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蔓延”“漫延”“曼延”的区别

 永久柱子 2016-05-19

“蔓延”“漫延”“曼延”的区别

 (2014-06-04 08:25:25)

蔓延   漫延   曼延

文雨轩2011的博客等

 

       这三个词简直像三胞胎,读音相同,又都有一个“延”字,在表达的意义上,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长期纠缠不清。今天,能否让它们各得其所呢?

     蔓,某些植物的茎,它的特点是细长而不能直立。植物学家有“木本曰藤,草本曰蔓”的说法。“蔓延”中的“蔓”,指的是蔓草—以“蔓”为特征的野草。它们有顽强的生命力,“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而且长势凶猛,只要一场雨,荒村野地便成了它们的世界,一下子铺满了角角落落。所谓“蔓延”,就是像蔓草一样延伸、扩展。多么生动的一个词语。“

      漫”和水有关,本义为大水貌,引申指浸淫、淹没,《白蛇传》中便有“水漫金山”一折。由于白浪滔天给人一望无际的感觉,由此引申出遍、满等义,如“漫山遍野”“漫天皆白”。水性至柔,奔涌无形,不受拘束,故“漫”又可用来形容放松、随意,如写文章可以“漫笔”,作报告可以“漫谈”。所谓“漫延”,是指像水一样无孔不入,迅速渗透。

     可见,“蔓延”和“漫延”,同样说的是“延”,一个比之为草,一个比之为水,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使用中各有千秋。但随着用词习惯的变化,它们已出现分道扬镰的趋势:“蔓延”是通用词,“漫延”是专用词。“蔓延”既可用本义,如“杂草蔓延”,又可用引申义,如“火势蔓延”;既可用于具体的事物,如“一座座帐篷如莲花一般在江滨蔓延盛开”,又可用于抽象的事物,如“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在县城蔓延传布”。“漫延”则专指因水满而向四周扩散,如“潮水向农田漫延”,“大水一下子漫延到了家门口”。

     曼,《说文》的解释是:“引。”引则长,长则柔,所以“曼”可示人以娇美,构成“曼妙”等词语。白居易《长恨歌》中便有“轻歌曼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句,“曼舞”肯定不是杰克逊的劲舞。和蔓延、漫延相比,“曼延”的不同在哪里呢?考之于现代汉语运用,可以概括为两点:第一是蔓延、漫延为四周扩展,而曼延则是纵向延伸,是长而不绝,《现代汉语词典》举的例子便是“曼延曲折的羊肠小道”。第二是蔓延、漫延为进行态,是正在发生的事实,充满动感;而曼延往往是完成态,是已经存在的事实,用“曼延”这个词语,不过是揭示它的存在、描绘它的形象而已。正因为此,“曼延”常常用于山脉、河流、道路等对象。词语是语言中最活跃的成分,发生变化是常有的事。了解一下它们变化的脉络,无疑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文字运用水平。

 

一、释义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解释为:
曼延:连绵不断。如:曼延曲折的羊肠小道。
漫延:曼延。如:沙漠一直漫延到遥远的田边。
蔓延: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如:蔓延滋长:火势蔓延。
    二、辨析
    三者都是动词,都有“扩展”的意思。我们可以用数学上的几何概念来区分这三者的词义。如果是直线式的扩展则用“曼延”;平面式的扩展,则用“漫延”:立体式的扩展,则用“蔓延”。另外,抽象事物的扩展多用“蔓延”。
    三、练习
    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A曼延B蔓延C漫延)
    ①湖水______到了周围农田。
    ②太行山脉______千余里。
    ③跨国公司把势力______ 到世界各国。
    ④这条山路______ 曲折。
    ⑤美国联邦卫生机构官员2004年1月15日说.流感病毒已经______到每个州,死于肺炎和流感的人数直线上升。
    【参考答案】①C②A③B④A⑤B

 

 蔓延 曼延 漫延

万源市中学   岳泽和

 

