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资排辈你还嫩?新排长该如何与老士官“斡旋斗法”

 奋斗的猴 2016-05-02


在现行模式下,新毕业学员下连后,第一任职岗位是排长,第一工作环境是连队,第一助手是老士官,所以如何与老士官相处固然是一个持续良久、富有争议的命题。


新排长在基层地位不高早已不是个案,在部分重资历的基层连队,有些新排长甚至名存实亡。缺乏了话语权,便缺乏了对班排的主导力,这对一位排长来说是极为尴尬的。前天,分配到某装甲旅的同学给我打来电话诉苦,交谈的主题就是他们新排长在连队地位不高,有些老士官在他们面前表现得强硬不服管,所以他们就天天合计着如何与老家伙们“斡旋斗法”。


究其原因,表象上是老士官们摆资历,调理新排长,但其内在折射出的深层次问题恐怕不是大家想得那么简单。


总的来说,“老”士官可以泛泛地归属为三期以上以及二期最后一两年的士官群体,他们大都自新兵下连起,在连队生活工作七八年甚至十多年,这也决定了他们是单位建设的中坚,是连队成长发展的亲历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连队的荣誉过往、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无一不倾注着他们辛勤的汗水,有的经历了好几任连长指导员,他们对连队的了解,是一名新排长所无法比拟的。因此,说他们资历老,丝毫不为过。


而新排长刚从校园走向基层,还半带着“乳臭未干”的学员气息,有些对老士官这个群体认识和理解不足,尚未适应水土,就盲目而热情地挽起袖子干工作,干得好且不说,只要工作中稍有差池,便会招致那些“老同志”的异样眼光了。甚者,还会出现我们经常听说的“老士官调理新排长”的现象。


对于初来乍到,自身能力和潜力尚不足以赢取尊重的大部分新干部来说,该如何抓住老士官们的心呢?


工作不能靠脾气、指挥不等同吆喝,打铁还需自身硬,“斡旋斗法”终究不是权宜之计!那么,急切想进入工作状态的新排长们适时该从自己的方式方法上找找症结了!


首先,新排长下连,不应想着如何迅速踢开“头三脚”,如何在战士面前建立权威,而该先去了解所在营连的历史变迁、管理风格和人员特点。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些看似无用功的文章实则是在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打地基”。试想,人名叫不全、性格摸不透,连队情况不熟悉,就意味着你对脚下的土壤一无所知,再怎么倾注心血也建不起让人信服的威严。因此,必须自己以诚待人,主动融入连队,真正成为其中的一份子,那么,你军衔带来的刚性权力和科班出身的文化底蕴,才能逐步得到大家的认可!


其次,有真才实学的干部在基层还是比较稀缺的,最让老士官佩服的也是那些实抓实干的排长。所以,在学员期间,每个人就要树立跑好“最后一公里”的清醒认识,对自己的硬实力进行评估,针对性地培养能力长板,这其中涵盖军事技能、材料撰写、组织协调等等,总之要避己之短,扬己之长。


试想,作为新任排长,总不能因为自己五公里总是在倒数而放弃自己的军旅。相反,如果你有良好的口才,或是出色的文化活动组织能力,又或是写得一手好文章,同时又乐于帮助战士,那即使体能和军事技能相对弱一些,同样会赢得大家的尊重和爱戴。


最后,新干部摆架子、耍官威是大忌,要以真情带兵。在对待和老士官们的关系中,以尊重、沟通为主,只有基于这样的交流方式,才能消除分歧、减少误会。性情相投是先导,老士官对连队的情况轻车熟路,新干部要紧紧依靠老士官这个群体,一点一滴抓工作、立威望,日积月累,慢慢形成相互谅、互容、互动的默契,那在工作中大家自然就容易拧成一股绳了。


新排长,就要敢于在资历面前检讨自己,打造适应基层的能力,在我们所谓的“斡旋斗法”中,少些套路、多些诚意,自然就会发现一片新天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