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究心得|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有“亮”点意识

 红瓦屋图书馆 2016-05-20

 

四川 王晖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在搞清任务驱动、明白基本结构之后,下一步着重要解决的就是中间主体部分的“议”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中间的“议”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最重要的部分!

从阅卷实际来看,批阅任务驱动型作文,主要看思维;而思维是隐藏于议论的字里行间的,如果不刻意把它“亮”出来的话,很容易造成评卷老师误杀或错杀的情况。

有老师说,高考阅卷阅作文常常不会超过一分半钟,所谓“90秒定生死”。我觉得有时候50秒,40秒,10秒都有!

现在这种“讲道理”的任务驱动型作文,中间部分几乎都是议论,不知道其他老师感觉如何,反正我每次批阅时看得头疼。因此,我建议考生不要把他的思维潜藏于通篇的议论中,尽量展现得明显一些,以节约我的阅卷时间,减少我的眼力和脑力损耗。

如果有一个考生,他的议论思路非常清晰,又展现得非常明显,我会异常欣喜地给他打高分。相反,遇到思路混乱的作文我打分常常较低,而思路清晰但表现得不明显的作文也有可能得不到较高的分数甚至被埋没。

所以我们要求“亮”点!“节点引路,展现思维”!节点,就是节点词,有助于鲜明性,通常置于句首。

任务驱动型作文看思维,要有清晰的思路,可光有清晰的思路还不够,“酒好也怕巷子深”,还要把清晰的思路“露”出来!用节点词体现!

你是承接思维,你就把“首先……,其次……,再次……,最后……“露出来;你是解说思维,你就把“……之一,……之二,……之三”露出来;你是递进思维,你就把“不仅……而且……,况且……,更有甚者……”露出来;你是预设反方,你就把“有人说……”露出来;你是让步思维,你就把“诚然……,的确……,固然……”露出来;你是转折思维,你就把“然而……,但是……”露出来;你是探因思维,你就把“为什么……”露出来;你是说果思维,你就把“所以……,因此……”露出来;后面的不举了,大家类推。反正遇到要展现某种思维方式或某个东西的时候,心里面就想到把“节点词”露出来!

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有“亮”点意识,这个“亮”点,是亮出你的思维点!

  “亮”点的时候最好不要只亮一点,最好多亮几点。比如说,不要只亮“承接思维点”,最好加上“预设反方点”,再加上“联系现实点”;又比如说,不要只亮“解说思维点”,最好加上“提出建议点”,再加上“联系现实点”;再比如说,不要只亮出“探因点”,还可以加上“说果点”,还可以加上“指出本质点”、“假设点”、“递进点”、“类比点”、“对比点”、“提出建议点”、“联系现实点”,诸如此类……

    请大家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观察你所遇到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逻辑思路清不清晰,“思维点”亮出来没有,亮出来的点是比较单一浅薄还是比较丰富深刻。这三点,决定了任务驱动型作文成不成功,成功的程度。下面我们来看一些逻辑思路清晰,“思维点”显露明显,思维点比较丰富深刻的例子。

 

 

教书育人也应有“新招”

福建武平   钟良柱老师

 

 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某职业技术学院的焦老师想出在课后用微信发红包的“新招”,对出勤率高、学习成绩好和上课认真的同学,都发了红包。此举一出,师生认可,又在社会上引发了争议,还有家长认为这样会使教育变味。我认为,焦老师是个敢于创新的老师。在如此沉闷的教育背景下,教书育人也的确应该有新招,才能激活教育的正能量。

首先(节点词有助鲜明性。)传统的育人方式是以班级集体授课制为主,以灌输为主的应试教育让学生们抵触厌烦,远远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采用一些新的顺应时代的招数,本是理所应当的,只有不断更新方法,才能不断激活学习的动力。

其次(节点词有助鲜明性。)微信发红包的新招效果明显。大焦老师的课没有一个逃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很好。暂且不论其效果的持久性,但就这点,已经证明新招的可行性。

其三(节点词有助鲜明性。)如果能把“发红包”这种新事物与传统的教书育人方法有机整合起来,还可以给人们提供一种新的思维和教育理念。如在互联网时代,用好移动技术,对学生进行时时处处地引导与教育,定能激发出无数的能量。因此,焦老师的新招肯定能在教育界激发波波涟漪。