  有不少人只知道“蔓延”,却不知道还有“漫延”和“曼延”,常在该用“曼延”或“漫延”的地方都错误地用上了“蔓延”。其实,“蔓延”,“曼延”,“漫延”虽读音相同(都读man yan),但其词义和用法是不相同的。 
  “曼延”的“曼”是长或远的意思。“曼延”,即连绵不断。“曼延”是形容词,常在句中作定语,也可作谓语的中心语。如“曼延曲折的羊肠小道”,“山路曼延曲折”。
  “漫延”的“漫”是指水过满,向外流。“漫延”,即像水过满向外流一样向外扩展。“漫延”是动词,常在句中作谓语的中心语。如“沙漠一直漫延到遥远的天边”。
  “蔓延”的“蔓”是指细长不能直立的茎。“蔓延”,即像蔓草一样不断延伸、滋长,引申为传播,散布。“蔓延”是动词,常在句中作谓语的中心语。如“火势蔓延”。
  很明显,“曼延”是形容词,而“漫延”和“蔓延”是动词,“曼延”与“漫延”、“蔓延”是不能互换的。尽管“漫延”和“曼延”都是动词,都能在句中作谓语的中心语,但“蔓延”和“漫延”的词义也有区别。“漫延”强调的是像水过满向外流一样向外延展,而“蔓延”强调的是像蔓草一样相外延展,而且“蔓延”还可引申为传播,散布。可见“蔓延”与“漫延”也是不能互换的。

 

 

“蔓延”“漫延”“曼延”
生命阅读工作室
    《咬文嚼字》(2011-10)有一篇文章《“蔓延”“漫延”“曼延”》,这篇文章在辨析词语上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启发,但是,文中认为:“‘漫延’是指像水一样无孔不入,迅速渗透。……是专用词,……专指因水满而向四周扩散。……‘漫延’是进行态,是正在发生的事实,充满动感。”这些观点自相矛盾,有点儿想当然。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把三词看成是部分异形词,但“漫延”条下例句“湖水漫延到了周围农田”是强调湖水“像水一样无孔不入,迅速渗透”吗?《现代汉语词典》“漫延”唯一的例句“沙漠一直漫延到遥远的天边”是说“像水一样无孔不入,迅速渗透”吗?是“专指因水满而向四周扩散”吗?
    在教学时,我与学生对这三词也辨析过,这里试图解说一下,看能否区分“三胞胎”。
    先说“曼延”。“曼延”跟“蔓延”“漫延”的区别较大,应该可以很容易分清。因为“曼”的本义“引”(使长)的意思,“曼延”则指线性伸展延长,一般用于具体的事物。《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释为“连绵不断地向远处延伸(多用于山脉、水流、道路等)”。典例如下:
    《现代汉语词典》:~曲折的羊肠小道。
    《在线汉典》小石路在山间曼延向前,直到山下的小村子。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太行山脉~千余里|山路~曲折。
    《汉语大词典》: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吕延济注:“曼延,言长而不绝。”章炳麟《中华民国解》:“至于蒙古,戈壁曼延,虽平地亦多沙漠。”
    “蔓延”“漫延”与此不同,两词都有向四周扩展的意思。“蔓延”“漫延”两词构词形式一样,都是比喻性质的状中结构,还真像是“双胞胎”。要分开这“兄弟俩”,就要辨析其不同的语素。
    “蔓延”指“蔓草一类植物不断向周围延伸、扩展”“比喻事物像蔓草一样向周围延伸、扩展”(《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其他词典的解释与此大同小异。“蔓延”用于植物是不言而喻的,但用于其他对象如“火势~”怎样理解呢?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像蔓草一样”这个比喻怎么理解。“蔓”是草本蔓生植物的细长不能直立的枝茎,“蔓”能缠绕攀缘,由根部向四面八方地生长;因此,“蔓延”应该是指围绕一个点向四面八方无规则地扩展,明显有一个动态的过程。“火势蔓延”就是指围绕起火点向四面八方地扩展,在程度上也有一个明显的渐深的过程,这个说法不仅是成立的,而且是形象的。再如“气味蔓延”,它也是由一个“味源”向四周扩散的。
    “漫延”指“水满溢而向周围扩散”,“泛指向四周扩散”(《汉语大词典》《在线汉典》)。同样的道理,“漫延”用于水势也是不言而喻的,只不过,它并不是指“像水一样无孔不入,迅速渗透”,“渗透”是由外向内的过程,而“漫延”刚好相反,应该是一个由内向外的过程。“漫”是指水势盛大,水面扩大(“向周围扩散”),汪洋一片;有时甚至漫过堤坝,自远而近,自里向外,汹涌而来。所以“漫延”并不是以一个点(一个很大的“点”其实就是面)为中心向四周扩散,而是指一个面向四周或一个方向的延伸。“湖水~到了周围农田”(《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就是指湖水(面)由远而近、由低向高的漫淹到了农田。
    《现代汉语词典》把“漫延”释为“曼延”,也有一定的道理,“曼延”是“完成态”(静态的),具有形容词性质;“漫延”虽然是动词性,但常属于完成态。不过,我还是认为,这种解释是有问题的。前面说过,“曼延”是指线性伸展延长,而“漫延”是一个面的延伸,两者还是有区别的。《现代汉语词典》“漫延”条下例句“沙漠一直~到遥远的天边”就可为一证,“沙漠”不是线性伸展,而是面的铺开,故用“漫延”。
    《“蔓延”“漫延”“曼延”》文中有一例:“一座座帐篷如莲花一般在江滨蔓延盛开。”此例较难分析。这跟立足点有关,如果要表达这些帐篷向四面八方延伸,强调动态“盛开”,此句可用“蔓延”;如果将这些帐篷比作荷塘中的荷花,大面积地向远方铺开,则可用“漫延”;当然,如果江滨是长长的“滨江路”,此句要强调这些帐篷在江滨沿着岸边蜿蜒伸展,也可用“曼延”。再钻字眼一些,如果是说“这些”帐篷组成了“一朵”巨大的莲花,正在盛开,那只能用“蔓延”,因为,花儿盛开是围绕花的中心向四周“扩展”的。可见,三词虽义近,但侧重点不同。
    另外,有很多抽象的事物如何“màn yán”,更值得玩味。我的看法是按照比喻句的理解方式,找到这些事物的状态与“蔓”或“漫”的相似点。
    有位咬文嚼字的爱好者在北大语料库中查询这三词的用法,结果“情绪蔓延”有1条,而“情绪曼延”“情绪漫延”0条。“情绪蔓延”的说法有道理,因为“情绪”的传布是有源头的,一传十,十传百,与“蔓”围绕根部向四周生长何其相似。《“蔓延”“漫延”“曼延”》中例子“消息像长了翅膀一似的在县城蔓延传布”,这也是有道理的,因为消息的传布,也有一个消息源。再如“疾病的蔓延”,因为疾病的传播有一个病源,故用“蔓延”。
    “思念漫延成海”,因其将“思念”比喻为“海”,自然用“漫延”更好。“灯火,漫延在城市的尽头”因城市的“灯火”是大面积的延伸,故用“漫延”。
    搜寻了网上的一些标题,可分析判断。
    (1)美国“华尔街”示威漫延全国
    (2)台湾“毒食品”风波愈演愈烈,全国漫延
    (3)情思漫延浅诉忧伤
    (4)爱,悄悄蔓延
    (5)海外危机有漫延的趋势
    (6)国足紧张气氛正蔓延
    (7)北京时尚漫延

