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化社会中,我们机体肠道微生物不充足的营养物和特殊有益菌群的缺失直接相关,而这也会影响到我们机体的免疫健康和代谢健康,很多西方人都会摄入一半膳食指南中推荐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是人类机体肠道细菌营养物的主要来源。 今年早些时候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Justin Sonnenburg就通过研究发现,喂食典型西方饮食(高脂肪、碳水化合物及低膳食纤维)的小鼠会将多样性水平较低的有益菌群遗传给后代,而更喜好纤维素作为营养物质的肠道微生物在后代机体中并不会导致有益菌群水平的增加,因此随着人类不断繁衍这种有益菌群很有可能就会灭绝。 研究者Edward Deehan表示,目前有很多流行病学数据显示: 相比西方社会低标准地区生活的人们而言,非工业化社会生活的人们摄入膳食纤维的水平相比前者要高,此前研究人员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刊文称,现代非洲裔美国人日常的膳食纤维摄入量为55克。 在评论文章中,研究者强调,对不同纤维和富含纤维的食物进行临床效用的评估或许显得非常重要。 研究者Jens Walter认为,恢复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或许会面对和许多特定食物相关的调控性政策的制定,我们希望调控性政策的制定将可以给临床研究带来一定推动作用,研究者也希望通过后期更多深入的研究来开发改善机体肠道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的新型策略。 1蔬菜蔬菜之间的营养价值来看,深色蔬菜的植物化学物、胡萝卜素、核黄素、维生素C含量较浅色蔬菜高,同一蔬菜中叶部的维生素含量一般高于根茎部,叶菜的营养价值一般高于瓜菜,且膳食纤维比根菜类高。 所以,要特别注意摄入紫红色、橘红色、深绿色等深色蔬菜,摄入量应占总菜量的一半。应选择新鲜和应季的蔬菜,并可以土豆等淀粉较多的蔬菜替代主食,注意菌藻类食物的摄入。 2水果每日有水果。水果入餐比饭后吃更有好处,不但可以减少一餐当中的总能量、总盐量,提供活性酶类,帮助消化,还能促进胡萝卜素等脂溶性抗氧化成分的吸收,提高一餐中的膳食纤维和矿物质量。 3粗粮建议以粗细搭配的方式来吃。建议老年人每天吃点粗粮或全谷类食物,如小米、高粱、玉米、燕麦、荞麦、薏米、红小豆、绿豆、芸豆等、薯类等,有时可将粗粮配以各种养颜滋补的材料(如桂圆、大枣、枸杞、莲子、黑芝麻等)一起煮杂粮粥、杂粮饭,有时可煮杂豆粥,如夏天加绿豆、红豆和薏米,能清热除湿,冬天加大黄米和小米,能温阳补肾。 将粗粮放在豆浆机里打成糊或做成软煎糕、发糕也是不错的选择。很多超市都卖粗粮粉和豆粉,用热水混合,再加点芝麻粉、红糖来调味,既美味又营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