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他们多一点时间吧——《爱,回家》

 汉青的马甲 2016-05-18


文/简书作者:孙小山


也许你很早以前就看过这部电影,也许你至今都没有听说过这部电影,但事实它在2002年就播出了,而我也是今天才有幸看到,因为感触太多,成功被虐哭,所以分享给大家。电影《外婆的家》又叫《爱,回家》,真的值得一看!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城里长大的小外孙到乡下的外婆家住,从开始瞧不起又穷又哑的外婆,到逐渐与外婆产生浓厚感情的亲情故事。


电影没有特效,没有著名的演员,没有宏大的场景,甚至没有太多台词,演员阵容也是五个手指就足够数,就是这样一部看似寒酸,但是却情感丰富的影片,通过一位善良的聋哑外婆与傲慢的城市外孙相互磨合相互了解最终不依不舍的故事传递出亲情的可贵和人性的真善美。




电影中外婆的饰演者是一位没有任何表演经验的独居老人,无论是剧中还是现实生活中她都居住在偏远的小山村,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在剧中她住着破破烂烂的房子,还总是有虫子出没,她没有收入来源,靠自己辛勤种菜买点生活必需品,平时穿着缝缝补补的破旧衣服,因为年龄过大听力下降,视力下降,加之不会说话,被新来的外孙各种嫌弃,甚至各种刁难,但是她从来没有生气,没有弃外孙不顾,用她全部的爱去照顾这个把她当外人的城市外孙。这位老人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的心,让我心疼,让我震撼,让我佩服,也让我黯然泪下!




电影中外孙的饰演者是一位7岁的小孩,从小在城市生活,因父母离异,母亲失业,所以暂时把他寄养在偏远山村的外婆家。刚到外婆家的他很不适应,对农村的环境各种嫌弃,他嫌弃那里的人们又穷又脏,他嫌弃那里环境又脏又乱,他嫌弃那里没有肯德基,他也嫌弃那个又穷又哑还视弱的外婆总是让他传针线,因为对食宿的各种不满,他总是刁难外婆,扔掉外婆的鞋,拿走外婆唯一值钱的银发簪去换游戏机的电池,最终因为被小卖店老板赶走而没有得逞,他和外婆坐汽车去城镇买菜,卖得的钱外婆给他买了一双鞋,和一份饭,没有给自己买任何东西。


外婆静静的看着外孙狼吞虎咽,通过喝水掩盖自己的饥饿,可即使外婆如此疼爱他,他仍旧嫌弃外婆,甚至不愿意和外婆一起坐车回家,后来看到为了省车费而把钱给自己买游戏机电池最终走回来的外婆,他不禁泪如雨下。外婆做了太多太多感动他的事,他也开始爱上这个不和自己计较事事迁就自己,从没和自己生气反而总是用手在胸前比划圆圈,对自己说对不起的外婆。所以离开外婆时,他用自己涂鸦的贺卡表达了对外婆深深的想念之情。




该影片剧情没有一处拖沓,每个画面都有让我触动的地方,比如外婆视力不好让小外孙穿针线,一开始小外孙很不耐烦的穿线,直到离开时给外婆把所有针都穿好线,比如外婆去集市买外孙要吃的鸡肉,回来的路上下着大雨,最后被淋感冒,外孙给他盖厚厚的被子,比如外婆刚晾好洗出去的衣服,但是下雨了,外婆又不在,小外孙一开始假装没看到,后来又把衣服收回来,雨停了又按照原样晾好,比如去城镇外婆没有和自己一起回来,先回家的小外孙左顾右盼等外婆,看到外婆后才露出笑容,比如因为外婆做的是水煮鸡而不是肯德基,愤怒的小外孙把饭推倒撒气,而外婆耐心的捡起饭碗,把洒落的米饭,一粒粒捡起吃了,太多细节值得我们深思,太多画面让我们感动落泪。




这部电影让我沉思的是:


