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库哈斯的核心思想有哪些?

 pgl147258 2016-05-17

【pororo的回答(48票)】:

写完essay就来写这个。顺便把前两个也补起

---------------------------------------------------------------------------------

抱歉拖了这么久,不仅写完了essay还做完了一个project。。。

首先放结果:thegeneric city, bigness, free section.

1. generic city:说实话这点我自己也只是一知半解,但这是他研究了整个曼哈顿以后写出deliriousnew York的核心部分。接下来说一下我的理解:首先他认为推动纽约建筑发展的东西是经济(忽然发现初中政治里面资本论讲的好像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He discovered in New York, is that it is precisely in New York--- the modern city par excellence, built simply under the pressure of theeconomy, subjected to the forced of unbridled capitalism.))然后他发现为了发展城市,那个时候的普遍行为之一就是让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identity,并且由这个identity来吸引外界的资本投入。接下来重点来了,但是,他认为“Identityis like a mousetrap in which more and more mice have to share the originalbait,…, The stronger identity, the more it imprisons, the more it resistsexpansion, interpretation, renewal, contradiction.” Also, “The insistence onthe centre as the core of value and meaning, font of all significance, isdoubly destructive. ”(我之所以弄不明白是因为我无法理解后面一个例子:(Pariscan only become more Parisian --- it is already on its way to becoming hyper-Paris,a polished caricature. There are exceptions: London --- its only identity a lack of clear identity --- is perpetuallybecoming even less London, more open, less static)如果有大神希望不吝赐教,小的跪舔感谢)所以为了维持城市的发展,RK认为genericcity才是正确的发展模型。总的来说个人认为这第一点有那么一丝存在即合理的味道,RK根据那个时候的建筑现象来说:呐,既然这种现象不仅在纽约还在其他多个地方发生,就一定有其发生的合理性(顺应时代性),因此,我们就要按照这个做(个人觉得这就是一个逻辑错误)。(ref:"People can inhabit anything. And they can be miserable inanything and ecstatic in anything. More and more I think that architecture hasnothing to do with it. Of course, that's both liberating and alarming. But thegeneric city, the general urban condition, is happening everywhere, and justthe fact that it occurs in such enormous quantities must mean that it'shabitable. … We say we want to create beauty, identity, quality,singularity. And yet, maybe in truth these cities that we have are desired.Maybe their very characterlessness provides the best context for living."

2. bigness:这个就简单多了,就是大!这个东西据我看书得出的结论是:一切都归结于库哈斯的毕业设计(所以同学们请仔细考虑自己的毕业设计,保重):

exodus or the voluntary prisoners of architecture 1972。这个作品主要是为了在东西柏林之间的灰色地带搞一点看起来很酷的东西,然后就变成了这样:it tries to explore how an architectural megastructure can be simplysuperposed on and live in harmonious dialectic with, the existing city.然后再引用一句库哈斯自己对bigness的理解:through clumsiness, slowness,inflexibility, difficulty… only bigness instigates theregime of complexity that mobilizes the full intelligence of architecture andits related fields.很多时候我们提到OMA提到RK都是将这一点,在我看来,这一点就是在现代megacity存在的意义上,要有与之相对应的空间被创造出来以满足其需求,无论是在功能上还是在尺度上,这就是我对bigness的理解。代表作

sea terminal sea terminal

seattle library seattle library

以及CCTV headquarters

3. free section。这点我觉得是最称得上是其特点(建筑上)的了,没办法,谁叫人家是记者呢。有可能很多人都觉得这个和lecorbusier的freeplan很相似,刚开始我也是这么觉得的。。。这个要从他对于纽约的建筑说起,自从mies之后的各种摩天大楼使得库哈斯对他们产生了好奇,然后他发现了一个很惊人的东西,那就是外面和里面并不需要一一对应,然后就是这点‘thereneed not be an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form and use’。这是理论基础。然后发又发现了‘in the skyscraper,what matters is the structure of the building and the position of the vertical communicationshaft. Overall structure on one hand, and position of stairwell and elevatorshaft on the other, define the available space.’这点就是他的核心思想,其实和LC的domino system很想,就是在section上面确定关键的元素,然后剩下的部分就可以任性了。。。我们在看一下seaterminal(上图):自上而下分别是一个triangle一个main body一个atrium和与地面接轨的trafficsystem。换句话说,里面的空间分布和外面那个秃头的外表皮并没有绝对直接的联系。如果觉得这个不清楚的话可以去看他做的bibliothequede france 1989。