有家长(节点词有助鲜明性。)明确反对老师这种做法,认为用“钱”引导学生上课,会让孩子变得功利,使教育变味。的确,现代学生本就生长在“物欲横流”的环境中,一味用钱去引导学习,极有可能变得功利,使教育变味。但是,教育不能因存在某种风险而畏首畏尾或举步不前。只要是“在课后”,“用小钱”,方式恰当,不变本加厉,在红包激励的同时仍以精神感化、正面教育为主线,发红包这样的新举动一定能在教育中起到重要的激活辅助作用。

古语云:(节点词有助鲜明性。)亲其师,信其道。发红包能让学生更亲近其师,“信其道”就不言而喻了。又云:教学相长。学生的学习热情因红包而唤起,那么,学生的热情必然会影响老师的激情,终将达到“相长”的目的。教师的魅力关键在于学术与人格。一个教师若能紧紧依靠自身的学术与人格魅力,辅以新巧的方法,定能让各种因素相得益彰,形成合力,促进教书育人功能的巨大提高。

如今,我国的教育(节点词有助鲜明性。)因各种原因而困难重重,多几个像焦老师那样不甘平庸、敢于创新的老师,拿出更多的新招,必然能冲破重重阴霾,走向教育强国的康庄大道。



可怕的不文明

福建武平   钟良柱老师

 

地铁上,一男子随地吐痰,遭到指责后,还不停地用污言秽语跟乘客们对骂,直到被另一黑衣男踢了一脚才安静下来,一语不发。我对吐痰男的这种言行举止深恶痛绝,他的这种非一般的不文明是十分可怕的,它映射出国人的劣根。

吐痰男的言行是怎样的行为?(节点词有助鲜明性。)在公共场合随地吐痰,实是不卫生不文明之举,遭到指责后竟与人们恶语相加,这就不是一般的不文明,而是素质极差,性格有缺陷。这种知错还不改的偏执的人,只能算是人渣或是问题青年。一个人在公共场合随地吐痰,也许是平时卫生习惯不好所致,纯属个人习惯问题。但被人指出来后仍不知悔改,还口出秽语,想为自己辩护,连最起码的“羞耻心”也荡然无存,这个问题就严重了。轻则说明他品行缺失,重则说明他心灵扭曲。要知道:一个连最起码的羞耻感都没有的人,肯定不成其为人;一个连羞耻感也没有的民族也肯定是个没希望的民族。

吐痰男为什么会这样呢?(节点词有助鲜明性。)这也许跟他成长的环境有关,子不教,父母之过;也许跟学校教育有关,如今学校教育重成绩、重智育,轻德育、轻做人。培养出不少外表有模样,内在缺素养的青年。也许是一个个案,但它至少是我们社会的一份子,他的言行举止跟社会环境息息相关。不管是什么原因,一个孩子的不良和失足肯定与教育缺失大大关联的。

遇上这种不文明的行为,我们该如何对待?(节点词有助鲜明性。)一味地当众指责,恐伤其脸面,就是损伤了年轻人的自尊,才导致本就素质不高的吐痰男与乘客对骂。黑衣男的一脚,虽暂时让吐痰男心火熄灭,但是否从心里服气,认识自己的错误并感到愧疚呢?不得而知。这种“以黑制黑”的方式,不一定能达到“以黑治黑”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我认为,对这种不良的行为,最好是善意的劝说,既维护了当事者的面子,又悄无声息地让他反省;其次是制定强有力的处罚制度,加上不折不扣的执法;其三是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让“社会秩序,人人有责”“文明拒绝粗鄙”等成为公众的意识。只要有健康的土壤,文明之花才会遍地开放。

有人说,不就随地吐一口痰吗?至于如此大做文章吗?(节点词有助鲜明性。)固然,一口痰是小事,很快就随风蒸发。然而,如果这个人的痰里携带病毒呢?如果人人都这么认为呢?那公共场所的环境文明有谁来维护?我们将生活在怎样的一个社会中?

我们的国家(节点词有助鲜明性。)人特别多,尤其是公共场合。如果没有良好的秩序与环境,如果没有正确的公共卫生意识,文明从何谈起?如今,我们的国家发展了,人们的生活富裕了,建设和谐文明的小康社会已成为中国人的追求与梦想。而文明需要从我做起,精心培育出健康的土壤。那就让我们携手共进,一起创建美丽的家园吧!



有一种分配叫合作协商

—— 给三位同学的一封信

福建宁德  李家良老师

三位同学:

展信佳!

