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证思考72:痰湿体质与慢病

 蓝田日暖一田琥 2016-05-17
痰湿体质是中医8种病理体质中的一个类型,是指由于人体脏腑阴阳偏颇,气血津液运化失司,造成水液内停而使痰湿凝聚,形成以粘滞、重浊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主要表现有体态偏胖、口粘、痰多、胸闷、多汗且粘、身重不爽等。痰湿体质作为病理体质类型之一,与多种疾病有关,如亚健康、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等。痰湿体质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分析痰湿体质形成的各种影响因素,对于上述各种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体质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个体在形态结构功能活动方面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特性,与心理性格具有相关性。其基本原理概括为:体质过程论、心身构成论、环境制约论、禀赋遗传论四个基本原理。其中,环境制约论认为,环境、社会对体质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也就是说,在个体体质的发展过程中,生活条件、饮食构成、地理环境、季节变化以及社会文化因素都可产生一定的制约性影响,有时甚至可起到决定性作用。当代疾病谱的变化中,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而这些疾病的发生与环境因素(膳食结构、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如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每天增加看电视2h会增加肥胖和患糖尿病的风险。1 膳食结构变化对痰湿体质的影响食用油、蛋类、奶类、糕点等与代谢综合征的患病呈正相关;深色蔬菜、畜肉、禽肉等与代谢综合征的患病呈负相关。中医学认为,此种膳食结构多是偏于肥甘、膏粱厚味、油腻腥膻,易积湿生痰,而形成膏脂痰湿浊。《灵枢·逆顺肥瘦》篇所说:肥人,贪取也;《素问·奇病论》:素食肥甘,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张氏医通》:“膏粱过厚之人,每多痰”;《杂病源流犀烛》:“饮啖过度,好食油麦猪脂,以致脾气不利,壅滞为痰”。朱丹溪:“肥白人多痰湿”。李东垣《脾胃论》:饮食失节,过嗜膏粱酒醴,则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致使痰湿内停。现代研究发现:脂肪摄入过高,造成的脂代谢紊乱(表现为: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是产生痰浊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膳食结构的变化,尤其是高密度能量的膳食结构,是痰湿体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2 生活方式变化对痰湿体质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体力活动的强度在降低,家务劳动在减少,人们生活方式和体力活动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生活方式趋向静态的变化,体力活动严重不足。缺乏足够的体力活动与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肥胖病关系密切,并可增加患直肠癌、乳腺癌、高血压、血脂异常等的风险性。静态活动时间过多是导致各种慢病的危险因素。中医认为,这种生活方式,体力活动不足,多静少动,易致久卧伤气,久坐伤肉。《吕氏春秋·尽数篇》谓:“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使中焦壅滞,脾失健运,水湿停聚,酿生痰湿。王琦对中医痰湿体质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低运动水平、喜食油腻之物是影响痰湿体质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对2型糖尿病的防治中,要重视对痰湿体质进行研究,其中膳食结构生活方式是两个重要因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