以上

【陈远的回答(40票)】:

20151211_头一次觉得认真答题会有人持续关注呢,谢谢各位厚爱!这个问题会持续写下去!

(非商业用途,仅学术讨论,禁止转载,图片如有侵权请删除)

20151213_查拉如斯特拉如是说

库哈斯早年随家庭满世界飘,漂泊不定。在学习建筑师以前是一个记者。库哈斯说:“我二十四岁才开始学习建筑,当时买的书都是大师作品,他们对于秩序太过着迷,而我一直喜欢令人惊讶或启发灵感的东西。”

“这些经历(记者经历)对我的帮助非常大!“

最近看了不少库哈斯的东西,真心觉得,探寻库哈斯最根本的是探索他的视角,这也源自于他早年的记者的视角。确实,库哈斯的视角更接近记者,而不是学院派建筑师。

人们必须在心中怀着混乱,为了能够创造一个舞动的新星。——《查拉如斯特拉如是说》尼采

库哈斯设计的几个特征:

1 着眼点“拥塞文化”。

库哈斯有一双鹰眼,敏锐异常,哦不,他就是一只鹰,最想要捕捉的就是”拥塞文化“

”拥塞文化“一词来源于龚书章先生对库哈斯的总结。库哈斯对于拥塞文化非常感兴趣,他很喜欢拥塞文化所诞生出的多样性,这也是他为什么喜欢大东西的原因之一。城纳百万人,有人城乃大!库哈斯相信每一座建筑中包含着这座城市的多样性!

在OMA的实践中,库哈斯确实擅长设计满足较多人使用的建筑,更高效化更符号化。除了本身建筑的使用特征,库哈斯很看重建筑随着时间推移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与反思。在CCTV大楼建成后库哈斯很满意大家的“褒奖”。

12月11日 补充一组图片,选自库哈斯事务所的视频12月11日 补充一组图片,选自库哈斯事务所的视频

视频中CCTV大楼看起来像是一种宣言,CCTV像是《2001太空漫游》里那块神秘石板,在脚下尺度相差甚远的建筑的对比下,在如此浩大拥塞混沌的北京城中,像是一个探索者……(PS:北京城有多大,相当于2.5个上海,虽然官方统计2000万人,但每天至少有5000万人在此活动……)视频中CCTV大楼看起来像是一种宣言,CCTV像是《2001太空漫游》里那块神秘石板,在脚下尺度相差甚远的建筑的对比下,在如此浩大拥塞混沌的北京城中,像是一个探索者……(PS:北京城有多大,相当于2.5个上海,虽然官方统计2000万人,但每天至少有5000万人在此活动……)

12月10日优酷首页新闻。随着时间推移,也许CCTV大楼也越来越显现似乎没有‘大裤衩’那么简单了……12月10日优酷首页新闻。随着时间推移,也许CCTV大楼也越来越显现似乎没有‘大裤衩’那么简单了……

2 “ 每一个建筑都是一个城市!”