作为创意设计大赛的组织者,对于你们能获取此次设计大赛的特等奖表示衷心祝贺;对于你们表现出的才华由衷赞叹;至于对这笔奖金的处理,我比较倾向于小云的提议。

毫不怀疑(节点词有助鲜明性。)小宏提议中所展现的爱心,那份对同学的关心与爱值得所有人的尊重;然而,这种做法有些不妥;当小宏决定把奖金让给小腾的那一刻,深深感到是对小云进行了道德绑架。或许小宏会说“只是把他的给了小腾,并没有要求小云也给”,但问题的症结也恰恰在于此——这件事众所周知,当众人对小宏表示赞赏时,当小宏没有刻意却无意置身于道德高地时,有没有想过小云的感受?

也毫不怀疑(节点词有助鲜明性。)小腾提议设立创新驱动基金的美好,从企业的角度赞赏这样的提议;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都需要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讲,小腾的提议最有价值;然而,区区3万元作为创新驱动基金,实在微不足道。我们企业每年花大量的资金用于产品的创新设计,但成果寥寥;所以,这个建议虽值得赞赏但可行性不够;如果你们真的有这种想法,诚挚邀请你们毕业后加盟我们公司,相信一定能给你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施展才华的平台。

而小云(节点词有助鲜明性。)则认为荣誉是三人集体合作的结果,表示要一起协商,合理分配奖金;虽然看起来没那么高大上却合乎情理。

首先(节点词有助鲜明性。)来看看小云提议中“合理分配奖金”中的“合理”二字,所谓“合理”分配并非是平均分配,而是根据贡献的大小进行公平分配;其本质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这正是我们社会核心价值观所在。就这件事而言,作为确定了创意主题和设计方案的小云,于情于理应分配到更多的奖金。

其次(节点词有助鲜明性。)小云认为荣誉是三人集体合作的结果,这说明他极其看重集体协作;在这个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一个人独自奋斗而走向成功的概率会越来越小,集体的合作协商相比个人更容易获得成功。有哪一个做大做强的企业缺乏集体合作协商的精神与合理的分配奖金方案呢?

如果(节点词有助鲜明性。)没有集体合作协商的精神,俞敏洪的新东方不可能在纽约成功上市;如果没有合理的奖金分配方案,马云的阿里巴巴不可能成为商业的巨无霸……

个人集体如此,国家亦然。

美国之所以挡不住英、德、法等铁杆盟友加盟“亚投行”,“一带一路”倡议之所以应者云集并很快实施,是因为我们在恪守集体合作协商精神同时拥有完善的利益分配方案。

三位同学,你们认为呢?

祝:学业进步!

                                                                              某公司老总

2016年5月16日


该争才争,争应有度

四川遂宁  王晖

 

2016年1月,一位记者问钢琴大师格拉芙曼,造访中国将近四十次后,对中国朋友有没有特别想说的话。格拉芙曼说,“我觉得中国人太强调竞争,尤其要争第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就不自觉地强调这种观念。”

格拉夫曼的话,引发了我的思考。

为什么(节点词有助鲜明性。)国人大多强调竞争,尤其要争第一呢?细细想来,有其客观原因。中国人口众多或者说人口太多,没有竞争、争第一的心态,很容易落后甚至是被淘汰。民众显得急切甚至是不理智,源于他们潜意识里的不安与焦虑。

那么(节点词有助鲜明性。)竞争,难道不是必要的吗?这是不少国人心中自然而然的疑问。

诚然(节点词有助鲜明性。)竞争在有些时候是必要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人类社会的生存法则。“不竞争,就落后”“不竞争,就死亡”!而且,有的时候,通过竞争可以使自己实力得到增长,使自己更高,更快,更强。

然而(节点词有助鲜明性。)竞争在某些时候是不必要的。不涉及到生存,不涉及到发展,不涉及到进步,争权势,争虚名,争利益,这些就是不必要的,不仅不必要,而且不正当,不正义。可见,“竞争,难道不是必要的吗?”这话本身就是个伪命题,正当,正义,就必要;不正当,不正义,就不必要,而且是非常地不必要!忽略了“争什么?”的前提条件,国人在什么事情上都趋之若鹜地去竞争,难免就会让格拉芙曼之类的外国朋友说,“我觉得中国人太强调竞争了!”一个“太”字,就告诉我们,他觉得,国人在竞争这个问题上,不辨有无,不分好坏,不分时地,不管对象,不顾一切。这是要不得的。

国人不仅喜欢竞争,而且喜欢争第一。争第一难道有什么不好吗?这是不少国人心中自然而然的另一个疑问。

的确(节点词有助鲜明性。)有的时候争第一没什么不好的。不仅没什么不好,而且大大有利。争到第一,可以比第二享受到更多的资源,得到更大的荣誉;比第二尚且如此,比第三、第四,比第五、第十,第二十、第五十、第一百……就更加领先,更具有优越性了。争到第一永远比后面的稳当,永远比后面的更具有实利,这就是国人喜欢争第一的深层次的心理原因。

