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西澄城拴马桩 奔腾在关中平原上的“兵马俑”

 秋林夜雨藏书阁 2016-05-11

拴马桩石雕是我国北方独有的民间石刻艺术品,在陕西省渭北高原上的澄城县分布尤为密集,其数量和品种可称得上在全国“独一无二”。它原本是过去乡绅大户等殷实富裕之家拴系骡马的雕刻实用条石,以坚固耐磨的整块青石雕凿而成,一般通高2—3米,宽厚相当,约22—30厘米不等,常栽立在农家民居建筑大门的两侧,不仅成为居民宅院建筑的有机构成,而且和门前的石狮一样,既有装点建筑炫耀富有的作用,同时还被赋予了避邪镇宅的意义,人们称它为“庄户人家的华表”。

据专家考证,澄城拴马桩,兴起于宋元,没落于民国。我们所见的拴马桩,多系明清至民国的产物。

这些拴马桩石雕大致可以归为动物、人物、植物三类,堪称千人千像、万桩万态的人与神兽世界,其神态、趣态、形态,堪称鬼斧神工。其中,以人与狮子、人与猴子居多。拴马桩通体可分四部分,桩头、桩颈、桩身、桩根,桩根埋在地下,是方形石桩原坯。桩颈一般为双层,上层呈圆鼓形、台形、带四柱的阁形和花瓣形等。下层是在方桩上刻以浮雕图案。桩身多为四方柱体,在正面和左右两侧面,也刻有浮雕。桩头的狮、猴前肢或人的臂腕间,往往镂凿通孔,以便穿系牲畜的缰绳。

自从人类驯化骡马,使它们为人骑乘运输起,拴马石就是必不可少的,当然最初没有固定的拴马桩,有棵树、有个木桩子、有块石头等,只要能固定马缰绳就可以了。随着时代的发展,木质的拴马桩开始出现,可惜未能见到实物传世,难知其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