑵ P48,以1967年在新疆阿斯塔那出土的公元四世纪的绞缬实物计算,扎染在中国至少有1500年以上的历史,历经长期的发展与继承,扎染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扎缬与染色技艺。但是作为课程需要适应特定的课时与理论深度,因而要对扎染技艺进行梳理使之易于教学。扎染技艺内容丰富、品种繁多,作为课程教学内容感觉无从下手,对其全面考察我们仍可梳理出扎染技艺的基本知识架构:扎染技艺以 “扎结”和“染色”两大模块构成,“扎结”与“染色”之间相辅相成,其中“扎结”是扎染技艺的根本,决定了扎染纹样的结构,“染色”则使纹样得以色彩显现。扎结技艺历经长期实践积累已形成传统纹样成熟的特定扎结方法,某种程度上可看作是一个“不变的量”,而染色技艺则伴随着现代染化料科学的进步发展,以及扎染染色过程中的时间、温度、染料渗化率等不确定性因素相对是一个“变量”,需通过长期实践才能逐步掌握。因此在扎染课程教学中,明确以“扎结技艺”为课程教学重点,染色技巧为课程难点

1.1.1扎结技艺

    扎结技艺的教学内容经过梳理,由1、自由扎结法2、折叠扎结法3、线缝扎结法4、综合扎结法四大模块构成。线缝扎结法为课程重点,综合扎结法为难点。内容提要如下:

1、  自由扎结法:①菊花纹、②柳叶纹、③抽象纹

2、  折叠扎结法:①对称折叠法、②卷折挤压法、③夹板折叠法

3、  线缝扎结法:①线缝基本针法、:平针法、折叠平针法、卷缝法;②线缝具像扎结

4、  综合扎结法:①线缝与折叠综合扎结、②线缝与自由法综合扎结

1.1. 2染色技巧

    扎染的难点在于染色,染色过程中蕴涵了时间、温度、染料渗化率等众多不确定性因素,故民间有“三分扎结七分染色”之说,想见染色之难。但通过对染色工艺流程的熟练掌握及对染化料的充分了解,我们能够基本上控制扎染染色的进程。内容提要如下:

1、  常用染化料的特点:①直接染料、②酸性染料、③活性染料、④那夫托染料

2、  常用染料染色工艺:

①直接染料针对“棉布”“苎麻”“粘胶纤维”的染色工艺流程

②弱酸性染料针对“丝绸”的染色工艺流程

③活性染料针对“涤棉”混纺织物的染色工艺流程

④那夫托染料“冰染”的染色工艺流程

1.2扎染的教学手段

    当今的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吸收和引进了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使现代教学发生了教育技术的革命,教学手段对教学内容的表达至关重要。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我们能更加直观、更加容易地表达教学内容,同时表达出的信息量更大、更加全面。

    在高校专业课程课时量减少和压缩状态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对于教学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扎染课程的教学主要内容涉及传统扎染实践技艺的传授,仅依靠口传心授难以达到目的,需做大量实践演示,而较短的课时量和简陋的实验条件又制约实践演示的内容,因而多媒体技术是我们的最好工具,通过把扎染技艺的各种技法和技法效果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使教学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和掌握得更好更全面。

 

2扎染课程教学法:引导式教学

     扎染等手工染艺学习,过去是师傅带徒弟作坊式传授经验技巧,把这门传统技艺移植到大学课堂教学,需要对其进行理论与实践技艺的精心梳理,结合大学教学中课时设置、课程内容深度和广度等特点。我在扎染教学中注意吸收传统学习方法及其他院校的教学经验,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引导式扎染课程教学

    大学手工染艺教学一般都从基础知识开始由简到繁地进行,这种教学法往往难以长期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兴奋点,学生一般都会在学习的中途产生负担和危难情绪,不利于教学的深入进行和优秀作品的产生。同时手工染艺是一门手工制作密度极高的课程,由于染色控制的难度很大,非常容易出现意想不到的偶发效果(手工印染的这个特点既是手工印染的魅力所在——如:扎染的色彩晕接效果;蜡染及型染的冰纹效果,又是直接导致制成品失败的染色难题)。因而手工染艺的制作成品率较低,如何在这门课程开设的初始,就抓住学生的心,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冲动显得特别重要,关系到这门课程开设的成败。否则学生在通过十分艰苦,枯燥,繁复的手工制作后而不能得到满意的作品会使他们失去信心及创造的欲望。通过多年的实践积累,在扎染课程教学中,逐渐确立了手工染艺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

2.1扎染课程的教学原则:

①课程的开始阶段,让学生很快得到成功的喜悦,产生对扎染艺术的新奇感,努力减少制成品的失败率,继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创造的欲望。

②在课程的继续阶段增加作业量和知识的密度,使学生掌握尽量多的手工印染技巧。鼓励学生进行各种技法尝试而不计较成败得失。但希望他们能更多地从失败中积累经验。

③课程的结尾阶段,减少作业量,但增加作业的难度,提高学生把已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创造的能力。

这些原则落实到具体教学上,形成特色的引导式教学:

2.2扎染课程的引导式具体教学:

①不以常规教学从简到繁的过程,而是选择扎染技法中较复杂但染色较易控制且能得到较好染色效果的“折叠扎缬法”入手。一开始便力图抓住学生的心,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②继续学习阶段,以高密度的知识容量,大作业量冲击学生,放手让学生对扎染的各种扎缬技法与染色技巧进行充分地尝试,鼓励他们摆脱常规技法,大胆实验创新创奇。

③课程的最后阶段,实际上是创作阶段。作业量通常只有一至二幅。要求把前面所学的知识加以总结综合,完成一幅高质量能体现个人创作水平的“综合扎缬法”作品。同时鼓励学生之间的竞争。加强对学生作业的辅导,常规的做法是:首先要求他们完成创作构思,设计草图及制作程序说明书,每一位学生必须得到教师认可之后才可以动手制作。力争让每一位学生拿出好的作品。

 

3、小结

    以上扎染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概括了扎染技艺的重要知识点,其结构既符合教学需要,又具有很强的实践可操作性。通过引导式教学的展开,教师始终掌握课程的学习节奏,引导学生的学习进度,并始终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扎染课全程充满好奇心与强烈求知欲望,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学习,多年的实践证明这种扎染课程的结构与教学使学生对扎染技艺的内容了解和理解较为全面,同时对扎染技艺基本技法的制作能力,掌握较为扎实,能够较好的理解扎染技艺的形式语言。 

   扎染技艺是祖国传统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扎染等手工染艺艺术由于其纯手工制作的特点、及其花型独特的艺术魅力,适合了现代快节奏高度工业化社会条件下,人们对民间手工艺术返朴归真的心理需求,因而深受现代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喜爱,通过对祖国传统手工染艺艺术史的介绍,以及扎染艺术的技艺传授,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促进他们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认识,理解和热爱,培养和激发起他们的求知创新欲望。

 

 

 

参考文献:

  ⑴、中国教育部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 (2001年—2010年)  

  ⑵、黄国松 《中国古代纺织品印花》P48 《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   6/200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