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什么能力,决定了人一生的成就?

 天地人和w 2016-05-18

文摘自《少有人走的路》

作者|M·斯科特·派克

编辑|Miss十

人生是一场冒险。你投入的越多,经受的风险也就越大。我们一生要经历数以千计乃至百万计的风险,而最大的风险就是成长,也就是走出童年的朦胧和混沌状态,迈向成年的理智与清醒。

这是了不起的人生跨越,它不是随意迈出的一小步,而是用尽全力向前跳出的一大步。很多人一生都未能实现这种跨越,他们貌似成人,或许也小有成就,但直到寿终正寝之际,他们的心理仍远未成熟,甚至从未摆脱父母的影响,获得真正的独立。

我是幸运的——即将满15岁时,我迈出了这至关重要的一步。当时,我隐约体会到了成长的本质,以及与之有关的风险,它带给我的体验,我至今难以忘怀。我不知道当时的举动,其实就是自我成长的体现,但不管怎么说,我还是大步向前,迈向了未知的崭新天地。

13岁时,我在离家很远的菲利普斯·艾斯特中学就读,这是一所很有名气的男生预科中学(我的哥哥也在这所学校里上学),也是公认的明星中学。学校毕业生大多都会考入常春藤名校,毕业后如愿步入社会精英阶层。拥有这所明星中学的教育背景,人生之路可谓一片光明。我的家境还算富裕,父母有财力让我接受最好的私立教育,这使我充满安全感。

奇怪的是,我刚刚进入中学,就觉得与那里格格不入。那里的老师、同学、课程、校园、社交乃至整个环境,都让我难以适应。似乎除了努力学习之外,我并没有任何选择。经过两年半的努力,我越发觉得生活失去了意义,情绪也更加消沉。最后一年,我几乎整天睡觉,仿佛只有睡觉才能带来舒适和自由。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整天昏睡,可能恰恰是潜意识正在为即将到来的跨越做准备。

三年级寒假,我一回到家就郑重地向父亲宣布:“我不打算再回到那所学校了。”

父亲说:“你不能半途而废。我为你花了那么多钱,让你接受那么好的教育,你不明白自己放弃的是什么吗?”

“我也知道,那是一所好学校。”我回答说,“可是,我不打算回去了。”

“你为什么不想法去适应它呢?为什么不再试一次呢?”我的父母问。

“我不知道,”我沮丧地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讨厌它。我只知道,我再也无法忍受下去了。”

“既然这样那你告诉我们,你到底打算怎么办?你好像没把将来当一回事儿。你有什么样的个人计划?”

我沮丧地说:“我不知道。反正我再也不想去上学了。”

父母大为惊慌,只好带我去看心理医生。医生说我患了轻度抑郁症,建议我住院治疗一个月。他们给了我一天时间,让我自己作出决定。

那天晚上,我痛苦不堪,第一次有了轻生的念头。既然医生说我患有抑郁症,那么住进精神病院就似乎是合情合理的事。但我哥哥在那所学校很适应,为什么我却不行呢?我清楚我无法适应学校,完全是自己的责任,于是觉得自己是个低能儿。更糟糕的是,我觉得自己和疯子没有两样。父亲也说过,只有疯子才会放弃这么好的教育机会。回到艾斯特中学,就是回到安全、正常的环境,回到被社会认可、对个人前途有益无害的道路上。

可是我的内心却告诉我,那不是适合我的道路。就眼下看来,我的未来非常迷茫,充满了不确定的因素。放弃上学势必给我带来意想不到的压力,我该怎么办?我执意离开理想的教育环境,是不是果真精神失常了呢?

我感到害怕。

就在沮丧的时刻,仿佛神谕一般,我听到一种声音,一种来自潜意识深处的声音:“人生唯一的安全感,来自于充分体验人生的不安全感。”这声音给了我莫大的启示,尽管我的想法和行为与社会公认的规范不符,甚至使我看上去像个疯子,但我应该选择自己的路,于是,我终于安然睡去。

第二天一早,我就去见心理医生,告诉他我决定不再回艾斯特中学,宁愿住进精神病院。就这样,我纵身一跃,进入了未知的天地,开始了我的独立人生,自行掌握我的命运。

成长的过程极为缓慢,除了大步跳跃以外,还包括进入未知天地的无数次小规模跨越——8岁的孩子第一次独自汽车到遥远的郊区商店购物,15岁的孩子第一次与异性约会等。

如果你认为这些经历算不上冒险,那你显然是忘记了当初经历这些事情时,心中那种强烈的紧张感和焦虑感。即使是心理最健康的孩子,初次步入成人世界时,除了兴奋和激动,想必也不乏迟疑而胆怯。

