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今天让我们聊聊博物馆那些趣事

 gudian386 2016-05-21

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小编要推荐一本最近很受读者关注的书——《博物馆里的活色生香》。看过的读者评论说:书的排版很灵活,语言很风趣。确实,为了能让大家走进高冷的“缪斯神庙”(博物馆)愉快地玩耍,至今已游历五大洲近五十个国家的博物馆达人老姜也是蛮拼的。

老姜是北京爷们,60后,幽默大气,满身书香,曾为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杨旭、著名指挥家杨鸿年等名人讲解过国内外的众多博物馆,现为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客座教授。有感于国内博物馆通识教育的缺失,创作了这本从故事主题、语言风格、版式设计到定价都相当“亲民”而“好看”的书。

说到故事主题,老姜是把散布在不同博物馆的不同艺术家的同一主题的巅峰之作(包括绘画、雕塑、盔甲、建筑……)串在一起讲故事,让你看个真真切切明明白白。就说大卫像吧,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大理石像大家都知道,美男子的代名词,现存佛罗伦萨艺术学院画廊。可是颜值高身材好就能成经典了吗?头和两臂(特别是右手)比例明显偏大,这不科学性啊!还有,他后背搭根布条干吗使,搓澡吗?手里还藏了块石头,他想干吗?

这得从《圣经·旧约》记载的大卫用布条甩出石子击毙哥利亚的故事说起。老姜除了用两幅画来介绍这个欧洲宗教艺术最常见的题材,还通过对文艺复兴发轫时期的第一代艺术家多那太罗最著名的《大卫铜像》做比较分析,告诉你为什么“老米”(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那么牛!先看佛罗伦萨巴杰罗博物馆收藏的多那太罗的《大卫铜像》:一位少年手持大刀,傲娇地踩着巨人哥利亚的头颅,英姿飒爽、志得意满,但少年体格偏瘦,反手叉在腰间,略显“娘”。

达·芬奇的老师维罗奇奥也雕了一尊大卫铜像,同样被巴杰罗博物馆收藏,同样是脚踏敌人首级的少年形象,同样的contrapposto(稍息)站姿,胸部形似少女,更“娘”了。

而米开朗基罗跟他们都不一样——老米认为,大卫最光芒四射的时刻不在他砍下了巨人脑袋之后,而是他面临巨大的威胁时果断迎战的那一瞬间。因此,他决定破天荒地创作大卫参战之前的形象。大卫完美的脸庞流露出大战之前的凝重,临危不惧,审慎而果敢,还有一丝从容不迫,成为古典主义最为经典的一张面孔。大卫从此完成了从“美少年”到“男神”的进化!

说了这么多,老姜就是想告诉你,以后在博物馆看到甩布条扔石子的小屁孩儿,或者脚踩大头的持刀少年,就算是见着“熟人”了,他们都是你熟悉的美男子大卫啊!

艺术经典没那么傲娇,博物馆也并不高冷,读《博物馆里的活色生香》,跟着老姜轻松玩转。

博物馆里的活色生香

作者:姜松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2月

编辑推荐:《博物馆里的活色生香》,带领读者从大英博物馆、卢浮宫、凡尔赛宫一路看到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从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提香一路看到贝尔尼尼,从神话到宗教,从皇室到豪门,从史料到八卦,通过介绍馆藏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精品及其背后的故事,发现艺术殿堂里那些大咖们的秘密朋友圈,和他们活色生香的故事,可作为博物馆旅游指南,也可作为艺术史入门读物,是一本集艺术欣赏(审美)和历史知识(八卦)为一体的有料又有趣的艺术普及读物。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图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