  1. 留守老人的孤寂和无助


电影中的外婆就是一位留守老人,老人独自生活,自己种地,自己做饭,自己挑水,即使年岁已高,但是一切都需要自己亲自动手,看到这些我不禁想到现在关于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现状,年轻的子女都外出打工,为的是改善生活,但是遥远的他们真正能给老人们多少帮助,事实在农村的老人们大多自给自足,也许儿女一年才回去看老人一次给点零花钱,也许就像电影中的女儿,只有需要自己的老妈妈了,才回去看看,并且匆匆就走,可这些并未对老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有任何改善,所以无论是政府还是儿女,对老人的关怀问题确实值得我们去深思。




2.人性的真善美


也许越是远离城市喧嚣的人们,心灵越是清澈,无论年龄大小,他们都更加单纯和善良,当然这也并非绝对,但是相对来说,农村人确实相对比较淳朴厚道,就拿文中友善的村民来说,大家礼尚往来,和平相处,因为好心的村民把迷路的小外孙送回家,所以当该村民生病时,外婆就带着小外孙把女儿给自己买的营养品送给村民,再如进城卖菜时,因为外婆给小外孙在一个熟人处买了巧克力饼干,那位熟人坚决不要钱,外婆依旧坚持给了自己种的菜作为交换,总之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友善,让我们看到的是真诚。至于外婆对外孙的态度那更是体现了这位老人博大的胸怀和浓浓的爱,无论小外孙怎么对她,她都尽她所能得对她好,不计前嫌。关于这样的大爱,语言真的太苍白,只有用心才能感受!


如今,我们无论是对亲人还是对朋友或同事,如果大家都多拿出一点真诚,少一份计较,少一份算计,那人与人交往是不是会和谐很多?




3.城市长大的孩子对农村生活的嫌弃


现在的孩子都是从小娇生惯养,没有吃过什么苦,城市长大的孩子更是不能接受农村的生活,电影中的小外孙表现的一点也不夸张,他会嫌弃房间太脏乱,会害怕不知名的虫子,也会嫌弃那些看似油头垢面的村民,他埋怨吃不到肯德基,他嫌弃外婆用手拿给自己的食物。


看到电影中的小男孩我就想到了自己,我的外婆也居住在农村,而我每年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回去看她一次,回去最多也只会住一晚,我非常理解小男孩的感觉,因为我在外婆家也是各种“嫌弃”,我会担心外婆有没有把碗洗干净,我会埋怨外婆家没有干净的杯子,我会嫌弃外婆家的床单被套多久没洗了,虽然我去时她都是从柜子里拿出新被褥给我,但即使只住一晚,我也选择了不脱衣服直接睡觉,说到这里有些心酸,觉得自己太矫情太不懂事!




还记得有次外公给我打电话,让我去他们家玩,我说你们家没有无线网,我不想去,然后外公骂骂咧咧说了我几句,后来他又说了一段让我至今难忘的话,他说,你一年也不给我打几个电话,我就不明白你的话费都花在哪了,都打给谁了,你一个月话费一百都不够,可是我一年也接不到你的几个电话,每次也聊不到几分钟就挂了,你说你是不是个白眼狼!


外公说话一直是这样,听他说完,我就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他说得对,我每天拿着手机,却从未给他打个电话问候,是我忽略了他也是我太不孝顺。虽然一年只回去一次,会塞钱给他们,但是,他们也舍不得花,反而都给我买吃的买喝的了,他们就像电影中的外婆那样对我疼爱有加,而我也像电影中的外孙各种不懂事,不过在我心里确实很爱他们,只是忽略了一些形式的表达,而他们需要这种形式表达,这就是这部影片给我的震撼和影响,所以趁有时间,趁有机会,多给老人一些关怀吧。我们都一样!




就是因为这部电影主要是由一个佝偻老人和一个未成年的孩童演绎,就是因为她们都没有演出经验所以更真挚的表达了人性的真善美和浓浓的祖孙情,就是因为电影除了主角其余配角都是当地的村民所以使影片更加真实,就是这样一部饱含真情,引人深思的电影,怎能不值得你花88分钟的时间去观看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