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52:2016高考考前基础篇

 许愿真 2016-05-18

【考前基础篇1】——《自然地理》基础知识回顾

自然地理——懂原理、知规律

高考学考地理题型解读十六:箴言中学2016届高考地理考前冲刺指导一、地球运动相关规律

1地球自转和公转速度分布规律

(1)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两极为零;自转角速度除南北极点为零外,其他各地都相等,均为每小时15°

(2)地球公转线速度和角速度均是在近日点(1月初)最快,远日点(7月初)最慢。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52:2016高考考前基础篇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52:2016高考考前基础篇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示意图                    注:图中节气为北半球节气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受到太阳垂直照射的点(即太阳直射点)是变化的。

3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下图所示)。具体规律是: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降低;夏至日——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52:2016高考考前基础篇

(2)正午大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同一纬度,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某时离直射点近,该时正午太阳高度就大;某时间段内直射点向该地接近,该时段该地太阳高度就增大(即近大远小规律)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52:2016高考考前基础篇

4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规律

(1)季节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52:2016高考考前基础篇

(2)纬度分布规律

赤道上始终昼夜平分,春分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相同;南、北半球同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某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相等。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相反。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极昼、极夜出现的范围也经历了不断扩大、缩小的过程。

二、大气运动规律

1热力环流规律

(1)近地面冷,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即冷下沉、冷高压)

(2)近地面热,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即热上升、热低压)

(3)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相反。

(4)水平气流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

(1)分布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52:2016高考考前基础篇

(上述风均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自赤道向南、北,约每隔30度为一个气压带,全球共7个气压带,且由赤道向两极,低气压带和高气压带相间分布。

两个气压带间是一个风带,全球共6风带。

各气压带的中心位置:赤道低气压带——0°,副热带高气压带——30°,副极地低气压带——60°,极地高气压带——90°

(2)移动规律

时间

半球

季节

气压带、风带

1

北半球

冬季

南移

南半球

夏季

7

北半球

夏季

北移

南半球

冬季

3.副高与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

(1)副高与锋面雨带的关系:锋面雨带始终位于副高的西北侧,是从副高吹来的暖空气与北方的冷空气相遇形成的;锋面雨带与副高同进退。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52:2016高考考前基础篇

中国东部锋面雨带进退图

(2)移动规律(正常年份)

春末(5)副高位于15°N20°N→“雨带位于华南(南岭)

夏初(6)副高延伸至20°N→“雨带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直至日本。

78月:副高北进到25°N30°N→“雨带位于华北、东北。

9月:副高南移→“雨带南移,北方雨季结束。

(3)影响:副高强或弱,会导致雨带推进速度快或慢,引起北涝南旱南涝北旱

4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1)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以北半球为例)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52:2016高考考前基础篇

(2)主要气候类型分布规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部

热带季风气候

10°N至北回归线之间大陆东部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5°35°大陆东部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大陆西部

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35°55°大陆东部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西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内部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50°N70°N大陆

苔原气候

北半球极地附近沿海

冰原气候

极地附近

5.成因分析规律

(1)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纬度地形地势。下垫面性质(海陆位置、植被、湖泊、裸地、寒流、暖流等)

天气状况(阴、晴)季节人类活动。

(2)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

纬度:热带小温带大。

下垫面性质: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有植被(水面)的小于裸地。

天气状况:阴雨天气多的地区小于阴雨天气少的地区。

(3)影响降水多少的因素:大气环流(风带、气压带、季风)地形(迎风坡、背风坡)洋流(寒、暖流)海陆位置;向岸风或离岸风

(4)影响气候的因素:纬度位置大气环流(风带、气压带、季风)地形;洋流海陆位置(东西岸、内陆等)

三、水体运动规律

1水循环规律

(1)水循环过程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52:2016高考考前基础篇

结合上图,水循环的过程可以归纳为:

类型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环节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52:2016高考考前基础篇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52:2016高考考前基础篇

AB

(2)地理意义

将四大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联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水循环过程中不断进行势能和动能的转换,产生了流水的各种外力作用,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水本身是很好的溶剂,促进了矿物质元素的不断迁移。

水是热量调节器,在不同热量区之间的水循环运动促进了热量的平衡。

2海洋表层洋流(风海流)分布规律

名称

分布

组成

特点

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热带、副热带海区(南北纬45°)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52:2016高考考前基础篇

(半球)(时针

(半球)(时针

()

西()

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北纬45°70°)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52:2016高考考前基础篇

逆时针环流

()

西()

环球性的西风漂流

南纬40°附近的海域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52:2016高考考前基础篇

绕纬线圈环流

季风洋流

北印度洋海域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52:2016高考考前基础篇

夏顺

冬逆

四、地质规律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52:2016高考考前基础篇

1.只有地球内部的岩浆冷却凝固才能形成岩浆岩。

2.各类岩石在外力作用下都能形成沉积岩。

3.各类岩石在变质作用下都能形成变质岩。

4.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重熔再生形成岩浆,回到地球内部。

5.地质循环中的能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内力作用释放出的地球内能;二是促进外力作用进行的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

