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皆知日本茶道, 严谨守礼,举手投足皆有规矩。 讲一期一会,谈和敬清寂。 殊不知,日本茶道的诸多礼法, 源于杭州径山寺。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唐·钱起《与赵莒茶宴》 唐宋时期,每年春季的茶宴上,径山寺的主持都会亲自冲沏香茗,寺僧依次献与宾客。僧客团团围坐,遵循礼仪流程,山林野趣中,映衬梵音袅袅,品茗论道。 宾客之中,便有来自日本的圣一禅师与大应禅师。他们在径山寺一住数年,回国时,将禅经茶典、茶籽、器皿、茶艺与茶宴仪式悉数传回日本。 至此,日本茶界得到严谨完整的禅院茶礼,径山茶宴渐而发展为日后完善的日本茶道,从寺院普及到民间。 如今的径山寺,满园茶香。僧侣们亲自种茶、 制茶,在一方小巧的茶园中精耕细作。 茶园里劳作时,悠然抬头,便能见到绿意葱茏的径山。山林的静谧令身心平静,山和茶都是清净之物,皆可成为观想对象。 昔年,茶圣陆羽寻一处佳境隐居,种茶、制茶、研茶,写下传世的茶学专著《茶经》。 他选中的好地方,就在径山寺附近。这里群山环抱、云雾缭绕。佛塔、佛殿藏于深林之间,沃土之上,诞生鲜芳的茶叶。静坐其间,风声山色、溪涧古刹的气息,尽溶于一碗清茶。 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 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唐·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唐代诗人卢仝的诗句,说尽了茶的好。 茶本天然简单,饮者脱俗自在。仪式有仪式的妙处,日常生活中,与友人闲坐喝茶,仍然研讨古礼,未免拘束。 喝得舒心,就够了。 杭州的山林遍布佛寺,环绕西湖碧水边。除了径山寺的茶宴之外,飞来峰旁的永福寺,亦有古琴妙曲,深深影响过东瀛。 在日本,曾在清初任永福寺主持的心越禅师,被称为“近世琴学之祖”。 隋唐时期,古琴艺术流传至日本,清代初期,心越禅师应日本信众邀请,携虞瞬、素王、万壑松三把古琴东渡,令日本没落的古琴曲艺重获新生。 心越禅师传道授业,对日本影响极大,被评论为”唐鉴真上人东渡以后,莫如师者。“1999年,日本的琴学家曾来浙江,寻找禅师的故居遗址。 那时,别说传承下来的琴曲与琴谱,杭州的文人学者们,已经很少有人了解他了。 2003年,永福寺动工修复,重现人间。犹如心越禅师任主持的6年间,寺院文化气氛浓厚,文人墨客交流往来,僧侣精研书法绘画。 院内,建有壮观的佛教图书室,很多图书都是孤本。 茶叶清明、天然,与禅一致。 古琴音色质朴幽微,暗合梵呗。 现如今,人们多知古筝,不识古琴。 但茶香沁人,琴声悠远, 自有知音在。 《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01期及网络 编作丨昀之 - E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