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排病反应:药后症状更明显,祛邪外出有效验!

 思念彼岸 2016-05-19


 清代名医徐灵胎云:“用药如用兵”,吾常续以“用方如用将”,析其理确然——病者,伤人之邪也;方药者,祛邪之刀兵也。设若敌犯我彊,舍兵将何能抗焉?故服用中药治疗疾病,乃不得以而为之,因机体无力自我调节恢复,必得寻求外援之故。然外援之选择甚要,切莫误判错投,引狼入室。遥想三国,何进、袁绍为“谋诛宦官”,以正朝纲,乃贸然私呼董卓入京,结局若何?少帝被废,良臣枉死,民不聊生,国势崩颓!若无日后王允进貂蝉以离间董卓与吕布,巨饕不死,暴政不息,百姓恐将永无宁日!话说太远,有浮夸之讥,且涉攻诘他医之嫌,诚举例之过于极端所致。然则当今天下之医,虽非三国乱世之雄,却依然有忠有奸,有良有差,有令吾赞叹钦服之高士,有不足为训识少技拙之劣顽,故抨击之语多显尖锐,嫉愤之情素难平息。只因心之所求,止于至善,见彼之谬,自有所感耳。此亦自省之状,以他人为镜,常以正己也。

    先发宏议,亦属牢骚,何则?临证偶遭误解,即不胜解释之烦也。感慨今之医学知识普及殊少,愈为良医,阻力愈大,首当其冲即真理与谬误之战,假象与真相之辨。其实服用正确治疗的中药之后出现反应谓之排病反应,实乃见效之佳兆,虽致人短暂不适,然冲破此关,则形势一片大好,诚如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柳暗花明,豁然开朗也,前发博文《服用中药后的反应有好有坏,您能辨别吗?》已论之甚详,请点击参看,今再补充谈之。
    《尚书·说命篇上》云:“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狭义的瞑眩指服药后出现恶心、头眩、胸闷等反应;广义的瞑眩则泛指服药后出现的一切反应。《岳美中医案集》中对此有精辟论述:“有的疾病,独处藏患,或水饮,或虫积,或死血,药力所及,捣其巢穴,则邪溃外窜,自寻出路,或泄利,或寒战,或下血,使患者瞑眩,病家惊扰,医生当此,须有定见,安慰患者,说明病机药理,使之仍服原方,以竟全功。我在临床之际,曾遇到进归脾汤而大泄,予小柴胡汤而战汗的,若无主见,纷更方药,则反误病人。”被邓铁涛教授誉为“中医脊梁”的李可老中医亦曾训诫:“一旦出现瞑眩现象,必有非常之效。”所以瞑眩现象不仅不是不良反应,反可称之为佳兆,岂可率尔非之!当然服药后出现反应若是过于剧烈,仍应与医生取得联系或复诊。

    气功界有“百日筑基”与“气冲病灶”的说法,其实道理也是相同的,只不过是以自身之气来实现治疗作用而已。通过百日筑基阶段的修炼,由得气进而产生对经络气血的疏通作用,当气机运行到病灶(指存在病损的部位)处时,因其处于淤滞或堵塞状态,气欲通过而与之形成两个相反的力,即冲击力和阻滞力,病变部位就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如疼痛、发热、出血及其它类似于病情加重的反应。这便是气功界通常所说的“气冲病灶”。道家气功把这一阶段称之为“脱胎换骨”前的“大死大活”阶段。而气冲病灶的过程,少则数小时、几天,多则几个月,有的病情较重或年老又身患多种疾病者,甚至经历几年的气冲病灶过程。这个过程的长短,是以修炼者自身所积聚的能量的量级和体内需要修补的疾病的性质、严重程度及病变部位的多少来决定的。
    再举数例为证:
    1、《外科经验选》(中医外科专家顾伯华著)扁平疣案后按语云:“不少病员服药后皮损增多,正是向愈的征兆,只要坚持用药即可痊愈”。
    2、《临证实验录》(闫云科著)“气虚发热其二”一案,诊断后遵甘温能除大热之说,处以四君子汤加味,“嘱其药后如发热益甚,烦躁不安,切勿惊慌,佳兆也,乃邪气外达所致。后闻果然面赤躁扰”,且“当晚热减,二剂热退”,堪称神速。

