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常登高坐,渐渐入祠堂——贪多嚼不烂引发的痛风

 平衡健康2008 2016-05-10


痛风患者,现在还有肾功能受损,还有高血压。医生说可能是痛风引起的肾病,现在尿酸降不下来,不知道该怎样调理身体?

答,俗话讲,持家不可不俭,待客不可不丰,中国人都有这种热情好客的特点,但这种特点如果过度的话,就很容易出问题,特别是吃公款吃单位的,还有吃自助餐,到饭馆里吃红白喜事,或被人请出去吃排场。

这个已经不叫做丰富了,叫超级丰富,基本上没有多少人能够抵挡得住美味佳肴的诱惑,即使是反复吃伤喝伤,美味佳肴现前,照样胡吃海塞,欲胜于理则病。

你看这些得病的人,哪个不是栽在自己食欲色欲这沟壑里头的,所以古人把欲望比喻成沟壑,叫欲壑难填,去年镇上还有人去参加喜事,结果喜事办成灾难,在喜酒桌上,老人家相敬甚欢,胡吃海塞,血脉贲张,当场就中风倒地。

古人讲,乐极生悲,平静最好,平常心最稳,所以有句俗谚讲,常常登高坐,渐渐入祠堂。老是被别人请去吃排场,好像很幸福,很体面,其实每被请一次,福就减一分,表面上被请,实际上慢慢地将要被抬进祠堂去了。

所以在农村的算命先生,看到这个现象,他们都会说,你这几年啊,不要参加红白喜事,这是在保护你,其实人只要这贪婪的欲望还有的话,你即使没参加红白喜事,没做大寿,在家里照样暴饮暴食,也难逃疾病的困厄。

哪有什么痛风,高血脂,都是在贪吃,人贪吃了是没得救的,所以我们要懂得七分饱跟少荤多素之道。

所以减三高痛风,不是表面上在减食,是在减贪欲,就一句话,能否均衡饮食,均衡心态,一个人能够白粥米饭,吃得津津有味,美味佳肴照样吃得平平常常,不为贪欲所动,就不会有这些多余的杂质赘肉三高,为何呢?有句俗话叫贪多嚼不烂,一旦贪多,食物就消化不彻底,消化不彻底的产物,就叫病理产物,消化彻底的营养,才叫营养能量气血。

高级的吃饭是吃念头,吃的是念头清静,念头上不清静,吃饭都会吃出病,在五观堂里头,第一观想就是我吃饭还有没有贪吃的念头,没有的话,才有资格吃,有的话要反思。

所以真正的大德高手,都是吃剩饭,最后吃饭,表面上看他是让大家,实际上他是在降伏自己的贪欲,贪欲降伏了,一粒米的能量比一个鸡蛋还大。

你看那些慈悲的母亲,她把最好吃的让给孩子,自己没吃什么东西,却干最多的活,而且还精神焕发,为何?是不贪带来的,是让食于幼修成的,所以你看那些身体健健康康,心态平平安安的,他们对待饮食都是从来不执着的,《清静经》上讲,执着之者,不名道德。

身心清静的人,哪会执着这饭是冷一点,热一点,硬一点,软一点呢?如果你还起烦恼,说明自身行持不够啊!

养胃五点,是对于普通修行观念不太强的人来说,非常有利于脾胃的,可对于真修者,根本已经不执著于养胃五点了。因为他修得更微细更高深,养胃五点只是入门而已,懂得这养胃五点,完全可以将三高堵在门外。

但要获得身心寿康自在幸福,还需要往更高层次的心愿隐微处起修,也就是说吃一顿饭连一个贪念都没有,没贪念就不会有嚼不烂,消不化的东西,只要心上还有贪念,肠胃里就还有消化不了的食物,这叫念念成形,形皆有识。

也是《黄帝内经》上讲心与小肠相表里的深刻道理,大家自认为心脏病要通小肠,有没有想过小肠积引发的三高要清心念,你看佛堂里的斋堂叫五观堂,也就是吃饭时要存五种观想,其中一种叫防心离过,贪等为宗,如果散心贪食,信施难消啊!

这信众布施或供养之物消受不起,那得的就是不消化的病,什么尿酸血脂赘肉湿气,通通都出来了,这些东西出来,就提醒你要赶紧用功,不是贪了,就是懒了,不贪不懒,身心不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