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蛋,这次是我真的决定离开
——意读情解《卫风·氓》
张训海
爱情并不是长流的水,也不是常青的藤。秋天来了,风住尘香花已尽,爱最终会把人心烧干烧成灰烬!
爱,相遇,诗经的方式
“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风儿荡漾,媚眼如丝,不早不晚不偏不倚撞见惊鸿一瞥,抱布贸丝的小子(杨康)着墨了女子(穆念慈)多情的心扉,她一头跌进了爱的淇河。初恋如飞蛾扑火,卫女不需要假装矜持,无数次城隅的赴约,诉不完的爱情誓言,定格为“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快乐甜蜜。
爱,相恋,细水长流的柏拉图
采莲南塘秋,莲花想也已过了头,俨然爱情累累的果。想那淇河还是没有莲的吧,莲子,应还是怜子,这灼灼欲燃的爱火又如何熄灭得了,“赶紧娶了我吧!”说着,娇羞地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女人她是迈着莲步的,这莲步是佯羞,是藏着揣着心中定了终身的欢喜,才送君千里一次次趟过淇水,直到顿丘。男人跟女人不同,迈着大步,用“一日不见如三秋”的急不可待,袒露着青春的冲动。
开头一、二章,《诗集传》云:“赋也。”具体描写男子向女主人公求婚以至结婚的过程。那是在一次集市上,一个男子以买丝为名,来打女子的主意。“匪来贸丝,来即我谋”的写法极妙,开篇就于回忆中点出了男子狡狯的本质。接着写他们陷入热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男子一会儿嬉皮笑脸,一会儿又发脾气,可谓软硬兼施。可是单纯的、为爱所困的“穆念慈”看不透他的狡猾多变、喜怒无常的本质。而是非常诚挚地说:“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表示必须有人来说媒,最后将婚期订在秋天。其实在这里,那句“将子无怒”不单表现了女子温婉顺从的个性,更非常成功地暗示了男子嬉皮笑脸下隐伏的暴戾性格。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从此以后,女子朝思暮想,望不到男子的车驾,便担心的泪流不止;见到他的车,就像见到所恋之人,不禁眉开眼笑。他们打卦占卜,预测婚事的吉凶,一切顺利。及至男方派车前来迎娶,她就带着全部的嫁妆,嫁了过去。此女钟情之深,如食罂粟,怎一个“痴”字了得!
爱,婚姻,那是通俗的版本
爱情如诗如荑,当生活还原成一日三餐后,女子沦落为为生活锱铢计较的老妇,眉清目秀变为面目疮痍。情爱不过是一块翘翘板,失了容颜的砝码,你只能跌落在尘,留得残荷雨打风吹去。得陇望蜀、喜新厌旧和前列腺永远是男人的高发病,“执子之手,及尔偕老”说的决不是恋情,只能落在亲情的肩上。尘埃落定!
“知君断肠共君语,君指南山松柏树。感君松柏化为心,暗合双鬟逐君去。”——于是最后陷入情网难以自拔的不是男子,反而成了女子。这样一个过程,在《氓》里写得非常清楚。
《氓》第三章“比而兴也”,第四章“兴也”,也就是说这两章以抒情为主。诗中皆以桑树起兴,从女子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则以“戒鸠无食桑葚以兴下句戒女无与士耽也”。(《诗集传》)
《诗经》的好处在于往往言人所不到,发人新见。我们多习惯以鸠毒比如爱情,把痴情不悔说成是含笑饮鸠酒。而《诗经》里则以桑葚比喻爱情。桑葚是甜的,斑鸠吃多了容易昏醉;爱情是美好的,人太迷恋则易上当受骗。至于后面那几句:“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男人沉溺于爱情犹可解脱;女子一旦堕入爱河,则无法挣离。这几句话,一直认为是男女纠缠的至理明言。
从桑叶青青到桑叶黄落,不仅说明了女子年龄增长,容颜由盛到衰,更暗示了时光的推移。“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一般以为女子嫁过去三年,但另有一种解释:“‘三’是虚数,言其多,不是实指三年。”不管是哪种解释,女人都不可能老掉牙,实际上是说女子嫁过去好几年,为男人忙得心力憔悴,未老先衰,所以色衰爱弛。夫妻关系渐渐不和,终至破裂。女子不得已又坐着车子,渡过淇水,回到娘家。她反覆考虑,自己并无一点差错,而是那个男子“二三其德”。在这里女子以反省的口气回顾了婚后的生活,找寻被遗弃的原因,结果得到了一条教训:在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里,只有痴心女子负心汉!
