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旬老人将小人书当'传家宝' 情迷50载藏书百余本

 老刘tdrhg 2016-05-12

六旬老人将小人书当

陈建民珍藏的小人书。杨苗苗供图

长城网廊坊5月12日讯(记者 孙泽恒 通讯员 杨苗苗)小人书又称连环画,图文并茂的阅读形式,十分通俗易懂、形象生动,让它承载了很多“50后”和“60后”的童年回忆。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人已经遗忘了小人书,今年61岁的陈建民却依然视这些巴掌大的小人书为“珍宝”。

“武松惊醒过来,只见乱树林后扑出一只猛虎,白额吊睛,凶悍异常,英雄挺身而起,拿起哨棒,闪在石后。”这是陈建民老人最喜欢的小人书读本《武松》的一个片段。

陈建民已经与小人书“结缘”50余年了,他说,每当读小人书的时候,就好像回到了童年。“我们那个年代的童年,没有手机、电脑,最大的乐趣就是看小人书,现在回想起来,好多知识和观念,都来自这些小人书。”陈建民回忆说,10岁时他第一次买的小人书就是《武松》,这本图文并茂的掌上读物一下子就把他吸引住了。

在陈建民的家中,记者看见了他收藏的上百本小人书,这些书中有《刘胡兰》、《赵一曼》等人物故事,有《唇亡齿寒》、《卧薪尝胆》等知名典故,还有《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故事。“这些书大多数都是小时候买的,那时候还不懂什么是收藏,只是发现好的、有趣的小人书,看完后就会保留起来,随时拿出来看。”陈建民说。

陈建民告诉记者,他小时候为了看小人书,需要专门到县城里,对于出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来说,“小人书”就是他们的心灵伙伴,一本巴掌大的小人书,全村的孩子都会抢着看,有的孩子还会学着书上的图画临摹。“那时候买小人书的钱都是我自己想方设法攒下来的,书上的文字和图画都很让我着迷,我常常一看就是好长时间。”陈建民说。

“因为儿子工作调动的原因,我们最近就要搬家了,家里人都劝我放弃这些书,但是,这些书不仅承载着很多传统文化,还是我童年的回忆,我绝对不会轻易丢弃这些书的。”在陈建民看来,这些书是他的“良师挚友”,他准备将这些小人书当做“传家宝”,留给自己的子孙后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