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这2件事搞错了,中药不但不起效,还可能起反作用

 lrbsklq 2016-05-12

文/王叔文

如果这2件事搞错了,中药不但不起效,还可能起反作用临床上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治病时辨证诊断都正确,处方用药也没有错误,但病人服药以后就是没有效果,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2件事搞错了。

中药的不传之秘在用量

如果这2件事搞错了,中药不但不起效,还可能起反作用

首先,同样是一味药,药量不同,作用可能就不一样。如黄芪补气,治疗一般气虚病症,常用量为10克到30克;在治疗气虚血瘀所致的偏瘫时,需要用到120克;在治疗气虚引起的肥胖或水肿时,需要用到180克。又如大黄泻下,常用量在10克左右;用小量在6克以下有止泻作用并可健胃。再如益母草,用于调经活血常用量为9到15克;用于利水消肿则须60克。由此可见,上述中药的用量和其疗效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病情灵活地把握中药的用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千篇一律地用常用量应对多种疾病,势必会让疗效大打折扣。试想,要想通大便只用3克大黄,怎么会有效呢?

其次,有的中药在配伍应用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确定剂量,才能收到满意效果。如用左金丸治疗肝气犯胃证,需要黄连180克、吴茱萸30克,即按6:1的用量,才能更好地发挥清泻肝火,降逆止呕的作用。用当归补血汤治疗血虚发热时,需要黄芪、当归,按5:1的用量,才能发挥其补气生血的作用。如果不懂得这个原理,用黄连、吴茱萸等份去治疗肝气犯胃,肯定没有效果。当归补血汤也是这样。

另外,有毒药物小量联用可以减轻毒性。如大戟、芫花、甘遂均有毒性,每味药的用量在0.5克到3克。十枣汤中三药合用,大枣煎汤送服,每次只需服1克左右。即每味药实际用了0.33克,通过小量联用,既发挥了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又减轻了药物的毒副作用,但效果不减。要想减轻药物的毒性,可以使用小量连用的方法。

用药不灵,炮制不明”

如果这2件事搞错了,中药不但不起效,还可能起反作用

大家都知道:生甘草泻火解毒,蜜炙甘草可以补中益气,要想补中益气而用生甘草,效果肯定不好。白术这味药大量生用可以通大便,炒后可以健脾止泻,治疗脾虚泄泻,一定要用炒白术,用生白术可能加重腹泻。生地黄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九蒸九晒就成了熟地黄,其功效也就成了养血滋阴、补精益髓。何首乌生用可以解毒,截疟,润肠通便,炮炙后则补益精血。开方时应该根据病情注明是生地还是熟地,生首乌还是制首乌,不可乱用。

通过上面的介绍,是想让大家明白:虽然辨证正确,用药无误,但如果不注意药量的大小,以及恰当的炮制,就可能收不到满意的疗效。(王叔文 河北省赞皇县东街卫生所)

(王叔文,河北省赞皇县东街卫生所执业中医师,主编《症治论读释义》、参编《挺起中医的脊梁》、《内经之研究》、《病理学正科讲义》等,在两家中医药论坛担任总版主,致力于中医药在网络的传播。作者授权杏花岛首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