五、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52:2016高考考前基础篇

2世界气候类型与陆地自然带的对应关系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52:2016高考考前基础篇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52:2016高考考前基础篇

3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1)纬度:山体所在纬度越越复杂,纬度越越简单。

(2)海拔:山体海拔越越复杂,海拔越越简单。

(3)相对高度:山体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4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海拔高度的因素

(1)纬度:山体所在纬度则海拔高,纬度则海拔低。

(2)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阴坡

5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及雪线高低的判读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52:2016高考考前基础篇

 

 

【考前基础篇2】——《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回顾

高考学考地理题型解读十六:箴言中学2016届高考地理考前冲刺指导人文地理——评区位、析问题

一、农业区位因素

1.位因素农业区技术条件:机械、化肥、良种、冷藏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

2.主要区域农业生产条件

(1)我国江南丘陵茶叶生长的有利条件

气候湿润多雨。排水良好的坡地酸性土壤(红壤)

(2)青藏高原生产青稞的自然条件:地势高,气温低,温差,降水少,光照充足。

(3)尼罗河三角洲、我国新疆盛产长绒棉的原因:夏季光照充足,降水稀少,土壤肥沃,有便利的灌溉条件。

(4)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区域,草原优良。自流井多,可供牲畜饮水。大型野生肉食动物。

(5)西欧、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业的有利条件

自然条件:纬度高,气温低,云量大,雨天多,光照弱,土壤贫瘠,不适宜发展种植业,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草场面积广阔,地形平坦,平原面积广(新西兰除外)

社会经济条件:人口、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交通便利,经济发达,饲料供应充足。

(6)温带季风气候(黄淮海平原)发展棉花种植的有利条件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棉花生长。秋季雨水,天气晴朗,利于棉花的后期生长和收摘。

(7)中亚地区农业以荒漠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的原因

中亚深居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适宜发展荒漠畜牧业。

境内有阿姆河、锡尔河等河流,宜发展灌溉农业。

(8)城市郊区农业:上海市郊区农业(蔬菜、肉、蛋、奶及园艺业)区位分析

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消费量;交通方便;发展花卉、蔬菜等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价值高,可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土地面积小,有利于集约化生产。

二、工业区位因素

1.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位置、土地、水源、能源、矿产、环境。

(2)经济因素: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农业基础。

(3)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    

(4)环境因素:盛行风下风向、河流下游、远离居住区和农田等(用于微观布局)

例: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及濑户内海沿岸的原因:本土矿产资源匮乏,工业原料需大量进口;国内市场狭小,工业产品要大量出口;沿海为平原,利于建厂;岛国,多优良港口,利于原料与产品的进出口;工业基础好;劳动力素质高。

2.城市工业布局

(1)主导风向:盛行风的下风地带、与季风区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城市热力环流之外。

(2)水源:产生污水工业布局在河流的下游或远离水源。

(3)距离城市的远近: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业布局远离城区。

(4)地形:山谷、盆地地形易形成逆温,废气不宜扩散,不能布局冶金、化工等工业。

(5)设置防护带:工业区与居民区之间设置防护带减少对居民区的直接污染,美化环境。

(6)土地租金:布局在城市的外围,土地租金低。

(7)交通:沿交通线分布。

(8)环境:高科技工业布局在环境优美的地区。

(9)资源:城市外围尽可能靠近资源分布区(如:钢铁靠近铁矿、发电厂靠近煤炭基地)

(10)工业联系:有投入产出联系的企业多集中布局,而随着现代交通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汽车、飞机制造等零部件生产企业与总装厂之间往往远距离地分散布局等。

3.城市工业区区位变化的特点及原因

(1)不断向市区外缘迁移。  原因:城市土地日益紧张,工业企业污染环境的问题突出。

(2)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原因:工业生产活动的大量运输需求。

三、城市区位因素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52:2016高考考前基础篇

四、交通区位因素

1经济因素(决定性因素)

(1)促进沿线地区资源开发。

(2)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3)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就会。

2社会因素

(1)加强地区间文化经济发展。

(2)加强民族团结。

(3)维持社会稳定与繁荣。

(4)巩固国防,维护国家统一。

3技术因素

先进的技术是交通运输建设的重要保证。

4.自然因素

地形、气候、水文、地质等因素会影响交通线路的建设。

五、商业区位因素

 商业中心是地区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物资集聚中心服务中心,是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国内和国外商品流通的枢纽。商业中心的形成,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相对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和销售区;二是要有便捷发达的交通运输。因此,一个地区内的人口数量及其分布,区内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的通达性,都是选择商业中心区位时必须充分考虑的重要因素。

(1)市场最优原则:商业建在消费人群集中的地区,如市中心的中心商务区、居民小区中的商业区等。

(2)交通最优原则:商业区建在交通便利的地区,如高速公路沿线。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52:2016高考考前基础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