 

 

“曼延”“漫延”“蔓延”辨析

(发表于《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 

   

“曼延”“漫延”“蔓延”这三个读音相同,且有一个共同语素的双音节词语,很容易被误认为是一个词语的不同书写形式,从而乱用。其实,它们只是近义词,其意义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不同语素“曼”“漫”“蔓”上。

“曼”的本义是“引,使长”的意思。《说文·又部》解释为“引也”。王筠句读:“谓引之使长也。”《广韵·願韵》与《玉篇·又部》均解释“曼”为“长也”。《汉语大词典》:“曼:长;远。”《诗经·鲁颂·閟宫》句“孔曼且硕,万民是若。”毛传:“曼,长也。”郑玄笺:“曼,修也,广也。”屈原《离骚》句“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注“曼曼”为“远貌”。可见,“曼”可引申为“长”或“远”的意思。“曼”还可以解释为“延展;延长”(《辞海》)的意思,屈原《哀郢》句“曼余目以流观兮。”金开城《楚辞选注》注“曼”为“引,伸展。”

“漫”的本义是“水大无涯际貌”(《汉语大字典》)、“水涨;水外溢”(《辞海》)的意思,宋之问《自湘源至潭州衡山县》句“渐见江势阔,行嗟水流漫。”《玉篇·水部》:“漫,水漫漫平远貌。”《集韵·桓韵》:“漫,水广大貌。”又《换韵》:“漫,大水貌。”由此引申为:“长貌,辽远貌。”(《汉语大字典》)《管子·四时》:“五漫漫,六惛惛。”尹知章注:“漫漫,旷远貌。”

