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佛本无相,以众生为相

 一剑也要下天山 2016-05-06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即“觉者”。“佛陀,大论云,秦言知者。”

正如季羡林所说:“不知道”的对立面,就是“知道”。知道了,就是“大觉”,就是“佛”。

佛本无相,以众生为相

佛教在经历了漫长的传播和民族化的过程之后,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民族宗教之一,并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语说:

佛本无相,一切归于大自在,心中无佛,佛何在?心中有佛,佛何在?佛本是一执念,我心既我佛,佛者,自然也。即佛本无相,以众生为相也。

佛本无相,以众生为相

就诸佛之身相而言,若以佛身为三十二相、八万四千之相好者,称为有相佛;

若以佛身为理体空寂、无色无形者,称为无相佛。一般以诸佛之法身为无相,报应身为有相。

佛本无相,以众生为相

玉雕:悟道

但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不明白“佛无相”的道理,于是佛家用有相佛接引众生,让众生通过有相的佛慢慢认识无相的佛。

众生虽然礼拜佛像,但实际参的是自己内心之中的佛性,而不是一个外在的佛。

佛本无相,以众生为相

玉雕:悟道

佛像只是表佛的载体,他代表了佛陀、佛法、和佛法的传承,以及佛教文化。真正的佛,是虚空缥缈的,它遍及法界众生,没有具体的表象。

佛无相,因为他证得平等本性,所以“诸佛无相,以众生心为相。”

佛本无相,以众生为相

玉雕:达摩面壁

佛经曰“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见如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佛法处处让人不执着,让人放下,求佛莫向外求,而往心里找,因为佛本无相,众生生佛相,心而有佛相。

佛本无相,以众生为相

玉雕:悟道

有人说,佛是觉悟了的人,人是未悟的佛。只要心存佛性,就能从无相的佛看到属于自己的那尊有相的佛。

佛本无相,以众生为相

玉雕:悟道

只要内心清和,就能见到自己。每一个人都是佛,都具有佛性,只是从无始劫以来我们被各种欲望染污,所以总是在六道沉沦受苦。

只要我们认真改正自己的行为,认真修学佛陀教诲的人生真理,认识到自然真相、宇宙真相,就可以明心见性,入于佛境界。

佛本无相,以众生为相

玉雕界以无相佛为题材创作出众多的作品。

玉雕师们从佛教教义出发,以“众生皆佛”的理念创作作品,不执着于佛,不执着于相。所以,玉雕作品中的无相佛都是没有五官的,但这并不影响禅意的外露。

佛本无相,以众生为相

玉雕:悟道

佛本无相,以众生相为其相,因为众生无量无边,所以看到佛的相也是无量无边,更因每一个众生的境界不同,见到佛的相便不同。

玉雕师雕琢出的“相”,只是他内心佛的“相”,而非大众的相,以无相的无边,成就佛之有相,是内心对佛的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