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这25个名门世家为何长盛不衰?纪委告诉你秘密

 道非道2006 2016-04-30

忠信孝悌,诚敬守礼,积德向善,自强不息。家风,是一个家族自觉恪守的立身处世之道,是烙印在每一个家族成员内心深处的价值追求,代代传承,生生不息。而无数个“小家”的家风故事共同汇聚成一座城市、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与文化底蕴。

“六朝风月,十里秦淮。南京历史上留下很多清官名士的足迹,也有很多世家大族定居于此,比如六朝时期的颜氏家族、清代的甘氏家族等,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家族文化。”南京市纪委宣传部部长孔祥林说,“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探寻南京历史上的传统家规,目的就是要拂去历史的尘埃,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时代光彩,给今人以有益的启迪。”

记者了解到,“五一”、端午两节期间,南京市纪委在坚守节点、狠纠“四风”的同时,坚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将全面开启“家风隽永德润金陵”南京历史上的传统家规宣传月活动,讲述20多个“老南京人”治家教子、修身正己的生动故事,诠释传统家规的丰富内涵与当代价值,助推党员干部和市民群众涵养新时代良好家风。

“家风隽永,德润金陵”

寻找金陵好家风记住散落民间的乡愁

今年1月5日,南京市纪委推出的宣传解读《颜氏家训》的专题片《家训之祖金声玉振》受到社会广泛好评,也激起了南京市民对本地传统家规家训的浓厚兴趣。“南京大街小巷里有很多的祠堂故居,无不透着厚重的历史感,希望可以挖掘一下里面的名人轶事或家风故事,旧闻新说,不要让它们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有市民朋友建议道。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市纪委自今年年初开始,联合市文广新局、各区纪委、地方志以及教育部门共同发掘南京历史上的传统家规,历时四个月,穿街走巷,探访旧居,查阅历史文献,整理名门家训。“我们事先都经过了严谨深入地考证,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联系到了一些家族的后人,尽力确保家训内容真实、准确和权威,同时兼顾故事性与可读性。”秦淮区文化局副局长金戈告诉记者。

据了解,这次搜集到的金陵名人或名门家训不少都是独家首次呈现,如晚清外交官刘芝田的传世家规、棉鞋营赵状元家训以及金陵回族世家的百年家训等等。

“南京自古以来钟灵毓秀,人文荟萃,有‘六朝古都’的美誉,这座城市久负盛名的背后,除了天时地利之外,关键还在于人和。”南京师范大学经盛鸿教授认为,“是历朝历代勤劳质朴的南京人用自己的智慧、情志和操守涵养了这座城市,厚植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挖掘和讲述‘老南京人’的家风故事,是为了记住一份乡愁,更是对城市精神的一种传承!”

25篇家族“史诗” 破解名门世家长盛不衰的“秘密”

“大海有能容之度,明月以不满为怀”,“以诚敬为本,能修能戒,则为君子为善人”,“遗子以经不以金”……这些琅琅上口、充满正能量的文字都出自南京名门世家的经典家规家训。

记者了解到,在本次“家风隽永德润金陵”宣传月活动期间,市纪委陆续推出的家风故事来自官宦世家、中医世家、文物修复世家以及建筑学家、教育学家、慈善家、名商巨贾等25个在南京历史上颇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家族。六代博士官、四世翰林、祖孙四进士、三代两御史……更是成为一个个家族引以为荣的美谈。

“有句俗话叫: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而我们在搜集整理南京传统家规的过程中,总是会惊叹于一个个大家族名人辈出、经久不衰的强大生命力,我想,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源于家族长辈的率先垂范,源于后人对家风的执着坚守与传承。”孔祥林感叹道。

值得一提的是,陶渊明、王徽之、刘禹锡等这些经常在中学课本上看到的历史文化名人,与南京也有很深的渊源,目前在南京江宁、高淳等地还有他们的后代聚族而居,有的村落已经延续了上千年。

每日一讲提醒党员干部过“廉节”

记者了解到,从5月3日开始,除双休日外,市纪委将集中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每天在媒体上发布一个“老南京”的家风故事。市纪委“钟山清风”微博、微信也将同步推送。“没有宏大的历史叙事,更多的像是一幕幕淡雅的市井风俗画卷,接地气、有温度、生活化,每一个故事里都蕴含着人生的智慧,值得细细品味。”金戈说。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注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良好的家风也是整个社会风清气正的基础。”市纪委常委、秘书长、办公厅主任邵建光认为,从近年来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来看,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腐败堕落,与其家风不正、家教不严有着很大的关系。市纪委在“两节”期间推出南京传统家规宣传月活动,也是在提醒党员干部要带头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念好家风这本“经”,从而“推动崇德向善与遵规守纪相辅而行”。(翁宏业邬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