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猪蓝耳病治疗

 禽畜馆 2016-05-09

猪蓝耳病又叫猪繁殖和呼吸综合症,是由猪繁殖和呼吸综合症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各种日龄的猪均可感染,临床上以母猪的繁殖障碍和仔猪的呼吸道症状为该病的主要特征。猪繁殖呼吸系统综合症又称蓝耳病、流行性流产呼吸综合症,致病病源为Lelysted病毒。中国于1995年在北京地区发生该病后,沿海地区成为多发。本病一般是带毒猪与易感猪直接接触,通过口腔或鼻腔传播,猪感染后42天内仍可从唾液腺中分离到病毒。PRRS病毒也可以在感染后经鼻腔、尿液、精液排毒数周。

  在不同地区,本病的流行情况有所不一。根据猪群不同的饲养密度会出现两种流行情况,在高密度饲养区,PRRS病毒的引入通常会造成快速流行,数月内猪群感染率可高达50%70%。在低密度饲养区,病毒通常传播缓慢,甚至根本不传播。在这些地区,简单的控制措施即能够阻止病毒的传播,如果逐步淘汰清除感染猪群,可成功净化本病。基于猪场水平净化PRRS病毒于已有多种措施成功使用,首先要求种猪中没有PRRS病毒的传播,其次,局部或全部扑杀是阻止病毒在成年猪与青年猪之间传播的方法之一。虽然该法并不能全部消灭病毒,但一般能改善卫生状况和提高经济效益。

  一、母猪感染后情况观察

  1、母猪感染第一个月的临床症状:短时间的厌食,持续714天,1015%的母猪表现症状。体温升高至39.5度以上,流产,妊娠晚期的母猪流产率10%左右。这通常是首先被发现的症状。耳部短暂变色(5%的母猪可观察到蓝耳症状)然后此症状即刻消失。感染病前四周有1015%出现有的母猪轻微早产。配种后2135天返情,间情期拖长,断奶后到发情的时间延长,咳嗽等呼吸系统症状。2、分娩母猪感染第一个月的症状:产期厌食,不愿饮水,无乳症和乳房炎综合症。常提前23天分娩,皮肤变色,有压痛,有小型疱疹,精神抑郁,呼吸系统症状,产木乃伊胎。1015%胚胎死于妊娠最后34周,死产仔猪比例30%以上。3、产弱仔初期母猪开始厌食和体温升高常持续36周时间。只有不到5%的母猪会表现耳部变白或变蓝的症状,并且差异很大,该症状很短暂,可能只有几个小时。有些母猪会咳嗽,个别母猪会表现肺炎症状。4、急性感染阶段持续6周,特征是早产、死胎、弱仔,以及因妊娠后三周死亡而形成的大型木乃伊胎。有的猪群中,这些仔猪可占总产仔数30%以上。发病后第3周或第4周仔猪死亡率高峰可达70%,812周后才能恢复感染病前的水平。5、繁殖方面的问题可持续48个月,之后才能恢复正常,有的猪群可恢复到比感染病前更好的水平。6PRRS对母猪的繁殖效率影响不好评估,尤其是对那些健康状况较差的猪。有的猪群会存在返情次数增加、阴道脱垂和流产等问题,这些可能和PRRS有关。7、生产条件下观察到,PRRS发病12个月后转为地方性感染的情况下,对猪群繁殖性能有如下影响:1015%的母猪表现出分娩率下降(90%恢复正常),活仔数减少,死胎数增加,青年母猪繁殖性能较差,早产、流产比例增加,8%的母猪分娩期厌食。

  二、仔猪感染后情况观察

  多表现腹泻,弱仔,呼吸系统感染,死亡率70%以上。

  三、断奶猪与生长猪感染后情况观察

  1不存在地方性肺炎(EP)和放线杆菌胸膜肺炎(App)的生长群初次接触该病毒后会表现如下症状:一段时间表现轻度厌食、轻度咳嗽,有时不表现任何症状。在有EPApp存在但病情得到控制的猪群感染PRRS后会表现如下症状:广泛发生急性、严重的肺炎,许多部位发生脓肿。断奶后13周可见发病,体况下降,腹泻。皮肤苍白,轻度咳嗽,打喷嚏,眼部流出分泌物,呼吸加快,死亡率可达1215%。经过急性发病之后,PRRS病毒对猪群的影响就会减小,只引起早期生长猪发病,严重的肺炎,阶段性厌食,消耗性体质。仔猪母源抗体消失后会感染该病,此后34周为病毒感染期,会持续释放病毒,412周龄仔猪可表现临床症状:厌食营养吸收不良消耗性体质,咳嗽,肺炎。断奶后在这一阶段死亡率会升高至12%以上,并且会保持这一水平,即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也无法改善。此后在1216周龄可见其它疾病的继发感染,肺部出现脓肿,并可能扩散到全身,跛行,脓肿,生长缓慢。

  四、致病原因

  该病常见传播途径及影响发病的因素:高日龄猪通过飞沫传播给低日龄猪;鼻腔分泌物、唾液、粪和尿;长期使用不空栏消毒的猪舍猪舍,尤其是一期和二期的保育舍。空气传播(最远3公里)。经过粪便、灰尘、飞沫和遭污染的器具产生机械性传播。经交通工具传播,尤其是在寒冷天气。人工授精这种传播的前提条件是公猪处在病毒感染期精液传播。成年猪排毒期短(14天),生长猪排毒期长(12月)。野生候鸟可携带该病毒。

  五、治疗方法

  一般用广谱抗生素预防并发或继发细菌性感染。

理想治疗发病猪群方案是:疫毒健+菌肽诺拌料,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发病猪只配合瘟毒血抗使用进行治疗。

  六、预防措施

  1 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是清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提高猪的抗病力等综合措施。2、清除传染源:对有病或带毒母猪应淘汰;对感染而康复的仔猪,应专圈饲养,肥育出栏后圈舍及用具应彻底消毒,间隔12个月再使用;3、对已感染本病的种公猪应坚决淘汰。4、切断传播途径:设立合理的消毒、隔离措施,定时消毒,并且不留消毒盲区。5、猪舍应通风良好,经常喷雾、消毒,防止本病的空气传播。6、加强营养提高猪的抗病力、提高猪的福利,给予合理营养的饲料,不用霉变饲料喂猪。7、在饲料中添乳酸菌、芽孢杆菌。8、搞好疫苗注射工作,母猪在配种前首先注射好猪繁殖和呼吸综合症疫苗弱毒苗,仔猪21天注射猪瘟疫苗7天后紧急注射猪繁殖和呼吸综合症疫苗弱毒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