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谈木工房

 龙龙俊胜 2016-05-21

                                 漫谈木工房

    ——此文献给那些想创业的人们。创业,殊途同归,我们的真实历程,也许能给你一些有益的思考,带给你一些正确的判断。

漫谈木工房——给那些想创业的人们(未完)

    我的劝告:成功的故事,已经太多,如果你真想创业,千万不要去读那些故事,那些故事早已粉饰多次,面目全非,成功是无法模仿的,无法复制的。只有多看看失败的例子和挣扎中的人们,你们才会知道什么是残酷。只有懂得现实的残忍,才会正确面对创业的征途。

 

    时到今日,依然非常忙碌,但是从创办了格律诗之后,我忙碌的内容变了,从局部技术开始向整体布置前行,从单一定制转向多元化发展。什么全省第一个,什么最大的木工房,什么精品展示,这些内容和你的发展无关,和你的生存无关,都是浮云,如今探索的更多的是新的生存模式和发展模式。前三年,精力完全放在技术成长上,从门外汉到行业人不是几天就能做到的事情。我从一无所知开始动手动脑,从第一块木头开始,第一件工具开始,从胆战心惊到信心满满,从无言以对到对答如流,我自以为是一个善于思考和学习的人,所以,我认为我的收获已经太多,我没有虚度光阴。当然,我更乐于和别人分享。木工实在是一个太过广泛的领域,也许数十年的积累也不敢说很懂,但对于一种不停尝试新材料新工艺新作品的团体来说,收获的经验比传统的模式多的太多。

    那几年,我每天骑着电动车往返贯穿济南的南北,几年后,我的依然骑着电动车往返家里和工作室。我的财富没有增加,增加的是信心,当然还有不停报废的设备和堆积如山的下脚料。财富如水而来,如水而去,仅有冲刷的痕迹。你无法介意。潜意识里,那些表面看不到的收获和生活方式似乎才是我的终极目标。我拼命着收获着这个行业里的知识,然后不停传播着这些内容。

    生活虽然简单,但我一直在享受这种生活——一种有未来的生活。这种踏实的节奏面前,我已经不那么虚荣,从表面光鲜到注重质地,从注重宣传到追求内涵,这都是重大的改变。我依旧喜欢新的建设和改变。沉淀和积累,需要时间,传播也是如此。数年的经历和坎坷,自然难以言表,新的想法不断滋生,去付诸实施,总有那么多的困难。

    36岁,是人一生中的节点。从周易讲,是人一生后格的开始。这一年我有了一对双胞胎女儿,有了新的木工房,有了新的经营思路,有了新的思想和新的态度,虽然很新,却都是传承而来,有着浓重的七十年代的烙印。

    定制,听起来很美,看起来很舒服,背后却有很多现实的问题。

    定制很尴尬,是现状。活多了,干不出来,活少了,一旦停工一个月几个月也挣不回来。木工房或者定制的小作坊的生存状态都不是太好,而我也见到了一些木工房起来,却迅速倒下。也许你并不知道他们的倒下,是因为他们还没有传到你的耳朵里,就已经消失了。想从此创业的人们并不算少,从我这里咨询办起的木工房就有接近10个,而到现在,大部分已经不复存在。我曾试着打听其他省份的一些定制作坊,生存状态都非常岌岌可危,我这里居然算是比较好的。木工房是一个注定不能放大的模式,每个人的产出非常的可怜,我经常将他们比作农田,一个木匠就是一亩地,你有10个木匠,也不过只有10亩地,你要等庄稼成熟才能收获,一点也急不得。

    地多了,风险很大,如同靠天吃饭。在曾经的扩张时期,我看着车间里忙忙碌碌的木匠们,心里没有任何欣慰,只有担心,因为任何一个工业伤害,就足够将我们数年的心血毁掉。还有太多的问题,随着工资的翻倍上涨,定制的成本越来越高,而终端接受能力却越来越弱,挤压的几乎没有利润空间,“挣工不挣利”成了常态。表面的红火掩盖不了背后的尴尬。排队的客户经常着急,说你们赶紧扩大呀,事情却没那么简单。定制对于设备和场地的要求很大,你每扩张一步,就需要购置新的设备和租用新的场地来容纳这些人。

    木匠都是能人,都有一些邪脾气,也有狡猾的一面和太多的自私自利,很难管理,人稍微一多,他们之间的矛盾就多了起来,窝工、攀比、帮派等等,问题多多,用制度管理,牵制太多了,就会影响他们的稳定性,由于木匠稀缺,他们很多是亲戚关系,一走就是一窝,再找人却很困难。每一个木匠从农村出来,个人“打家具”几十年的传统思想不容易改变,我们将其整合成团队行为的“定制家具”适应城市的需求,需要对其做很大的改造,他们也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适应这些精细要求和工艺改变。这些问题都是外人看不到的。在一个又一个订单面前,人员的稳定是必须的,却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有人口若悬河,说定制是趋势,说纯实木是趋势,描绘蓝图滔滔不绝,说木工房如何大展宏图,问题是谁来做?现在的木匠是中国最后一批真正的木匠,已经后继无人,没有年轻人接班,何来新的活力?

    所以,等我吃透了定制,等我明白了其中的苦衷和太多的瓶颈,我依然选择了坚持,小户型的增多,给定制留下了很多的生存空间,但我刻意缩小了规模,重新定位了定制的重点和年龄层。我相信定制有着自己顽强的生命力,有着自己独特的接受群体,但仍然需要做很多改变。我不怕问题,也乐于去解决问题。所以我们一直还存在着,一直往前走着。木工房很小,却一直追求丰富的内涵,不停变换的脚步,是别人无法取代你的秘籍。

    我在此基础上开始了新的发展模式,继续尝试,如果失败,还是会继续尝试,因为,这是我想要的生活。能每天和木头打交道,能随心所欲的去做想做的事情,这才是最重要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