“蔓”本义为“草本蔓生植物的细长不能直立的枝茎”(《汉语大词典》)。《说文·艸部》:“蔓,葛属。从艸,曼声。”王筠句读:“蔓及藟字,诸书多以为藤生者之通名。许说藟以艸,说蔓以葛属,盖古义也。”引申为:“蔓生植物的枝茎,木本曰藤,草本曰蔓。”(《汉语大字典》《辞海》)《齐民要术·种瓜》:“蔓广则岐多,岐多则饶子。”由此再引申为“延长,滋长”的意思。《玉篇·艸部》:“蔓,延也。”《诗经·唐风·葛生》句“葛生蒙楚,蔹蔓于野。”《左传·隐公元年》:“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再分析一下这三个词的共同语素“延”的意义。“延”的本义为“长行”,《说文·延部》:“延,长行也。”段玉裁注:“本义训长行,引伸则专训长。《方言》曰:‘延,长也。凡施于年者谓之延。’又曰:‘延,遍也。’”《尔雅·释诂上》:“延,长也。”又引申为“伸长;延长”(《汉语大字典》)的意思。《汉语大词典》:“延:长;远。”《韩非子·十过》:“延颈而鸣,舒翼而舞。”曹植《闲居赋》:“登高邱以延企。”又由“遍”的义项引申为“连及,伸展,扩展”。《集韵·仙韵》:“延,一曰及也。”《书·大禹谟》:“罚弗及嗣,赏延于世。”孔传:“延,及也。”《史记·汲郑列传》:“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延”就有“及,遍”的意义。

这样,这三个词在意义及用法的差异上也就很容易清楚地区分了。

“曼延”一词《辞海》解释为:“亦作‘曼衍’。连绵不断。”(《汉语大词典》《新华词典》也解释为:“连绵不断。”)《辞源》解释为:“连绵延续。”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长涂升降,轩槛曼延。”“曼衍”《汉语大字典·日部》解释:“无极貌。《集韵·换韵》:‘曼,曼衍,无极貌。’《庄子·齐物论》:‘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陆德明释文:‘司马云:曼衍,无极也’”《汉书·晁错传》:“土山丘陵,曼衍相属。”颜师古注:“曼衍,犹联延也。”《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曼延:连绵不断。曼延曲折的羊肠小道。”很清楚,“曼延”的意思就是“向远方延伸、延续不断的样子”,侧重于形容。语素“延”是对语素“曼”进行补充性说明的。

“漫延”一词根据其原始构成分析,应是由“漫”这一描述性的状语与词根“延”结合,原指“水满溢而向周围扩散”(《汉语大词典》解释并引《水经注·河水四》“决河漫延,人马不得过矣”的例子),“亦泛指向四周扩散”。现在一般形容“旷大、辽远,且连绵不断”的景象。所以《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解释其义为“曼延”,值得商榷)造“沙漠一直漫延到遥远的天边”的句子,是有道理的。

“蔓延”一词《新华字典》(修订本)明确了其为合成词后,作如斯解释:“形容像蔓草一样地不断扩展滋生。”《诗经·郑风·野有蔓草》句“野有蔓草,零露漙兮。”孔疏“郊外野中,有蔓延之草。”其实许多权威性的工具书(如《辞海》《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新华词典》等)也作类似地解释。曹叡《种瓜篇》:“兔丝无根株,蔓延自登缘。”说明这个词语是由短语凝固而成的,“蔓”的比喻性状语的性质仍是很明显的。蔓草由小到大,是有一个很清晰的变化过程的,所以,“蔓延”一词应侧重表现“扩展滋生”程度渐深这一过程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解释该词后举“蔓延滋长 “火势蔓延”的例子,不能不说是深中肯綮的。

至于,“曼延”“曼衍”“漫衍”“蔓延”“獌狿”“蟃蜒”等都作“巨兽名”解释时,那只是一个词语的不同书写形式而已。《广韵·二十五願》:“獌狿,兽长百寻。”《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兕象野犀,穷奇獌狿。”《汉书·司马相如传上》:“蟃蜒貙豻。”郭璞注:“蟃蜒,大兽,似狸,长百寻。”“曼延”“曼衍”“蔓延”“漫衍”等还可以解释为“汉代杂戏名”,也是一词多形现象。张衡《西京赋》:“巨兽百寻,是为蔓延。”张铣注:“言作大兽,名为蔓延之戏。”《汉书·西域传赞》:“作巴俞都卢、海中砀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