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筱宁书法精神

 美揽资讯 2016-05-20

张筱宁书法精神--禅闲而意定

作者:韩晓苇

去年曾短暂在美国游走,抽了一天的时间拜望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目的很简单,那里有很多我心仪已久的先贤作品。徜徉在中国艺术区,感佩于先贤们灵魂之光的灿烂,那一刻似乎找到了本民族的文化归属感。在文化多元发展的今天,如何能既找到本民族的文化归属感,又跟上时代的形势不因循守旧呢?近日,细细拜读了淮安区书法家协会主席张筱宁先生的系列作品,不难找出上述困惑自己的答案。

淮安区是一座历史古城,亦是书法艺术极盛之地。拜张筱宁主席的求索精神之努力,2008年,淮安区成为中国第一批书法之乡。可以这样理解,张主席是将书法艺术的创作与推广作为自己传达情感的载体,用笔墨的浓淡点线形成明暗虚实的结体,去创作神闲而意定、情境幽深、淋漓尽致的胸中大书法架构。

张筱宁书法精神--禅闲而意定

李白《赠汪伦》草书34cm x 138cm

书法,要有一定的技巧,但文化性更为重要。历代大书家中,一是高级官员居多,二是文化修养高的人居多。加之隋唐之后,法律上规定,参加科举的人必须书法优秀。所以,两条可以合一,即书法优秀者必然文化修养高!张主席出生在教师之家,家学渊源悠远,幼年即受到良好的艺术启蒙。从1968年师范毕业,张主席可谓经历丰富,教师、文化站长、文化馆美术创作员、专业书法家等。其间,张主席从未放弃过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和推广。1987年进入南京艺术学院第一届书法研修班,在黄惇、徐利明老师的指点下,更是有了质的飞跃。进入了篆隶为宗、唐宋为养、写心为本的自由创作状态。张筱宁主席书法创作的轨迹,也印证了古人对一位书道者基本要求。

张筱宁书法精神--禅闲而意定

朱熹《观书有感》34cm x 138cm

张筱宁书法精神--禅闲而意定

苏轼《水调歌头》2楷书扇面25cm x 45cm

历代书家定论在书法上要有新造诣,必须具备“三要”,即一要天分,二要多见,三要多写。清末民初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金石文字学家、书法艺术家杨守敬在肯定前人三要的同时,又增以二要,即一要品高,他认为“一要品高则下笔妍雅,不落尘俗”,“一要学富,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增以“二要”使杨守敬在日本被尊为“日本现代书法的祖师”。其实杨大师不是专业书法家,他的主要精力用之于学术,他的书法还只是他学术修养的体现。从这个侧面有力地佐证了张主席多年孜孜以求的书法成果,也构成了他的学术品质和架构。

张筱宁书法精神--禅闲而意定

《般若波罗密》心经隶书30cm X 250cm

张筱宁书法精神--禅闲而意定

苏轼《闻说楼居似地仙》扇面篆书25cm x 45cm

张筱宁主席多年来,一直游走在传统的精髓中。在秦汉魏晋间诗意地徜徉,唐宋元明清间坚定地穿越。这些把握情境与感受的能力,加上他所擅长的书法技法,构成了张主席的书法特质。张主席不刻意创新,却在情境的调动和情绪的转换中,产生了新的风格和形式。看张主席的用笔、用墨可以体味到苏东坡“始知真放本精微”的妙处,在一丝不苟、精神专注外,可以读到他始终如一地将“专注”写在其中,秦汉的气概和魏晋的风度,率真自由!张主席把秦汉用笔的毛涩、行草用笔的灵动、唐楷用笔的精严寓于一书,锻造出老拙、活泼、清新的书风。令人感佩!

张筱宁书法精神--禅闲而意定

张筱宁书法精神--禅闲而意定

张筱宁书法精神--禅闲而意定

苏轼《水调歌头》草书34cm x 138cm

神闲而意定的精神层面,苦其心志的推广劳作。我坚信大家会在张筱宁主席的作品中读出其甘苦、人格、境界的!

责任编辑:SOPHI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