然而(节点词有助鲜明性。)就如刚才对竞争的分析,如果这竞争是不正当的、不正义的,是为了争权势,争虚名,争利益,“争第一”反而错误更大,危害更大。退一步来说,即使这竞争是正当的,正义的,如果争到前一百、前五十,前二十、前十,第三、第四就可以了,又何必非要争那“第一”呢?在不必争第一的情况下非要争第一,多花的时间,多付出的精力,等于是浪费了。把这些被浪费了的时间、精力用在更需要它们的其它事情上,岂非更有用,更有意义?况且,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时时、处处、事事都争第一,也是不现实的。所以,若非必须要争第一,又何必事事争第一?格拉芙曼说,“我觉得中国人太强调竞争,尤其要争第一”,表达的正是对我们事事争第一的不认可。

因此(节点词有助鲜明性。)我们要冷静、理智,客观地分析,看明白竞争分为有必要的和无必要的;并非争第一不好,而是盲目地争第一不好。

我国(节点词有助鲜明性。)人口众多,因而国人太强调竞争,尤其要争第一;然而,同样作为世界上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的国民,印度的民众却没给人这样的印象,让人这样评价。欧美发达国家的民众虽然人数较少,但他们也在竞争,可他们不盲目竞争,竞争有度。可见,除了客观原因,还有心理文化原因。我国国民的竞争心态与境遇相似的其他国家的民众相比,或者与境遇相反的其他国家的民众相比,显得不健康、不成熟。愿国人平和心态,该争才争;即使要争,适时、适度竞争!

愿几年以后格拉芙曼来到中国,他会说:“中国人已经摆脱了那种潜意识里的盲目无度,学会了淡定从容,该争才争,争亦有度了!”



钓鱼红包钓出了什么

河北邯郸一中张兰老师指导学生习作

 

一个满含深意的钓鱼红包,一群不知真相的违纪学生,让人不得不感叹这真是现代版“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然而我想说:钓鱼红包,还是免了吧。

诚然(节点词有助鲜明性。)班主任发钓鱼红包的初衷是好的,无非是为了让学生能严格遵守学校纪律,尊重任课老师,从而维护课堂秩序。但是,这样的做法真的有效吗?吃一堑,长一智,学生下次会不会“学聪明”了,只玩手机不抢红包呢?或者,就算学生真的就此不玩手机了,那他们是真的懂得纪律和秩序了吗,还是只是迫于班主任的惩罚呢?退一万步讲,哪怕学生确实痛改前非,遵规守纪,那这种钓鱼的教育方法又是否值得肯定和提倡呢?

显然(节点词有助鲜明性。)钓鱼红包钓出的不只是一群违纪学生,更是这背后诸多的问题。其中最显著、最顽固的就是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不当。

历数孔子、陶行知等著名教育家,参看每年的全国优秀教师,我们不难发现,支撑着每一位优秀教师的都是同样出色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人谓“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如果当初班主任能有效地教育学生以遵规守纪,那么还会招致学生如今的埋怨吗?而学生之所以会玩手机被抓,不也正反映了班主任教育结果的不理想吗?所以说,班主任过去失当的教育没能育出守纪的学生,现在错误的方法又导致了钓鱼红包的荒唐。虽然我不否然个别学生不听指导,难以教化,但班主任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也确实应当革故鼎新了。

再细思考(节点词有助鲜明性。)钓鱼红包看似小事,但实际上也钓出了不小的危害。首先就是师生感情的破环,虽然造不成师生纠纷,但一定程度上确实会让学生对老师心生不满和怨念,直接导致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让人不得不担心桃李之情还在否?

更严重的是(节点词有助鲜明性。)对钓鱼红包的反感有可能催生学生的逆反心理。其实学生本来也许并非一整节课手机不离手,只是偶尔刷一下却正巧上钓了。经历了这种事情后,谁又能保证他们不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呢?

所以(节点词有助鲜明性。)班主任与其发钓鱼红包不但没有效果还招致怨念,不如从根本上肃清上课玩手机之风吧。如果是课堂内容太过无聊导致学生之意不在课而在乎手机之间也,那就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贪恋于知识而无心触动屏幕,又或者让手机融入课堂教学,两全其美岂不更好?

老师不做“姜太公”,学生也不是“愿者”,没有“钓鱼”,也没有上钩,教育才会不变质,纪律才能长驻学生心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