    3、《南方医话》“崩漏例话”一文中,有“黔之医怪”之称的近代中医名家王聘贤老中医治一黄姓女患者,年32岁,月经淋漓,半年不断,多方诊治,诸药不效。视之,“面容憔悴,精神萎靡,有心烦失眠之症,舌质淡,苔薄白,脉来细弱。此乃脾气虚弱,冲任失调,以致血不归经而致之漏下。血不养心,尚有邪火,故有心烦失眠之症,治当益气养血以止血塞流,并当酌加泻心火之品,以合朱丹溪氏''微加镇坠心火之药,治其心,补阴泻阳,经自止矣’(见《丹溪心法·总论证治》)之训。处方为:潞党参15g、当归10g、阿胶10g、茯神12g、禹余粮15g、赤石脂15g、煅牡蛎15g、棕榈炭12g、陈京墨6g、伏龙肝30g。”观此方,药简而专,标本兼治,极为恰当。然患者“药进1剂,漏下反增,病家惊慌”。幸病家对王聘贤老中医深具信任,专程相告,王老“断其为旧瘀之恶血,下之应为佳兆,遂告知不必惊慌,继服必愈。再进2剂,果然崩止。继以原方加黄芪18g、山药15g、生地黄12g、山茱萸12g以培本还旧,药进5剂,诸症悉平”。
    4、《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攻癌夺命汤治验录”记载一位患者“服首次药后约l刻钟,突觉满腹上下翻腾,五脏如焚,欲吐不得,欲泻不能,烦躁欲死,旋即昏厥。我急赴病家,患者已醒。诉刚才出一身臭粘汗,吐出胶粘痰涎半痰盂,胸膈顿觉宽敞,唯觉困乏而已。诊脉和匀,此乃药病相争,正胜邪却之佳兆。《内经》有“药不瞑眩,厥疾弗瘳”之记载。一旦出现瞑眩现象,必有非常之效。嘱原方续服。”

    5、《南史·张邵传》附载:直阁将军房伯玉服五石散十许剂,无益,更患冷,夏日常複衣。嗣伯为诊之,曰:“卿伏热,应以水发之,非冬月不可。”至十一月,令二人夹捉伯玉,解衣坐石,取冷水从头浇之,尽二十斛。伯玉口噤气绝,家人啼哭请止。嗣伯请人执杖防阁,敢有谏者挝之。又尽水百斛,伯玉始能动,而见背上彭彭有气。俄而起坐,曰:“热不可忍,乞冷饮。”嗣伯以水饮之,一饮一升,并都差(瘥)。自尔恒发热,冬月犹单裤衫,体更肥壮。

    有“北京最贵的医生”之称的孔伯华医馆首席坐馆专家武国忠先生曾撰文说:临床上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经常有病人或病人家属怒气冲冲的来找医生,说:“吃了你的药,拉肚子!”或是说:“吃了你的药,起了一身疙瘩。”病人和病人家属的心都是脆弱的,人在心理脆弱的时候,最容易起疑心。吃了药,症状缓解了,皆大欢喜;一旦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其他症状,他们马上紧张起来。所以,我给病人开药,一般都会声明:吃了这个药,你会有什么样的生理反映,不要紧张,那是正常的排病反应,很快就会消失;如果出现什么样的反应,那说明你还得来我这里复诊一次。这样就等于给病人吃了定心丸了,但有时候病人一多也就无暇细说这些了。当然也有这种医生,见病人有了不良反应,拍着胸脯说:“没关系,这是排病反应,很快就会好的。”最后,病人的“排病反应”越来越严重,酿成大祸。所以,病人和病人的家属也要学会正确辨别排病反应。辨别某种反应是不是排病反应,有一条“金标准”,那就是:病人在产生这个反应的时候,有没有疲劳感。如果有,那说明不是排病反应;如果没有疲劳感,甚至感到身上有种轻松的感觉,那就是排病反应了。(轩按:当然这也只是武国忠先生的一家之言,并不能依此断定所有的情况,毕竟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子和凭借汗、吐、下三法还成为了开创攻邪派的一代宗师呢,而使用攻法是不可能一点不适感都没有的。且凡属用药祛邪,无法何法都可列入广义的攻法范畴,此又非仅汗、吐、下三法可尽也。对待服用中药而出现反应的科学正确的观点是:一审再审辨证是否准确?一审再审用药是否安全?一定要排除药物的毒副作用和极为少见的中药过敏现象,并且对患者密切观察,秉持慎重周详,杜绝草率随意。然而事先全部交待清楚又是不可能的,毕竟我们只能交待属于“常”的范围之内的用药反应,如服用麻黄、桂枝后的汗出;服用大黄、芒硝后的泻下;服用猪苓、泽泻后的小便增多之类,而对于“变”的范围之内的用药反应往往无法预测,因为它纯粹是一种完全随机的、因人而异甚至因病邪而异的变数,只能动态观察和随机应变。而且即使稳妥而面面俱到地对每位患者都作交待,也只能大致从下则二便、上则口鼻、外则毛孔去进行模糊推测,这种笼统的交待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切莫将医生扮演成了“神鬼无方”的算命先生!所以我常说一句话:认真,仔细,处处深思;观察,反馈,医患配合。总之仍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辨证用药有自信确属的对而安全且患者精神状态爽慧者,可嘱原方继服以使正气续增而达克疾祛邪进而反应自然消除之佳效。

