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子的生活智慧(9)| 古典新知

 古典悠梦 2016-05-08

- 文 | by罗大伦 -

- 图 | 源于网络 -

- 编辑 | 云少 -

【接上篇】

首先,这是拜神拜上天的地方。

这是周文王棋高一着的地方,他尊重当地的风俗,当地老百姓信奉哪位神,他建立一个大台子来拜,据说当地信奉五谷之神,所以这个灵台实际上是一个祭祀台。后世就有学者认为灵台是用来祭奠农业之神后稷的。这样,当地百姓能不愿意来干吗?这是替谁建立的灵台?替老百姓建立的,希望他们以后收成好,有饭吃。所以老百姓乐于参与。


甘肃省灵台县

同时,现代学者认为,这个灵台也是一个天文观测的地方,周文王派人在这里观测天象,老百姓以为这位能和上天沟通,其实这是为了制订历法等收集信息,这也是了农事而做的努力。

一般,在那个时候,打仗胜利以后,战败者是要做奴隶或者被杀掉的。可是,周文王却做了与众不同的事儿,他不但没有杀对方百姓,还尊重他们,帮助他们建立拜神的祭台。最出名的事儿,是“泽及枯骨”

当时,建设灵台的时候,挖地,挖出了很多枯骨,于是报告周文王,周文王说:“换个地方,好好安葬!”手下说:“这是无主的枯骨啊,我们不必管了吧。”周文王说:“我是国君,我就是他们的主人,还要另求什么主人?厚葬!”于是,就让官吏给准备棺椁衣服,把这些枯骨葬了。(文王曰:“有天下者,天下之主也;有一国者,一国之主也。寡人固其主,又安求主?”遂令吏以衣棺更葬之。)

这事儿一传出去,天下归心,大家都说:周文王太贤德了,连枯骨都受到了他的恩惠,更何况我们活人呢!所以《毛诗序》言:“《灵台》,民始附也。”意思是从这个时候,天下老百姓的心真的归顺了。


周文王像

除了灵台,文王还建立了灵囿和灵沼。这又是什么呢?一般人解释成周文王游乐的场所,其实不是这么回事儿。

原来,这个灵囿就是很大的园林,大致相当于环境保护林场、狩猎场。大家可能想象的是:这里一定戒备森严,卫队保护着,然后周文王带领骑兵,纵情狩猎,享乐。呵呵,那是乾隆干的事儿,豪华狩猎团,还让洋画家给画下来。周文王可不是这样,根据文献记载,周文王是个非常朴素的人,自己是下农田干农活的。同时,他的这个灵囿并不设防,让老百姓可以进入随时狩猎,这事儿后来孟子还专题谈过,我们后面会讲到。所以,等于他为老百姓建立了一个动物养殖场。您说,这老百姓能不高兴吗?


乾隆盛京围场狩猎图  朱嘉凡作

(诶?!乾隆就这么躺枪了233)

那么,这个灵沼又是什么呢?是周文王带领人们挖的池塘,里面养鱼,所以孟子说“王在灵沼,於轫鱼跃”,意思是周文王来到灵沼,看到里面鱼儿跳来跳去,这个“轫”通“仞”,是古代的长度单位,大约有胳膊一伸那么长,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周文王的眼前很近的距离,鱼都在跳跃。我们想想,鱼儿在什么时候都跳了起来呢?是用渔网捕鱼的时候,所以《诗经》这段描写的是捕鱼收获的情景。这样,我们就清楚了,这个灵沼,是周文王为老百姓建立的养鱼的湖泊,很可能当时当地人们对养鱼并不擅长,周文王把这种谋生方式带给了他们。

中国渔业史界公认:《诗经》里面的关于周文王的“王在灵沼,於轫鱼跃”这句描写,是中国渔业养殖的最早的文字记录。

这样,大家就明白了,周文王和其他的国君差别在哪里,人家周文王先想的是老百姓。所以孟子这次用周文王做例子,讲了仁义与利益的次第关系。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