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鸡啄癖的预防与治疗

 停留感谢有你 2016-05-12

李宝才 (黑龙江省汤原县竹帘镇畜牧兽医综合服务站 154732)

鸡啄癖多发于集约化养鸡,家庭散养时也有发生,是当代养鸡业的常见病,是鸡病防治中比较难以治愈的疾病。病鸡发病突然,病程较长,治疗效果不理想,给中、小规模的养殖或是散养业户带来很大困难,积极预防和科学饲养管理是防治该病的关键。

1 发病特点

鸡啄癖的发生,一般不分季节和日龄,蛋鸡、肉鸡或种鸡均可受到危害。任何饲养方式都有可能导致本病的发生。其表现大都是攻击伤害,同类残食,鸡群中—旦发生,很快波及全群。严重时,啄癖率可达80%以上,死亡率可高达50%。

2 病理分析

鸡啄癖是比较容易判断和鉴别的,一旦确认,首先要查明原因。主要从生存环境、日常管理及所饲喂的日粮着手,查看温度、湿度、饲养密度、光照、空气等环境条件是否适宜,检查组群是否合理,查看给料、给水是否按时等。查验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是否达到饲养标准,主要包括蛋白质、矿物质、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一般多为环境因素影响,饲养密度过大,禽舍空间不足,育雏时温度过高,采食及饮水不足,光照强度过高,通风不良的情况下氨气浓度过高,潮湿等,饲用颗粒料比粉料更容易引起互啄。另外营养因素也不容忽视,日粮营养不全价,蛋白质不足,钙、盐含量不够,植物蛋白尤其豆粕过多,动物蛋白缺乏,含硫氨基酸、微生素、矿物质不够,粗纤维不足,外界寄生虫侵扰,因采食霉变饲料引起鸡的皮炎及瘫痪,患其他慢性肠炎而造成营养吸收差等,都容易诱发该病的发生。除此之外,散养鸡或种鸡生性好动,易发生啄斗行为。饲喂全价日粮时颗粒料比粉料更易引起鸡啄癖,笼养比平养更易引起鸡啄癖。母鸡即将开产时血液中含有雌激素和孕酮,公鸡雄激素的增长,也是促使鸡啄癖倾向增强的因素。

3 预防

首先,要合理优化环境,保证适宜的生存条件。(www.)禽舍温度保持在18~25℃为宜,低于5℃应采取措施保暖,高于30℃应设法降温。鸡舍和育雏舍中相对湿度应保持在50%~60%,切忌潮湿或燥热。鸡在柔和光线下,特别是在红光或绿光下比较稳定。光线的强度以能见度清晰为宜,不要大于30勒克斯,不应小于5勒克斯。如果窗大光强,应在玻璃上涂色,或挂有色窗帘。人工照明,应选用白炽灯泡,必要时可用红色或绿色灯泡。舍内应保持通风良好,清洁干燥,空气新鲜。鸡的呼吸量较大,而且在适宜的舍温条件下,粪和垫料等会被微生物作用而分解出大量的氨、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这些有害气体的积存会使鸡烦躁不安。其次是加强饲养管理。要确保全价营养饲料及时供给,最好从正规渠道购买优质饲料,确保营养全面,促进鸡只健康生长和繁殖。不同种类的饲料不可混用或替代使用。

如果条件成熟也可以自行配制饲料,日粮中所含代谢能、粗蛋白质、各种必需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应达到饲养标准的要求。在日粮的粗蛋白总量中,动物性蛋白不应少于2/3。配制时应把各种成分混合均匀,配制后应尽早使用,防止霉变。同时降低饲养密度,必要时按品种不同进行分群,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鸡只的发病率。

4 治疗

要定质、定量、定时给料,水槽中常有清洁饮水。吃料和饮水保证有足够的槽位。维持既定的饲养制度,避免因争槽而产生外伤发生。鸡群一旦发病,要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对症治疗。首先及时移走互啄倾向较强和被伤害的鸡只,隔离并单独饲养,受伤部位涂擦龙胆紫、黄连素等苦味强烈的消炎药物,起到消炎和预防作用。严重时要及时有针对性地给予药物治疗。用硫酸亚铁和核黄素治疗啄羽有显著效果。体重500克以上的鸡,每只每次服硫酸亚铁片0.9克,核黄素2.5毫克,每天2~3次,连服3~4天。在鸡日粮中加入1%硫酸钠,或1%~2%石膏粉,直至啄癖消失。15日龄左右的雏鸡,按每只每次给土霉素25毫克,干酵母150毫克,麦芽粉100毫克的剂量拌入日粮中饲喂,每天3次,连用6天,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解决啄癖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断喙。成功断喙既能降低啄癖的发生率,也能减轻鸡只之间的相互损伤,还可以减少饲料浪费。一般情况下,雏鸡在7~10日龄实施断喙为宜,断喙时应避开免疫注射或其他应激因素,断喙长度一般为鸡喙总长度的1/3。对部分断喙不理想的鸡只,应在110日龄前重新断喙或修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