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生瓷,一般都指雍正乾隆两朝各种仿铜、仿木、仿漆器等之类的瓷器,有些书籍称像生瓷始于雍正,盛于乾隆,此观点不能说不对,但容易引起误会,不够严谨和全面。 古籍载,古代瓷制器皿凡是使用人物、动物、植物为造型,一概称之为“像生器”。可见像生瓷这一名称是雍正之前就已经存在,按其解释仿铜、仿木之类并不在包括其中,后人只是借用,将雍正创始的仿铜、仿木类瓷器归入其类。将所有无论仿造型还是仿质地的陶瓷器皿一概称之为“像生瓷”。 一直到清代初期单色釉像生瓷一直是像生瓷的主要品种,只有个别品种会在瓷器上用釉上或釉下彩稍加点缀,雍正时因为经济繁荣而需要大量铜铸造钱币,雍正四年诏命“惟准三品以上官员用黄铜器具,其他一概禁止”。皇帝本人带头不使用铜器,宫中大量铜制祭祀、陈设和日用器皿也被销毁,在大规模收缴和禁止使用铜器后,宫中使用的陈设、祭祀、日用器皿只好改用瓷器。 由于制瓷技术的发展,加之“禁铜令”的实施,这一时期的景德镇御窑厂为了解决实际需要研制开发了一大批仿古铜瓷制礼器,如尊、罍、鼎、爵、彝等,造型釉色与铜器相似,釉采用茶叶末、鳝鱼黄、鳝鱼青等,以及陈设观赏类,如双耳葫芦瓶、六连瓶、水丞、四足洗等。当时赏赐给蒙古王公贵族的铜制器物也开始使用瓷器代替,佛像、观音、土地一类也开始由瓷制代替铜制。 乾隆时景德镇御窑制瓷达到工艺顶峰,制作求新求异,以瓷模仿玉竹铜漆等各种材质;更甚以瓷模仿各类瓜果生物。此类瓷像生作品,皆惟妙惟肖,真假难辨,盖胜在造型之鲜活,施釉之逼真。 咨询微信或电话:1387988727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