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虢国墓地出土的红山玉器

 文山书院 2016-05-12

虢国墓地出土的红山玉器

2016-05-12 李清丽 李耀华 人民瓷坛


虢国墓地是西周至春秋时期的一处邦国公墓,先后经过两次大规模发掘,出土各类文物三万余件/颗,其中玉器是为大宗,尤其上世纪90年代发掘的18座墓葬中,玉器出土近万件,而且玉质之优良,工艺之精美,令学界叹为观止。虽然虢国墓地是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的墓葬,但玉器的时代却不完全是西周晚期或春秋早期的,有不少前朝玉器在虢国墓地屡现身影,如红山玉器、商代玉器等。笔者就虢国墓地出土的红山玉器或带有红山风格的玉器进行了整理,谈几点自己粗浅的认识。


上世纪90年代虢国墓地发掘清理的墓葬中,有两座国君大墓M2001和M2009,出土的玉器数量占据整个墓地出土玉器的60%之多。红山玉器多出土于这两座大墓中。


鹰形佩(M2001:669),出土于虢季墓中,是佩、璜、玦组合发饰中的一件,出土时位于墓主脑后。长5.3、最厚1.4厘米。青玉,浅豆青色,大部分受沁呈灰白色。整体近方形,首部浑圆微凸,圆形双目,嘴为钩形,双翅展开作欲飞状,胸腹微鼓,尾平齐较宽,背面素面。背面胸部有一横向象鼻穿孔,中心和尾部各有一透穿孔。此鹰和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玉器中的鹰形佩特征基本一致,但中心和尾部圆孔系西周时期添加上的。


猪龙形佩(M2001:620),出土于虢季墓中,长4.3、宽2.2、厚0.25厘米。青玉,浅冰青色,有黄白色斑纹。玉质细腻,润泽光洁,半透明。体呈扁长“C”字形状,两面纹饰相同。头尾相对,龙口平齐,圆眼,小耳,卷角,口下与卷角处各有一小穿孔。该器物与牛河梁遗址中出土器物特征基本接近。


青玉猪龙(M2009:810),出土于虢仲墓中,高4.8、宽3.1、厚2.1厘米。圆雕。青玉,豆青色。玉质细腻,晶莹润泽光洁,半透明。整体呈C形,作回首卷尾猪龙状。双耳耸立,椭圆眼,吻部平齐,鼻间有皱纹。自头部向下贯一圆穿,颈部有一横向小穿孔。头顶部阴刻一“田”字。此器整体颇具红山风格,但遭后人二次加工而成,竖向通天孔可能为后人所加。


勾云形佩(M2009:813),出土于虢仲墓中,残高6.2、宽6.6、厚0.5厘米。片雕。青玉,全部受沁呈灰白色。玉质较差,透明。前端有一残小圆穿,当为一勾云佩的残件。


以上四件玉器皆具有红山风格,虽然它们局部或遭到改制,但整体还是显现了典型的红山玉器特征,故应为红山文化玉器。红山文化是我国北方地区一支重要的考古学文化,最早发现于内蒙古昭乌达盟的赤峰红山,主要分布于辽宁西部、内蒙古东南部和河北北部, 距今约5000—6500年。它以女神庙、祭坛、积石冢和独具特色的玉石遗物为特征,以不同规模的聚落形式构成比较复杂的社会结构,是中华文明起源的一个重要源头。


红山玉器的玉料多数来源于当地,多为岫岩玉,玉质较软,玉色为淡青、淡黄、淡绿;红山玉器造型手法多样,既有浅雕又有浮雕,题材多仿生动物及自然现象再加工,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讲求神似,多仅具轮廓,风格豪放质朴,不加细腻修饰;红山玉器多通体光素无纹,动物形象注重整体的形似和关键部位的神似;在制作工艺上,红山玉器大都以熟练的线条勾勒和精湛的碾磨技艺,将动物形象表现得活灵活现,极具古朴苍劲之神韵,一般不在正面打孔,而在背面作斜穿象鼻孔。


红山玉器为什么会出现在周朝虢国人手中,这是一个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红山玉器经历了夏商几千年历史,辗转来到周朝人手中,可能有几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可能是战争胜利后的缴获和掠夺。比如,虢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虢公长父曾征伐淮夷,战争胜利后缴获一些战利品,其中有一些红山玉器。第二种情况,可能是周王的赏赐或奖励。如武王灭商后,收获了许多宝物,分给了有战功的虢国国君,这些宝物中可能就有红山玉器。第三种情况,可能是和虢国交好的诸侯国,在虢国举办大事情的时候赠送的礼物,如同“兽叔”铜盨一样。第四种情况,可能是和邻国的交换或买卖;第五种情况,也可能是专门搜集前朝玉器进行欣赏收藏的。诸如此类,各种情况都有可能,现在已不可考。重要的是红山玉器等前朝玉器在虢国出现了,充分说明了虢国人对前朝玉器的喜欢和珍爱。


既然虢国人对前朝玉器非常看重,那么虢国人如何保存或利用前朝玉器呢?根据虢国墓地出土的玉器推测,应该有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原封不动保存珍藏的。如上述M2001猪龙形佩,虢人没有在其上进行任何动作,只是作为装饰玉佩戴欣赏,因为此类玉器多质地上乘,造型优美,工艺精湛,是上乘之作,值得收藏。这在虢国墓地出土的商代玉器上体现得更为明显。


第二,对前朝玉器进行二次加工。如上述M2001的鹰形佩和M2009的玉猪龙,虢人在其上进行了再次钻孔,其目的或为方便利用,或为改变其原来的用途。如鹰形佩原来只是作为单体佩件使用,象鼻穿已经可以满足,然虢国国君使用时作为组合发饰的一件,象鼻穿不足以可能不太好用,于是就在中部和尾部各钻一穿孔便于固定。


第三,将前朝玉器当做玉料进行再创作。这主要用于一些残断的或者整体不是很好的玉器上,如M2009的勾云佩,质地很差,而且残断,但即便如此仍舍不得抛弃,可见虢人对玉料的珍惜程度。前朝玉器当做玉料再创作的情况在虢国墓地出土的玉器上表现十分突出,如M2001出土的缀玉面罩周边的小玉片,几乎都是残破的玉器改制的,因为上面保留了原来玉器的纹样(如图);而M2009出土的兽面玉饰则是保留了原物的环状(如图)。


总而言之,由于玉器致密的结构、美丽的外表以及易于保存的特点,使得古人对它珍爱有加,故一个墓葬出土的玉器并不一定就是当时的,要结合其材质、造型、纹饰、工艺等方面多加考虑,谨慎判断其年代。虢人利用红山玉器的方式方法体现了古人的制玉理念,即前朝旧玉是当时玉料不可或缺的重要来源,能利用的一定尽量利用,不能随便抛弃——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当时玉料的来之不易。


如您希望了解更多中国古陶瓷学习鉴赏的相关知识,敬请登录人民瓷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