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去做吧,人生没有那么多“等一下”

 易良义 2016-05-16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发现自己养成了一个奇怪的习惯:在做一件正事之前,总是需要先干点别的无关紧要的事情来缓冲,或者称为“调节”。比如在某天晚上下班之后,我心里默默计划着读两个小时与工作有关的书,可当我回到家,第一件事情往往是把电脑打开,先看两集肥皂剧,然后上一个小时网。说好的看书呢?

我并没有忘记看书的事。相反,在看肥皂剧和无所事事上着网的那段时间里,我心里还一直惦记着要看书,并且不断地暗示自己:“再看15分钟电视就看书,好吧,20分钟,不能再多了。”可是20分钟,30分钟,45分钟过去,我明明知道已经越来越晚了,可人就像是被定在了电脑前,挪不动身子去书架上拿书。内心一直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好不容易理智取得了胜利,已经是两个小时过去了。看了半个小时的书,一看手表,已经到了睡觉的点,于是只好又重新把书归还给书架。

每次提前计划好要做的正事,总是在这样的拖延之下,大打折扣,或者干脆就被搁置了起来。拖延症一起来,还会给自己找一堆借口:“今天工作太累了,还是休息一下,反正书就在那里,早晚都得啃掉”,“时间还早,不急,等一下就看”,“看剧也是一种学习嘛”...

在我们体内,仿佛有这么一种诅咒,让人倍感痛苦:明明知道做一件事是对的,可我们就是迟迟不去做。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对自己说:“等一下再做。”

等一下,到底要等到什么时候?






我们都心知肚明,拖延症很可怕,是恶魔。生活上也好,职场上也好,在一个“快”的时代中,拖延让人失去无数的机会,并且总把工作留到有限的最后一点时间里去完成,工作质量以及后续的完善都无法保证。在时间的胁迫之下,你唯一的追求渐渐只变成了完成任务就好。

而这远非拖延症最可怕的地方。最可怕的是伴随拖延而来的一系列焦虑。当我们告诉自己“等一下再做”的时候,其实我们并没有说服自己的理智。我们的理智告诉自己:“这毫无意义,只是在拖延时间而已,一拖延,你又将把工作做得一团糟。”所以提前知道了这个结果却还是选择拖延的人,他们内心一点都不放松。恰恰相反,拖延归拖延,他们的内心时时刻刻被焦虑感缠绕,倍感煎熬。


当这一系列负面情绪和你的工作学习绑定在了一起,久而久之,你会越发觉得工作和学习是艰难的事情,越发需要拖延。于是一个恶性循环就这么形成了。

拖延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明明知道自己在拖延却束手无策,任拖延和焦虑摆布



我朋友小田曾经安慰我说:“大家都是普通人,生活和工作都需要一些轻松的东西来调节嘛。看点肥皂剧,玩会儿游戏放松一下很正常,再说拖延症很多人都有啊,是人都会有惰性。”


很多人都有拖延症,所以拖延症就无关紧要了吗?

对此,我上司笛姐表示了反对。说起笛姐,她一直都是那种做人风风火火,做事雷厉风行的厉害角色,有着令人惊叹和羡慕的执行力。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笛姐在朋友圈说想去西藏玩,结果第二天晚上她就出现在了拉萨。在工作上,她更是秉持认准目标就毫不迟疑的作风,在她身上总是有一股坚定的力量以及说做就做的勇气。

没错,说干就干的执行力是一种勇气。笛姐说,人是很软弱的动物。许多人做事之前迟迟不肯下手,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来拖延,来“缓冲”。拖延并不是调节和放松,而是一种对困难的逃避。“等一下”的潜台词是“我不想做”,“我不想做”并不是“我不会做”,而是“我不敢直面困难”。

人总是倾向于做那些毫无困难,不费力的事情,逃避那些需要克服困难,需要付出精力的事情。前者如看肥皂剧,玩网络游戏,后者如阅读,处理工作问题。而人往往只在不断地主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变得更好,而在逃避困难中,在被困难钳制中人会变得更加懦弱。

等待困难自己消失,那就不是真正的困难了。不要等,主动、及时地去解决它。






在我们很年轻的时候,总以为时间还有很多。我们不紧不慢,悠然自得,却又心怀大志。北岛在他的《波兰来客》里写道:“那时候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

我们总是对着世界说要变成最好的自己,要遇到最好的人,要做最伟大的事情,而我们对自己却一次次地说“等一下再做”。有一种“等一下”是招兵买马,厚积薄发,后发制人,而大多数人的“等一下”只是纯粹的拖延症。

你所有的拖延和逃避,你所有梦碎与煎熬,都是因为你缺乏执行力

正如蒋小华老师在他著名的《新执行力》课程里说的:


没有执行力,你的一切梦想、设想、构想、理想,统统都只是幻想、空想。


而在蒋老师的这门课程中,他又详细,系统地介绍了人在生活和工作中执行力缺失的原因,以及如何构建个人和企业的强大执行力。(课程具体信息可以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战胜拖延症,构建执行力,是一个重铸我们理想和梦想的过程,是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之路上最重要的一环。拖延的人生只在焦虑和懦弱中恶性循环,而强大执行力的人生拥有摧枯拉朽的坚定力量。

有一句老话,叫做“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而后是现在。”不是“等一下”,而是“现在就去做”。

人生真的没有那么多“等一下”去行动,去做吧,
现在、立刻、马上




May.16?

管理日签

我们最需要的并不是尽善尽美,而是一个“开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