    全国名老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干祖望教授在《干祖望医话》中曾说:“半夏一沾水,即滋腻滑润,可是它的禀性奇燥异常。白芷乍看之下香燥形同石灰,可是其性独润。''人不可貌相’,药也一如其人,也是不可''貌相’的。所以''取貌’之士不上当才怪哩!”故现象与本质之辨至关重要,切勿被“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所蒙蔽,避免重蹈“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之误也。

    郑重申明:本文所述排病反应是基于辨证用药正确无误的前提而言的,绝非为庸医误治开脱也!

    再附片言:治愈疾病是有代价的,不能不付。诚如人之成功,不经历坎坷风雨,难以致之。谨以孟子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与诸君共勉。


【附文】

                    退病反应须知

 

    误用药引邪深入,表面症状虽似乎减轻,实际情况反而加重,如滥用抗生素退热等等,往往形成长期慢性症状久久不愈。此类情况经正面用药扶正祛邪,必然出现退病反应,这类反应多为先前曾经出现过的目前已经隐匿的症状再次出现,但与先前的性质是截然不同的,先前是由浅入深,此时是由深出浅。如同为咳嗽,从发烧用消炎药变成咳嗽是深入,从乙肝、抑郁症用助生发药变成咳嗽是浅出,一为加重,一为减轻,性质相反。兹罗列其常见者,以为病家备览:
    ——用扶正祛邪药打通闭塞的经络,会出现头面唇舌麻木、肢体酸麻胀痛的感觉,反应时有不可抗拒的推动感,严重时如排山倒海铺天盖地,过后即恢复正常,并非中毒,只要静卧即可,不必慌张。
    ——服扶正祛邪药后身体表面发痒,出现斑疹、水泡、痤疮之类症状,为病气退出皮表所致,继续用药就会消失。
    ——用扶正祛邪药拨乱反正,有时会出现晕头转向、摇摇欲坠、视物不清等现象,此为瞑眩反应,为药物助身体正气纠正气机之偏所致,过后往往耳目一新,沉疴顿愈,不应惊慌,反当庆贺。
    ——用扶正祛邪药后出现腹泻清水、呕吐痰涎、身出凉汗、衄血等症状,为排病反应,过后必然身体轻快,如释重负,不可与普通吐泻汗出病症相提并论。
    ——用扶正祛邪药物后出现血压一时升高或降低,心跳过速或过缓,神智清醒,身体无力之类现象,为药物调解反应,最多数小时即可恢复正常,并非中毒,不要去医院抢救,反致逆乱。
    ——用扶正祛邪药后出现发高烧,伴随身体疼痛、头痛之类重感冒症状出现,为病气外散体表所致,继续用药或静待其衰即可,过后往往其病若失,此为最应庆祝之事,千万不可释邪攻正,反去医院挂水,再次引邪深入,与痊愈失之交臂。
    ——病进则实质加重,病退则实质减轻。必须认清症状变化的实质,不可为症状本身所迷惑:如喘(根在肺,较浅)变成咳是为退病;喘(根在脾,略深)变为湿疹是为退病;喘(根在肾,较深)变为水肿是为退病;内脏病变成肢体疼痛或水肿是在退病。反之则为病进,同一症状,性质相反,不可混淆。
    退病反应为正气攻邪之象,有时激烈难当,实不得已而为之,如能潜移默化不战而屈人之兵最上,不要有意追求这种反应。

                                                                        (三七生)

 

                 服药后反应须知和常见症状

 