他们不时想回到熟悉而安全的环境中,想变回当初那个凡事依赖别人的幼儿。成年人也会经历类似的矛盾心理,年龄越大,越难以摆脱久已熟悉的事物。已是不惑之年的我,现在每天还会面对新的挑战,同时,也是新的成长机遇。心智的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我经历各种小步迈进,偶尔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大步跳跃。

我离开艾斯特中学,无疑是告别传统的价值观。很多人从未有过大规模的跳跃,也就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尽管他们看上去像个成年人,心理上却仍对父母有很大的依赖性。他们沿袭上一代的价值标准,做任何事都要得到父母的“批准”,即使父母早已离开人世,他们心理上仍旧难以摆脱依赖的情结。他们从来就不能真正主宰自己的命运。

人生最大幅度的跳跃,大多出现在青春期,但实际上,这种跳跃也可以出现在任何年龄段。

有一位35岁的女士,她有三个孩子。她的丈夫独断专行,以自我为中心,长时间生活在这种阴影下之后,她终于意识到由于对丈夫和婚姻过于依赖,她已经被剥夺了一切人生乐趣。她曾想通过努力让婚姻变得正常,但努力最终化为泡影。

她鼓起勇气,和丈夫办了离婚手续,忍受着丈夫的指责和邻居的批评,带着孩子离开了家门。她冒着风险,走向了不可预知的未来——恰恰从这一刻起,她有生第一次成为了她自己。

还有一位52岁的企业家,他经历过严重的心脏病,情绪极为消沉。他回顾追名逐利的一生,觉得那一切毫无意义。他意识到长期以来,他并不是为自己而活着。他所做的一切,无不是为了取悦他的母亲——他那既专制又挑剔的母亲。他一生拼命苦干,只为得到母亲的认可,按照母亲的标准塑造自己。

经过深思熟虑,他第一次抗拒母亲的意志,也不顾妻子和儿女的反对,到乡下开了所专营老式家具的小店。到了他这样的年龄和地位,进行如此翻天覆地的改变,心中的压力和痛苦可想而知。可是,他还是表现出超人的勇气,实现了年轻时的夙愿,当然,这也得益于他能接受心理医生的帮助。接受心理治疗,未必就会降低成长的风险,心理治疗的价值,在于它能提供恰当的激励,给与患者足够的勇气,让他们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心智的成熟,除了爱和自我完善,除了突破自我界限,还需要什么条件呢?

在上面谈到的所有事例,都涉及了这一因素:自尊自爱。原因是:

首先,敢于追求独立自主,本身就是自尊自爱的体现。我尊重自己,才不愿得过且过,去维持在艾斯特中学的可怜状态;也正是因为尊重自己,我才不想忍受不合适我的成长环境。同样,家庭主妇珍爱自己,才结束了限制自由、压抑人性的婚姻。企业家懂得关心自己,才不再如过去那样,凡事只为满足母亲的要求。这样一来,他才没有精神崩溃乃至选择自杀。

其次,自尊自爱不仅是接受挑战的动力,也是勇气的来源。我的父母很早就传达给我这一信息:“不管什么时候,你都是有价值的人。”他们告诉我:“你是我们所爱的孩子,你是可爱的人。无论你做什么,无论你成为什么样的人,只要你努力而且敢于冒险,我们始终都会支持你、爱你。”

父母的爱给了我安全感,教我懂得什么是自尊自爱。没有这种自尊自爱的建立,我就没有勇气自主选择前途吗,就会漠视需要,抹杀个性,一味被动地接受别人安排的生活模式。

一个人必须大踏步前进,实现完整的自我,获得心灵的独立。尊重自我的个性和愿望,敢于冒险进入未知领域,才能够活的自由自在,使心智不断成熟,体验到爱的至高境界。

我们成家立业、生儿育女,绝非仅仅为了满足他人的愿望。放弃真正的自我,我们就无法进入爱的至高境界。至高境界的爱,必然是自由状态下的自主选择,而不是墨守成规,被动而消极地抗拒心灵的呼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