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便秘为百病之源如何调理?

 李涣 2016-04-30


  便秘是现代人中很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从青年到中老年都可以发生。“便秘为百病之源”,长期便秘会导致大肠癌大肠息肉、痔疮、肛裂肠梗阻、急性脑血管 疾病等。





肠道健康的奥秘
肠道是我们的“个人下水道系统”。哈佛大学医学院胃肠道疾病专家杰奎琳·伍尔芙医生指出:“许多人为肠道问题感到尴尬,在这主宰‘万病之源’的器官前沦为‘沉默的羔羊’;肠道不好,营养就吸收不了,体内毒素就会增加,免疫功能也会下降。”

肠道一生要为人体处理约70吨的食物,为人体体重的1,000倍(按平均寿命70岁计算),人体补充的营养约有90%靠肠道吸收;营养不良的人群中约有84%是由于肠道问题所致,肠道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另外,人一生中产出约4吨大便,排便是人体排出体内毒素的主要途径,人体中约80%的毒素需要靠肠道通过粪便排出,如果这些毒素堆积在肠道当中,将会被肠道重复吸收,损害人体健康。

此外,人体中约70%的人体免疫细胞存在于肠道,人类95%以上的感染性疾病与肠道也有关系;肠道菌群平衡被破坏,将会直接导致免疫细胞辨别能力下降——抵御外来侵略及免疫监视调节功能也会相应减弱。

人体微生态失调包括体内菌与菌之间比例的失调、菌与机体之间的失调、菌和机体的统一体与外环境的失调,这些方面的失调将使人体从正常情况逐渐转为病态。有关专家认为,导致人体微生态失调的原因有很多方面,而且这些原因的影响一般都是一个累积的过程,不会立即显现其致病的结果。因此,人体微生态失调也是导致人体亚健康,甚至是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七大主要原因导致人体微生态失调

年龄:随着年龄增加,人体肠道内益生菌数量会逐渐减少。经研究发现,体内益生菌占总菌数的比例有逐年降低的趋势:数据指出人体内益生菌占总菌数的比例在人类婴儿时期高达99%,青少年时期保持在40%左右,中年时期降至10%左右,而在60岁以后仅存1%~5%,人类体内有益菌占总菌数的比例将与人类的寿命与健康水平呈正比。

饮食结构:现代人膳食中主要是精肉细粮,容易导致饮食结构不合理,营养失衡。营养失衡会导致益生菌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摄入不足,益生菌数量骤减,最终表现为微生态失衡。

气候和温度:高温炎热,或者气候突变,人体自身调节功能无法适应剧烈的气候变化,都会造成体内微生态失衡,益生菌数量减少,有害菌数量增加。

精神压力:工作压力重、精神压力大、过度疲劳、胃肠功能紊乱等,都会导致体内益生菌数量降低,微生态失衡。

细菌污染:食品、饮用水被致病菌污染,进入人体后大量致病菌在胃、肠道定植,导致各种胃肠道疾病,益生菌被有害菌抑制,从而导致数量快速降低,微生态平衡被打破。

药物:大量使用抗生素,在消灭致病菌的同时,也将大量益生菌消灭,经常滥用抗生素,将会导致肠道微生态的“沙漠化”,严重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继而诱发疾病产生。

疾病、放射治疗: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胃肠道生理功能受损,致病菌乘虚而入,大量繁殖,造成微生态失衡。


完美活立多一生糖:为肠道打造专用营养餐
低聚果糖是一种天然活性物质。甜度为蔗糖的0.3-0.6倍。既保持了蔗糖的纯正甜味性质,又比蔗糖甜味清爽。是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增殖双歧杆菌,促进钙的吸收,调节血脂,免疫调节,抗龋齿等保健功能的新型甜味剂,被誉为继抗生素时代后最具潜力的新一代添加剂——促生物质。

低聚果糖除具有一般功能性低聚糖的物理化学性质外,最引人注目的生理特性是它能明显改善肠道内微生物种群比例,它是肠内双歧杆菌的活化增殖因子,可减少和抑制肠内腐败物质的产生,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调节肠道内平衡;能促进微量元素铁、钙的吸收与利用,以防止骨质疏松症;可减少肝脏毒素,能在肠中生成抗癌的有机酸,有显着的防癌功能;且口味纯正香甜可口,具有类似脂肪的香味和爽口的滑腻感。




点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