    治疗反应,就是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体内元气的抗病排病功能得到充分的调动发挥,进而对病邪进行消灭和向体外清除时,所表现出的特殊的机体反应现象。这种现象归纳起来分三种类型:特殊症状反应、旧病复发反应、排病反应。         
    1、特殊症状反应:患者在经治疗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一些特殊症状,我们将这种反应称之为特殊症状反应。如肝病患者经治疗后,出现了双目红肿羞明,头晕目眩,下阴潮湿等现象。这是疾病经治疗受创后通过经络渠道进行逃窜的反应,也是经过治疗初步见效的反应。另外,还有一种现象,就是经治疗后,疾病有短暂病情加重反应,这是疾病与人体元气正邪交争的“挣扎”现象,绝不会导致病情恶化。因此,不必有所顾虑和怀疑,如果治疗过程中,由始至终都无这种反应,那么,这个病恐怕难以治疗,或者说难以真正治愈。         
    2、旧病复发反应:患者接受治疗后,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所患的疾病又重新发作,称为旧病复发反应。如有过骨折病史的,在其骨折部位又重新出现疼痛;有过胃病病史的人,胃部的症状又重新出现等。这说明,以前所患的疾病并未彻底痊愈,由于元气功能的发挥,进行整体调整时,又将其清理出来,最终是要将其消灭排除的。这样看来,这是件大好事。这种反应,是一种良好的治疗反应,对机体具有保护性,绝不会因为以前曾患过脑溢血,这次反应就一定会再犯脑溢血,以前曾有过骨折病史,这次反应就一定会造成骨折部位的再次折断。由此看来,中医的综合治疗方法,不单纯是针对患者当前的疾病进行治疗,而是同时对机体进行整体调整治疗的一种方法。也就是说,患者在治疗当前疾病的同时,其它一些原有的旧病老病也得到了很好的调整治疗。
    3、排病反应:疾病经皮毛、孔窍、情志以及其他方式向体外排出所出现的反应,称排病反应。排病反应复杂多变,我们在此简单地介绍如下:         
    (1)排风寒反应:对各种风寒所致的疾病,只有将风寒排出体外,疾病才能治愈。经临床观察,风寒的外排,多以感冒、喷嚏、流涕等方式排出,或从经络的一些孔窍及四肢末梢排出,还有少数患者从呼吸之气及放屁中排出。如支气管哮喘患者经治疗后,出现无原因的感冒、喷嚏、流涕以及呼吸之气极为寒冷的现象;妇女坐月子期间所患的风寒痹症,经治疗后,常常出现四肢末梢向外冒凉气的感觉。
    (2)情志抑郁所致的疾病,多以情志方面的反应及肛门排气和呃逆等形式排出。一般女性患者经治疗后,常出现不明原因的烦躁、悲伤、委屈欲哭等情况,数日后自然消失,疾病亦随之显著缓解或痊愈。肝胃不和的患者常出现大量的肛门排气,或经食道从口腔大量噫出。
    (3)痰湿所致的疾病,多以大量咳痰、无诱因的尿频、腹泻、大量排汗等方式排出。
    (4)火毒所致的疾病,多以疮、痒、肿痛、发烧、尿赤、肛门灼热、腹泻等方式排出。
    (5)瘀血所致的疾病,多以皮下瘀斑、便血、咳血、月经等排出。
    (6)失眠及嗜睡:几乎是每一个患者都能够遇到的现象。这是人体精气神进行自身良性调整的一种表现。
    (7)气功反应:临床上很多患者接受治疗后,身体的某些部位常常出现麻、胀、凉、热、酸、重、痒及虫爬、蚁走感,或出现患病部位不自主的跳动、抽搐。这是元气运行旺盛,在打通淤滞的经络时所出现的必然反应,这与练气功时所出现的“九触反应”是相同的。
    (8)发热反应: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常常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发烧现象,这是机体免疫能力正在提高的表现。
    (9)胃肠道方面的反应:胃肠道的反应在整个疾病治疗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身体疾病的恢复过程,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而能量的来源是靠胃肠道所消化的饮食精微来提供;另外,胃肠道又是多数病邪向体外排出的通道,因此,它的反应是极为复杂的。如肥胖者在治疗后食欲亢进,体重继续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方才降到正常的食欲及体重标准,而消瘦者在治疗后出现食欲不振,体重继续减轻到一定程度后,才开始恢复正常食欲,体重也逐渐增加到正常标准。又如便秘与腹泻交替等,这都与胃肠道的正——反方向的大幅度功能调整有关。
                                          (摘自民间中医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