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4产生大牛市的条件

 Wumin268 2016-05-14

2014产生大牛市的条件

编辑:可可黄金网 来源:http://www. 2014-12-20 12:00:00

2014产生大牛市的条件

 6 第9次牛市能持续多久?


“纯粹因资金因素而导致的牛市都是短暂的”

A股在过去的23年里,已然经历了8次牛市。第一次在1992年5月21日,上交所取消涨停板限制,将牛市推至顶峰。当天股指单日涨幅105%,这一纪录至今未破。但三天后,那一轮牛市就彻底结束了。

纵观A股的数次牛市,一般在波段行情中的牛市,持续时间大概在2个月左右。而一轮大级别的牛市,则会持续半年、一年甚至更长时间。

而美国股市在1901年至2001年的100年时间里,出现了四次大牛市。整体来看,美国的大牛市都是建立在实体经济出现根本改善的基础上的。尽管如此,牛市过后,美国的股票市场依然出现像1929年的大萧条。

此外,研究人士发现,所谓的大牛市或长期牛市都是由新技术革命导致的。纯粹因为资金因素而导致的牛市都是短暂的。目前,全球资本市场的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出现过因为资金过剩而出现持续数年的大牛市。

晨报首席记者 王洁

7 牛市为何在经济下滑中登场?

“降息和大规模基建获批为牛市创造了必要的气氛”

人们常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些人认为,股市反映的是当下经济情况,而有些人认为它所反映的是未来。

当前的经济依然处于下滑区间,因此很难让人相信股市正在反映时下的经济现状。正因如此,如果说非要给股市的上涨找一个理由的话,很多人相信,它是在反映投资者对未来的预期。

多少年来,投资者对股市没有改变的一个认识便是“政策市”。而细数在本轮牛市产生期间,政府推出的各类政策,降息无疑是最明确的一个信号。

除了降息,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是给投资者造成震撼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近两个月以来,发改委先后多批次、大规模的批复铁路、机场等项目建设投资,近日又推出了“七大重点领域工程包”等计划,这些在一些券商的分析报告中,无不被认为是重大利好,在很大程度上给股市走牛创造了必要的气氛。

然而,气氛归气氛,从根本上看,股市上涨还是基于对上市公司业绩改善的预期。如果到明年年中时候还看不到任何好转的迹象,恐怕股市就会被打回原形。

8 在为IPO注册制开路?

“证监会真有能力推动股市上涨吗?”

在没有一个明确的牛市产生条件出现时,阴谋论就会盛行。近来市场上关于股市走牛的分析文章很多,很多人相信,这一波牛市是“人造”的,除了“解套论”之外,还有人认为,是证监会在一手导演。

证监会为什么会导演一次牛市呢?是为了给IPO注册制开路。其逻辑是:据证监会的消息,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在对细节进行讨论完善后,改革方案将于明年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而在注册制推出之前,各方力量都在博弈,支持和反对的力量都很大。为了减少阻力,必须让中国股市来一次牛市行情,行情转好啥事都好办,行情不好,阻力会很大。

又是一个“阴谋论”,但这个“阴谋论”看起来要比那个“解套论”要靠谱一些。至少从论据上看,IPO注册制确实有可能在短期内跟投资者见面。而从改革的操作性上分析,股市走牛也确实能够减少很多的阻力,并且能够确保注册制真的推出之后,不会发生股票卖不出去的情形。

从逻辑上看,确是有可能性的,但是否具有可行性就另当别论了。还是那个老问题,证监会有这个能力推动股市上涨吗?证监会近年来一直面临着很大的改革压力,为何牛市现在才被“创造”出来?排除时间上的选择,证监会又是通过什么手段推高股市的呢?还是要请熟悉“内情”的人说出个一二,才能让人信服。

9 牛市登场是要为中国经济解套?

“撬动股市走牛,光有钱不行,还需要预期”

早在两个月之前,就有评论界人士指出,股市走牛,最主要的原因是“政府利用股市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如果融资难、产能过剩、地方债、国企改革、内需不足等这些套在中国经济头上的套儿都可以用股市上涨去解,那确是一盘好棋、大棋。

股市上涨对经济有好处,这谁都明白。但如果借此认为是政府一手制造的牛市,恐怕是政治小说看多了。撬动股市走牛,光有钱不行,还得需要预期。而预期是不可能通过串通一气或者行政指令形成的。不说当前市场上有几千万的散户投资者,就是机构投资者,要想让他们达成统一意见也是不可能的。即使是现在,还是有很多机构表示当前行情是泡沫,大牛不会出现。

不可否认,股市是可以引导的,通过超大规模的资金在市场上收购,也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但如果政府真的要推高股市,完全可以通过制度层面来解决,例如减少或取消印花税、资本利得税,推出T 0交易制度等等。何必舍近求远,用费劲但可能最终达不到目标的技术手段呢?

10 理财“宝宝”们因此失血?

“宝宝们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沪深两市成交量单日突破1万亿,众多的投资者从最开始的犹犹豫豫变得坚定,“牛市来了”的预期正在成真,新增开户数量的激增以及众多沉睡账户的苏醒就是明证。

那么问题来了,在央行没有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之前,市场上的流动性基本会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如果钱都流向了股市,其他市场的资金是否会相应减少?上半年闹的风生水起的各类理财“宝宝”们是否会因此而失血?


在降息效应以及股市上涨双重因素的影响下,“宝宝”们的日子的确开始不好过了。据公开报道消息显示,截至12月4日,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即“余额宝”)规模为5348.93亿元,与三季度末持平,相比今年一季度末的5412.75亿、二季度末的5741.6亿,已经开始走下坡路。

各类“宝宝”类理财产品实际上是货币基金,其市场行情受多方因素影响,但最重要一点是市场的风险偏好。当投资者相对厌恶风险的时候,货币基金会有较大规模的增长,而当投资者开始偏好风险时,资金就会很容易流向权益类基金或者直接流入股市,之前流入到货币市场的资金也会被抽调到权益类基金市场。很多基金经理表示,2015年“宝宝”类理财产品下滑将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