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

 一剑也要下天山 2016-05-07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

儒家经典之《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简单讲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所谓的“修齐治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核心是修身,修什么?用我们现在的话讲就是提升觉悟,修正自身的言行,控制自己的情绪与行为,就是治心的功夫。

多数人,听到别人的表扬、肯定、赞美之辞,就很高兴,得意忘形;听到别人的否定、批评、羞辱之辞,就愤怒,失意变形。

太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评价与态度以及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地位,我们起初不知道别人对我们的看法是我们无法掌控和左右的,生气、责骂、吵架甚至打架之后才发现, 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常常都在做一些我们无法掌控的事情,这实在是时间、精力与情绪的浪费!

那么,应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呢?

老子《道德经 》: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作家王蒙译文如下:

'遇到好事或者坏事,受到抬举或者侮辱,人都会很受刺激很激动。为什么呢?毛病就出在太看重自身上了。

什么叫蒙受到了光荣或者羞耻的刺激了呢?争宠受宠之心本来就不高尚,得到光荣了,一惊一乍;失却光荣了,又是一惊一乍,这就叫宠辱若惊。

那么什么叫大患若身呢?我们所以有那么多不自在,那么多患得患失,就因为太在意自身。如果没有自身的私利考量,还能有什么不安、烦恼直至歇斯底里?

所以说,你如果能够像在意自身一样地在意天下,如果你能将自身奉献给天下,就可以把天下交给你负责,交给你管了。你要是能够像爱护自身一样地爱护天下,把自爱的心情开阔为爱天下,也就可以将天下委托给你照料了。'

不要在意自身的感受,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极难。这需要长期的修炼,如王阳明说“人须在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

关于治心的功夫,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经典的论述:

如苏洵《心术》: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意思是说:作为将领的原则,应当首先修养心性。必须做到泰山在眼前崩塌而面不改色,麋鹿在身边奔突而不眨眼睛,然后才能够控制利害因素,才可以对付敌人。

再如苏轼《留侯论》: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意为: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胜人的节操,一般人的常情所无法忍受的度量。有勇无谋的人被侮辱,一定会拔剑而起,挺身上前搏斗,这不足以被称为勇士。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当无故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这是因为他们胸怀极大的抱负,志向非常高远。(苏轼是苏洵的儿子,可谓有其父呢必有其子)

所以,成事之要,在于修身;修身之要,在于通过日常的工作与生活,通过困难和挑战来磨练自己,修正的言行举止,降伏其心,练就遇事冷静、处之泰然的心境。

本文作者:正念君,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正念岛ZhengNianDao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