由”拥塞“诞生出的多样性。库哈斯认为每个建筑都是某种规模的城市,而城市是某种规模的建筑。库哈斯渴望多样性的呈现。

满足足够拥塞的就是足够的大,当建筑大到一定程度,向一个城市,原有建筑的评判标准可能就不适用了,库哈斯认为建筑足够大后,面与面呈现出的片段效果要比单一某个面的比例尺度效果重要。

还是CCTV:

炸开后………………炸开后………………

3 人是有欲求的。

库哈斯设计建筑一个很重要的基本的考虑点是人们的欲求,而非清教徒式无欲无求的空间。他尊重每个人的欲求,认为人就是不完美的,也认为建筑也可以是不完美的。

4 科技之力

不同于很多建筑师的 观念,库哈斯认为,科技是一种很好的空间问题解决手段。例如《波尔多住宅》,库哈斯设计的液压电梯和书房合二为一,成为一种新型的功能使用空间,满足对自然和书籍充满热忱的业主。(我第一次看到这个设计的时候觉得库神脑洞开的也太大了,佩服啊)

如图(波尔多住宅)1998年《时代》杂志最佳设计,1999年被法国公众安全杂志(LeMoniteurdestravauxpublicsetdubatiment)授予银角尺建筑奖(Prixdel'équerred'Argent)。如图(波尔多住宅)1998年《时代》杂志最佳设计,1999年被法国公众安全杂志(LeMoniteurdestravauxpublicsetdubatiment)授予银角尺建筑奖(Prixdel'équerred'Argent)。

(节选自百度百科)。

5 FREE SECTION.

在库哈斯从业的30多年的时间里,有样东西的影子一直存在在库哈斯的理念之中——柏林墙

墙的两侧居然可以完全不一样,不同的政体,不同的观念,生活天差地别,却只需要一墙之隔。

最开始库哈斯对柏林墙非常感兴趣,尽管在当时这个话题很敏感,但是库哈斯被柏林墙背后的成因以及所造成的社会影响深深的吸引。两道柏林墙完全间隔了两种形态观念,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而墙两面人的生活却又天差地别,但如此差别之间,却又毫无过渡,除了两座墙。

在毕业设计之中,库哈斯也塑造了这一一个建筑,由意识形态和政治观念区分人群。在后来库哈斯的工作的设计中,库哈斯完全容许不同的功能之间没有过渡的存在在一起,构成FREE SECTION

《志愿为建筑之囚徒》

库哈斯的视角更接近记者,而不是学院派建筑师。他对建筑与政治,经济,文化发生的化学反应很感兴趣。

基于柏林墙,库哈斯设计了他的毕业设计,而此后他所有的设计都有他毕业设计的影子,之后所有力量和技巧的延伸拓展以及背叛都基于这一设计。.

SEA TERMIANL没有建成,但整体风格非常的库哈斯(或者说柏林墙)!建筑由下向上是几个功能的堆叠,毫无过渡,建筑的开窗只于建筑功能有关,而库哈斯本人并不在意整体的建筑外立面统一效果。可以看到此项目中库哈斯的设计动机非常纯粹干净。由下向上是,海底通道,港口,公路,旅馆,公园,就是这样的排列在一个建筑中,外立面也是功能的对应。

(图片选自库哈斯作品集)

6 最重要的一点:“不要跟我谈论形式!”

在库哈斯的眼中,建筑的本质,是功能,是意向,是符号,但唯独不是单一纯粹形式表达,形式的呈现必定是某种社会作用,而形式 没有多大份额,尽管拉斐尔·莫奈奥早期非常喜欢 库哈斯的形式。库哈斯在立面形式的研究更偏向连续的电影的片段化而不是古典建筑研究图片化的比例。

7 超现实表达

早年库哈斯受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和超现实主义导演费里尼的影响很重,在库哈斯的学生时代和OMA早起都一直使用剪报式风格的分析图,太极一样的借力打力,籍由超现实主义艺术之力表达现实。

图片选自《S,M,L,XL》

从库哈斯的毕业设计就开始了这种苗头。两个农民形象来自《晚祷》。

(在我个人眼中,库哈斯的分析图是最有艺术感的!艺术家用谎言表达真理!)

库哈斯非常喜欢反重力的意向,在“SEA TERMINAL”中,库哈斯原本试图设计一个高空中底部透明的游泳池,试图用漂浮的人类的意向来表达反重力情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