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麻醉科超声的十八种另类用法

 悠悠扬扬三叶草 2016-05-02

超声在麻醉科的应用日益广泛,超声引导下的深静脉穿刺和各种类型的神经阻滞等可视化技术,已经逐步成为麻醉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向。这些超声的常规用法在很多文章中有详细的解说,并且逐步为麻醉医生所认识,本文重点讨论超声在麻醉科还有哪些另类用途。

1. 引导动脉穿刺术

在临床工作中,作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时,偶尔能遇到桡动脉穿刺或者置管困难,很多人会选择对侧手臂或者选择足背再试,有些人放弃有创改选无创血压监测。有了超声引导后,不仅可以通过判断动脉的体表投影位置很容易选择最佳穿刺点,而且可以观察动脉的走向以进一步确定穿刺方向,甚至对体表不能扪及搏动的动脉也可以尝试穿刺。


2. 引导肥胖小儿的浅静脉置管

小儿肥胖常常导致浅静脉置管困难,几乎每个麻醉医生都经历过。超声下小儿的手背浅静脉的显像非常清晰,用超声引导进行肥胖小儿的浅静脉置管,成功率很高,避免了盲目地反复试穿给小儿带来的心理和生理的伤害,此方法去成人浅静脉置管困难也是有效的。


3. 引导PICC置管

头静脉或者贵要静脉是PICC置管常用的途径,然后有些病人皮下脂肪较厚,静脉很难寻找,上臂的静脉在超声的显像是非常清晰的。在超声引导下,上臂的头静脉穿刺置管一针见血率大幅提升。此方法可以用于彻底解决外周浅静脉置管困难的问题。




4. 判断气管导管是否进入气道

气管导管是否在气管内的判断标准很多,也已足够成熟。但是超声也可以用于鉴别。如果气管导管误入食道,患者环状软骨平面,探头放置于左侧颈部气管旁,短轴超声成像时,可以看到气管左后方有环形的气影。


5. 判断上下棘突及背部中轴线的位置

一般病人硬膜外穿刺间隙很容易扪及,然而对重度肥胖或者脊椎畸形的病人,有时会因为棘间隙难以确定而导致硬膜外穿刺失败。超声遇到骨质时,也会有特殊的显影,所以可以通过超声采用“十字法”定位上下棘突及中轴线的位置,用以明确硬膜外穿刺进针点。



6. 判断膀胱是否充盈,导尿管是否在位

如果膀胱有尿液,很容易通过低频探头观测到膀胱的充盈程度,还可以看到导尿管的球囊,以确定导尿管是否在位。这个方法有时在围麻醉期可能用到。


7. 看胎心

在“致姚院长的一封信”的著名帖子中,我们都了解了麻醉前胎心监测的重要性。然而对麻醉医生而言,用“听筒”听胎心似乎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使用低频的腹部探头,很容易看见胎儿心脏或者大血管有节律的搏动,进而简要地“看”出胎心的频率。这在胎心听不清或者产科不愿意听胎心时,可能是有帮助的。



8. 看腹壁厚度

一些做腔镜手术的肥胖病人,偶尔会遇到戳卡不够长的现象,在麻醉后,可以使用超声测量一下戳卡位置的腹壁厚度,为是否准备加长的戳卡提供依据。


9. 判断有无气胸,液胸,并可引导胸腔穿刺

肺组织、气体、液体在超声下显像区别较大,所以将超声探头置于肋间隙,可以清晰肺内情况,了解是滞气胸液胸或者正常,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同时用以引导胸腔穿刺,还可以避免伤到肺组织造成气胸。


10. 快速、粗略评估中心静脉压和动脉压力

将超声探头置到右颈部环状软骨平面,容易观察到颈内静脉和颈内动脉,将探头加压可以观察到颈内静脉和颈内动脉依次压闭,探头加压所需的压力与中心静脉压或动脉压力显著相关,故可以用于快速粗略地判断二者的压力。


11. 协助甲乳外科准确定位肿物大小、深度、位置、并画出体表投影

多数甲乳外科的肿物外科通过触诊即可准确定位,然而且些较肥胖,或者肿物较深,较小则很难通过触诊定位。借助超声图像,可以探及肿物的边缘,通过“井”字法,画出体表投影,并测量大致的深度,为外科手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2. 协助整形外科寻找皮瓣的供养血管,画出体表投影

在一些带血管的皮瓣手术中,供养血管非常重要,超高频探头可以用于发现一些可用的动脉,并画出血管的体表投影,这对手术的成功有重要的意义。麻醉科现在常用的低频探头仅能够发现较粗的动脉,在这一方面应用有限,可能需要配制频率更高的超声探索头。


13. 协助妇科医生术中定位肌壁间子宫肌瘤

在妇科手术中,有些肌壁间的小肌瘤很难从子宫表面扪及,这导致手术过程剜除肌瘤无从下手。我们可以使用无菌塑料膜将超声探头包住,投至手术台上,并由妇科医生使用探头探测肌瘤的位置,以确定切开的位置。


14. 术中肝脏肿瘤的定位,为手术方案提供参考

在肝脏外科中,也可以使用类似上述的方法,“看”到肝内肿瘤的具体位置,这对优化手术方案或者减少不必要的手术创伤是有益的。


15. 判断四肢创伤后远端血运情况

四肢创伤手术后,末梢循环可能因为血管受损动脉搏动变得微弱,不易判断。可以通过超声探测末稍动脉的搏动情况,作为判断是否进行血管探查修复的参考之一。


16. 判断四肢止血带的最佳压力

四肢止血带的压力过大,容易加重肢体损伤,过小止血效果不佳,合适的压力非常重要。这方面已有相关的规范,但是合适的止血带压力总是因人而异。使用超声探测止血带远端的动脉搏动变化情况,根据搏动的变化来调整止血带的压力,可能是一个相对客观的方案。


17. 抽血气定位动脉

在没有连续有创动脉监测下,抽血气通常是依靠动脉搏动来定位动脉位置,有超声后,再可通过超声定位,提高穿刺的准确性和减少误抽静脉血的概率。


18. 麻醉医生在自己身上练习超声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这一点就不多说了,相信所有有用过超声的麻醉科医生都在自己身上尝试过使用超声。个人推荐不仅要在自己身上练习超声,而且要同事间互相练习,互相交流,这样进步更快。


超声被认为是医生的第三只眼,其用途不仅仅是用来引导神经阻滞和深静脉置管术,还有更多更广的特殊用法,相信未来超声会是每个麻醉医生都掌握一项技术,而超声机也会象无影灯一样,成为每个手术室的必备的设备。


来源:新青年麻醉论坛 作者Mr_digu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