爱,尽头,那姿势应如一阙悲词
明烛高照,草香透帷,对饮的,是要在彼此微醺的岁月里斟上耳鬓厮磨的无悔;剑眉星目,云鬓花颜,饮尽了风雪,还有一杯淡漠的涩药!待到壶中水已告罄,仍无言以对,只因遮挽不住流水般的时光。分道扬镳已成定局,泪水涟涟,此去经年地流着,纵有千种悲忿,更与何人说?
诗的第五章用赋的手法叙述被弃前后的处境,前六句承上章“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补叙多年为妇的苦楚,她起早睡晚,辛勤劳作,由于她的辛苦操持,使得男子再无后顾之忧,可以安心在外做事。可惜,“贵易友,富易妻”,日子富有了丈夫便饱暖思淫欲,开始喜新厌旧,变得暴戾冷酷。“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这个“暴”字可使人想像到丈夫的狰狞面目,以及女主人公被虐待的情景。后四句写她回到娘家以后受到兄弟们的耻笑,只能以泪洗面。
爱,断章,决绝是需要勇气的
这位女子开始时是在集市上与一平民一见钟情、私订终身的,后来又乘垝垣相望,显然与礼有悖,终遭丈夫的遗弃,受尽兄弟讥讽。她对爱情的热烈追求与礼教产生直接的冲突,最终导致了自己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那时女子为礼教所缚,一旦被休下堂离了男子,便是千夫所指,无疾而死的结局。婚姻是块诱人的奶酪,当她还未及品尝出一点甜头的时候,已然得到那散落在心肝脾肺肾里点点滴滴的鹤顶红了,但当她和刘兰芝一样有了吞咽的勇气的时候,她便可称之为侠女了。弱质女流的穆念慈,一旦发现所爱的人蜕变成完颜康后,便有了杜十娘的决绝,选择了义无反顾的离开。
《氓》把追忆放到了最后,最后一章赋兼比兴,在抒情中叙事,回忆当初他们相恋时,有说有笑;男子则“信誓旦旦”,表示白头偕老。可是他还未老时就产生怨恨,而且无法挽回。这里用了两个比喻:浩浩汤汤的淇水,总有堤岸;广阔连绵的沼泽,也有边际。言外之意是,我的痛苦为什么竟没有到头的时候?
必须要赞的是,《氓》充分运用了赋比兴交替使用的手法,时时注意情与景的结合,它首先让我们窥见古代集市贸易的一个侧面,然后又让我们感受到古代嫁娶的简单礼俗,特别是将一条淇水作为背景贯穿全诗,显示了构思的严密与巧妙。如“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写相恋时的依依不舍;“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写被弃后再涉淇水返回娘家的情景;“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则以生活中所经历的印象最深的场景兴起内心的感情。同渡一条淇水,随着主人公前后处境的不同,心境是随之变迁的。
此情此景应了那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大凡先好后坏的境遇总让人有不堪回首之叹。昔日的妙龄少女,竟成下堂妇,被一个不堪的男人,一段不堪的婚姻折磨掉的,何止是青春而已,同时被摧毁的,还有对未来的信心。
实事求是的说,在那样一个时代,是很难要求一个平民女子勇敢地站起来,闯出一片新天地的。
《诗集传》云此段“兴也”,其实更准确的说它是比中有兴。诗人运用这两个比喻,强烈地抒发了一腔怨愤,诉说了弃妇无边无际的痛苦。 我并不觉得《氓》完全是首弃妇诗。“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在二三其德的男子面前,“士贰其行”后,这个妇人不是忍气吞声,不是低眉顺眼,也不只是哀伤痛悔,却说“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既是你变了心,咱们的关系就此断了吧。她决然而去,是怎样的刚烈和坚强!
爱,落幕,那是传说的神话
罢了罢了,一切终需落幕,而我们,也不过是追忆中的过客。而何时何地,才能再见一段如此义无反顾的爱恋,凝聚了三千年的光阴?何时何地才能再见如是女子,望穿一池秋水,爱得烈火丹心;一旦风住尘香爱到尽头,便去的毅然绝然,再不见一丝一毫婆妈的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